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新闻中心 > 乡村新闻

山东省寿光市打造品质乡村纪实

2017年07月03日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村里年轻人为啥回来了

  ——山东省寿光市打造品质乡村纪实

  本报记者于洪光吕兵兵杨瑞雪见习记者蒋欣然

  前不久在山东省寿光市采访时,洛城街道李家村党支部书记李昌全告诉记者:“农村人想进城是常态,但咱村现在不同了。这几年,村里有一半左右的年轻人回来了,寿光新一代菜农亮相了。”

  寿光年轻农民缘何选择返乡?李昌全分析:一是收入有保障。两口子管理一个新大棚,一年收入约20万,且棚内自动化水平高,劳动强度降低了;二是生活品质有保障。基础设施、环境、教育、医疗等条件一点儿不比城里差。

  寿光市委书记朱兰玺介绍,近年来,寿光以“建设品质寿光,创造美好生活”为总目标,立足寿光农村以设施蔬菜为主导产业,农民基数大、收入高的实际,着力打造寿光品质乡村,建立健全了品质环境、品质生产、品质生活、品质保障四大体系,构筑了“城乡一体、均衡发展”格局,让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了“留在品质乡村、生产品质蔬菜”。

  品质环境:美丽乡村正“升级”

  在寿光十几个乡村采访,记者深切地感受到,寿光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在“升级”,已不是“村村通”“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的阶段了。

  在营里镇南单前村,村党支部书记单发明介绍,自2015年以来,村里立足本村特点,挖掘保护古树等传统文化资源,先后推进了环卫、污水处理一体化和改水改厕等工程。

  农民孙连增这样概括现在的生活:“走出家门,是美丽的环境、清新的空气,还有广场上荡秋千的孩童。走进家门,是花香四溢的庭院、干净整洁的厨卫,以及一家四口的天伦之乐。”

  寿光市委副书记孙修炜介绍,从2008年开始,寿光先后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乡村建设,2015年以来又整合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前期建设的着力点在于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变“晴天尘飞扬、雨天溅泥浆”的传统村貌。2015年以后的重点是建立管护提升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厕所难进、蚊蝇难治”等发展痼疾。

  建设美丽乡村,投入是关键。寿光建立了市级财政投入为主、争取上级补助、镇街直接扶持、市直部门包村、村集体筹措、农民投工投劳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有效解决了美丽乡村建设投入难题。

  多年的坚持结出累累硕果。寿光已基本实现城乡公交、供水、垃圾和污水处理一体化,寿光也成为了山东省首批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示范市。

  品质生产:“轻松”也能种好菜

  以前,种植设施蔬菜是个精细活儿,也是个辛苦活儿,年轻人不愿干,也干不了。然而在寿光,现在不同了。正在推广的第七代新大棚,长150米以上,宽19米以上。棚体的宽大既增加了生产面积,还方便于机械化、自动化设施的推广使用。

  在稻田镇镇崔岭西村,菜农崔江元向记者演示了他大棚内安装的自动控制系统,大棚卷帘,喷淋、放风等温湿度调控,水肥调配浇水等环节,全部可以通过手机上安装的APP完成。

  “在一些关键技术上,菜农之家联合社的技术员和我父母能过来指导,我就负责采摘和销售,一年两个生产季,保底收入15万元以上。”崔江元说。

  文家街道桑家营子村菜农桑龙海现身说法:“以前,我们两口子种两个旧棚,很累,年收入很难到15万元。换了新棚后,管理很轻松,年收入达到了20万元。”

  副市长王丽君介绍:“寿光推进‘旧棚改新棚’工程,新建大棚面积已近7万亩,推广了物联网、水肥一体化、温湿度及光照自动控制等技术,既保障蔬菜品质,又降低劳动强度。同时,构建‘联合社+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服务体系,以服务体系组织化促进了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因此,寿光‘轻松种好菜’渐成现实,吸引了很多年轻人返乡种菜。据不完全统计,在一些蔬菜生产专业村,有30%左右的进城务工年轻人回来了。”

  品质生活:文明新风扑面来

  “在村里,红白事是个焦点。这几年,农村生活好了,大操大办之风抬头,程序多、礼金重,红白事成了新负担。”洛城街道屯西村党支部书记葛茂学说,“2016年,市里推进移风易俗,咱村响应号召,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立下了村规民约,把大伙儿从舆论枷锁中解放出来,人人都说好。以白事为例,大前年得小两万元,现在两三千元足足够用。”

  推进移风易俗,是寿光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一项内容。寿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袁世俊介绍,农村环境变好了,农民生产轻松了,生活富裕了,但是“观念老旧、言行粗俗、喝酒打牌、争斗攀比”等现象仍然存在。对此,寿光自2011年起,以“新农村·新农民”为目标,以“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升农民文明水平”为重点,持续实施乡村文明行动,指导农村重树村规民约,重建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组织,建社文体广场、道德讲堂、电子阅览室、农家书屋等阵地,打造乡村文明一条街、善行义举四德榜等载体,开展“信义菜乡五信共建”“寿光新二十四孝”等主题活动,以及“周末群众大舞台”“品质寿光·文艺四季”等系列文化活动。

  谈到现在的生活,稻田镇尹家村农民尹良军说得实在:“以前是干完活儿就不知道干什么,除了看电视就是凑堆儿玩。现在,家里有数字电视和电脑,还能用手机抢抢红包刷刷朋友圈。走出家门,可以到广场上看电影跳舞,可以领着孩子到道德讲堂听身边好人讲身边好事,到书屋看书。”

  得益于此,寿光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截至2016年底,寿光已有两人成为全国道德模范,16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市级以上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达600多人。

  品质保障:城里农村一个样

  当清晨的阳光洒向银光闪闪的大棚,洛城街道留吕实验小学也已传出朗朗读书声。这所寿光最偏远的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居全市前列,历年来学校办学群众满意度水平达到99%以上。“设施建设向乡村倾斜,通过支教、轮岗、成立‘导师团’等手段,吸引优秀教师到乡村,实现了‘让农村孩子同城区一样享受优质教育’的目标。”市教育局副局长董有才说。

  记者又来到古城街道弥景苑社区的卫生室,总面积360平方米,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实现了分区,空调、供暖、电视等一应俱全,坐诊的医生和护士也来自寿光市人民医院。据介绍,寿光自2015年开始推进建设高标准村庄卫生室,明确了卫生室的软硬件标准,同时推进医联体改革,将村庄卫生室交给市级医院“托管运营”,医生轮流下村坐诊,让农村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教育、医疗实现了城乡均衡发展,寿光农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低保等也已基本实现城乡并轨。寿光2011年就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养老保险并轨并实现全覆盖,农民基础养老金从55元提到现在的100元,缴费档次最高可达5000元;2014年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整,建立起统筹城乡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缩小城乡低保标准差距,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了3900元。

  “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这是农民最朴素的愿望。寿光通过多年努力,城乡社会事业越来越均衡,农村保障体系越来越健全,为品质寿光增强了质感,积累了温度。”朱兰玺说。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