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农业新闻 > 农业要闻

山东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品牌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2017年06月07日 来源:人民日报

  农业创品牌农民得实惠

  ——山东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品牌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孙东辉

  近年来,山东积极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品牌工程,培育农业科技品牌产品,为全省粮食连年增产、农产品出口创汇连续居全国首位提供了有力支撑。据统计,山东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1.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良种覆盖率超98%。

  “科技种子”走出国门

  土豆收获在即,看着地里绿油油的土豆秧,滕州市龙阳镇侯庄村农民张辉脸上乐开了花:“‘希森6号’长势好,估计亩产六七吨,以前其他品种顶多四吨,远远达不到这个产量。”

  18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型新品系(品种),国内企业最大的马铃薯种质资源库,4.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组培中心,微型薯原种年产能4亿粒,30万亩扩繁脱毒种薯基地……依托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台,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承担起实施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的重任。

  目前“希森6号”沿着“一带一路”输出到哈萨克斯坦,并有望辐射带动更多国家参与提升马铃薯产业,受到37个国家驻华农业参赞点赞。

  20年来,山东财政累计投入近20亿元支持良种工程持续推进,农业良种工程成了山东农业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济麦22”连续7年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登海玉米”系列先后7次创造我国玉米高产纪录,累计增产1200多亿公斤;花生单粒精播技术刷新了我国花生实收单产纪录,22个国内花生品种在印尼试种;设施蔬菜良种方面,仅寿光市一年种苗繁育就达14亿株,蔬菜产业产值超200亿元……

  农业良种工程实施以来,山东共收集、引进、保存各类生物种质3.5万余份,育成新品种2348个,审(认)定农作物品种1547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263项。全省主要农作物实现3—4次品种换代,良种对农业增产贡献率达48%。

  盐碱地变身“米粮仓”

  秧好一半稻。这几天,垦利县永安镇东林站村农民刘振水忙着在东营一邦农业有限公司的水稻工厂化育苗基地查看自己水稻秧苗的长势,“以前自己种水稻,管理不科学,一年忙到头,每亩才赚200多元。去年开始与一邦公司合作实施订单种植,从选种育苗到管理收获由公司统一指导管理,500亩水稻收入比往年增加10多万元。”

  近年来,山东省联合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实施“渤海粮仓”农业科技示范工程,综合应用耐盐良种、生物菌肥和“智慧稻草人”等科技成果,工程示范面积100万亩,2015年粮食总产5.7亿公斤,有10万多亩盐碱地变成了“吨粮田”。

  据了解,山东省与中科院合作实施STS(科技服务网络)计划,集成中科院17个研究所科研力量,中科院、省市两级财政及参与企业累计投入8400多万元,一期工程已研发推广各类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120多项,制定标准、技术规范50余项,示范推广面积50余万亩,累计实现经济效益近100亿元。

  食用菌培育出“白富美”

  作为食用菌界的“白富美”,玉木耳一诞生就成业界焦点。“无论是口感、营养含量,还是经济效益,玉木耳都好于黑木耳,市场前景广阔。”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科创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名誉院长李玉说,玉木耳一个大棚年收益8万—12万元,比普通黑木耳至少增收50%。

  作为全国唯一一家以食用菌产业为特色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邹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与多家高校院所合作,通过设立专业型食用菌科技企业孵化器、科创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让小蘑菇发展成了大产业,享誉全国。目前邹城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达50余家,产品涵盖金针菇、双孢菇、山茶茸、玉木耳等20多个名优品种,年产值达50多亿元。

  山东近年不断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初步形成了省级农业科技园—省级农高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高区四级联动、梯次发展的农业科技园区体系,创建了“云农业科技园”这一“互联网+”基础上的农业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农业科技创新服务纵向“顶天立地”、横向全省覆盖、虚实无缝衔接,形成又一个有全国影响的科技品牌工程。

  “目前,科技部正在全国推进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代表的农业科技园区体系建设,山东已先行一步,在初步完成园区体系建设基础上着手实施园区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培育聚集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壮大百亿规模农业特色产业,强化农业全链条科技创新,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品牌培育,进一步扩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领先优势。”山东省科技厅厅长刘为民说。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