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乡村旅游 > 旅游资讯

蓑衣樊村:从“省贫困村”到“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2017年06月16日 来源:齐鲁壹点(山东)

  一行人在大芦湖上泛舟,船儿逆风荡漾到波心。游人俯身撩一捧黄河水,和着劲风拍在脸上,引来无限冰爽刺激、神采飞扬。但见荷叶在水面上摇摆不定;青色的芦苇在风中笑弯了腰;红橙黄白紫五色野花在岸边盈盈招手;不远处的大风车却似发脾气般地,迟迟不肯挥展翅膀转动;数百只水鸟紧贴水面飞翔,不时扎一猛子,小鱼就被轻松衔到嘴里了。

  小船时而行驶在宽敞湖面上,时而飘荡在桥洞底下,时而又穿梭在芦苇丛中,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神秘感。风儿,一阵阵的吹过。湖水迎着夕阳,荡起一圈又一圈金黄色的涟漪,不禁让人的思绪飘向远方……

  流转全村土地,解放生产力

  如今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垂钓、采摘、泛舟、摄影、写生的蓑衣樊村,早在2011年前,却不曾被外人所知晓。村里集体收入为零,百姓靠种几亩庄稼为生,与周边村子相比基础设施最差……那一年,蓑衣樊村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

  2011年,经村民选举,刘树海当选为蓑衣樊村书记。“刚上任时,村集体收入为零。全村只有一条沥青铺成的小路,其余均为土路。全村上下不超过十辆车。外面说起来都不知道有蓑衣樊这个村。”刘树海回忆道。

  据介绍,当时全村仅有1570亩地,刘树海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流转所有土地。但百姓顾虑太多,实在不舍得放弃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也因此,村里外出打工的人特别少,即使出去,心里也不踏实。

  “我为啥要流转土地?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刘树海语气很坚决,眼神很深邃。想法虽好,但在当时老百姓并不理解,有些农民甚至与刘树海杠上了。“村里如果有一个反对的,你都很难干。但应该首先考虑农民,先让农民得到实惠。”刘树海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流转土地之前,村里先给百姓钱。有了钱,百姓才愿意将手里的土地流转出去。当时,蓑衣樊村就实现了1570亩土地的全流转,成为高青流转第一村。

  土地流转后,村民因地制宜地种花种树、挖藕塘、建鱼池。除却老弱病残,村民家里无论是青壮劳力还是妇女全部外出打工,全村掀起了一股“外出打工潮”。“流转完土地,村民心里就树立起了这么一个信念,只要肯干,就能赚钱。”刘树海说。

  村里发展乡村游,蓑衣樊村摘穷帽

  常家镇是省级乡村旅游的强镇,淄博市旅游部门工作人员经常过来参观考察。一天,恰逢时任淄博市旅游局副局长严旭过来参观,看到原生态无任何修饰稻田的他感到很惊喜,当时表示应当发展乡村旅游,这让正在修路的刘树海受到启发,萌发了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特色水稻的想法。“第一年村里土地实现全流转。

  第二年,村里流转的670亩土地,全部用来种植高青水稻,那时就想做自己的品牌。第三年,我们就为水稻申请了大芦湖商标。”据刘树海告诉记者,“大芦湖”牌优质高青大米和绿色蔬菜等系列产品顺利通过了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水稻、瓜果、蔬菜种植基地被命名为“市级标准化种植基地”,多样化的采摘品种和优质的果蔬质量倍受游客青睐。

  据了解,大家市面上所见的普通水稻,一斤价格在2.6元左右。而蓑衣樊村没使用任何肥料的普通大米每亩600斤,一斤8元钱,“大芦湖”蟹田米每亩400斤,一斤13元。此外,大芦湖中每亩有110斤螃蟹,每斤30元。

  多次外出参观学习的刘树海,回来后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自己村搞起并搞好乡村旅游。“以前光种水稻,现在我们还融入了景观及农事体验,类似农庄。”刘树海侃侃而谈起他的规划。

  2014年10月1日,蓑衣樊村发展起了30家农家乐,村里出钱,为发展农家乐的村民免费装修房子、改厨改厕。“为便民,村里为他们统一办理所需证件。湖里逮条鱼摸只虾,回去就能给客人做饭啦,挣的钱都归他们自己。”刘树海笑呵呵地说:“发展农家乐的村民,最次一年也能挣到七八万,好的每年能挣到20多万。”刘树海表示,村里对农家乐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造提升,先打造好的环境,先选几户去带动。

  仅船票门票,一年能卖八九十万

  “要想扎实做好乡村旅游,没有十年八年的积累是不行的。”今年是蓑衣樊村发展乡村旅游的第七个年头,刘树海对此深有感触。据介绍,以前,蓑衣樊村全村不超过十辆车,现在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车,家里有一辆车都算少的。值得一提的是,蓑衣樊村投资2700余万元打造的“蓑衣水乡”乡村旅游合作社,村民占10%的股份,且只享受分红不承担风险。“如今,我们重点打造的蓑衣水乡还不到30户,但这只是开头。”据刘树海介绍,他们通过多种方式,让全村老百姓都参与进来。

  2014年起,起初的30户农家乐,如今已经增加到三十七八户。“村里三面环水,周一到周五过来摄影、自驾游的散客相对较少,周六周日有六七千人。”刘树海表示,从去年来看,仅是船票和门票,一年下来至少也能卖到八九十万。

  发展乡村旅游需依靠强大的资金支撑,蓑衣樊村也不例外。“从2012年到现在,淄博大芦湖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投资了近3000万元作为全村的后续资金保障。”刘树海称,乡村旅游受益的还是百姓,一定程度上必须让利于百姓。

  记者获悉,蓑衣樊村距学校远,最近的也有3公里。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很早之前曾出过一起事故。上任后,刘树海自己掏出20万元,购买了一辆校车,解决了学生们上学难的问题。

  实现脱贫奔康,今年预计收入过千万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蓑衣樊村还在经营淡季实施了一系列改造提升工程,建设了公社大食堂、咖啡小屋等,致力于打造省内一流的休闲旅游度假村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还带动了苇蒲草编、粗布纺织、灯笼轧制等产业发展,30余户农家乐生意火爆,蓑衣樊村从事旅游项目经营人员已有200余人,吸引本村及周边村庄50余名贫困人口就业,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年增收入500万元,加快了全村群众脱贫奔康的进程。另外,今年7月份,全村7户10名贫困人口已获得资产收益分红资金1100元/人。目前蓑衣樊村已实现整体脱贫。

  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日益完善的基础配套,加上趣味的旅游体验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目前,蓑衣樊村已实现硬化、亮化、美化、绿化、净化“五到位”;建成农家乐30余户,可同时容纳1000人就餐;建成了稻田钓蟹平台、停车场、3A级旅游厕所;购置了8.6米的画舫电瓶船、5米的观光乌篷船;成立了淄博大芦湖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和游客服务中心,配备了安保、导游等工作人员,为乡村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农家乐,村民腰包越来越鼓。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加快完善基础配套,积极拓展旅游体验项目,大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努力打造省内一流的休闲旅游度假村。”刘树海表示,今年底,全村实现旅游收入1000余万元应该不是问题。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