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农业新闻 > 致富快车

辽宁:壮大柞蚕业 丝路再出发

2017年05月03日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本报记者于险峰张仁军

  南方有家蚕(桑蚕),北方有柞蚕。说起丝绸之路,大家所熟知的是从我国西部通向欧洲的古丝绸之路,殊不知作为丝绸文明的织造者之一——柞蚕,作为商品和文化载体,清代嘉庆至道光年间由山东传播至辽宁,17世纪传播到朝鲜,1877年传播到日本,1924年传播到前苏联,形成一条以野蚕丝为主要贸易的东北亚丝绸之路。

  目前,辽宁省柞蚕放养面积约800万亩,年放养量8万至10万把(一把80亩),年均产茧量5万余吨,占全国柞蚕茧产量的70%左右,占世界产量的60%以上,是世界最大的柞蚕茧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

  一条绿色增收之路

  柞蚕,因以柞树叶为食而得名。辽宁省东起辽东半岛、西至辽西山区,到处都是天然柞林。柞树具有耐瘠薄、耐干旱、生命力强的特点,为柞蚕的繁衍生息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搞好柞场管理和建设,发展柞蚕生产,不但无害,而且有利于水土保持,促进生态平衡。

  宽甸县虎山镇太平川村有放蚕的传统,如今随着养蚕效益的提高,村里原来的荒山也都被村民们种上柞树,建成了适宜养蚕的柞园。村民黄卫国告诉记者:“打我记事起我就跟着爷爷看放蚕,经老人传授再加上自己摸索,学会了这门技术。村民们大都放蚕,村里原有的集体柞园,平均分给大家了。我自己还承包了一些再加上买的山一共有900亩柞园。”

  在宽甸县蚕业总站的支持下,前几年黄卫国开始建设生态柞园,补植了近10万株柞树,他说:“当时柞树苗市场价一棵就要8毛钱,柞树苗不好买,拿钱也买不到。随着柞树的生长,柞园年年增产。去年春蚕放蛾卵6斤,摘茧80千粒,一千粒卖1650元。秋季收茧又卖了9万元,一年毛收入20多万元,净利润十四五万元。现在大伙都叫柞树为摇钱树。”

  宽甸县蚕业总站站长贺俭说:“由于我们蚕业系统资金有限,而柞园建设面积大,去年我们采取‘借鸡生蛋’的办法,利用县民宗局生态建设资金进行柞园建设。民宗局投入柞苗261万株,蚕业站投入8万株,补植柞园2.2万亩。”

  在凤城市东汤镇房木村的一座生态柞园里,记者看到柞园里修了一道道闸沟,防止水土流失。柞园的主人赵军告诉记者:“我们村里没有多少地,经济来源主要靠柞园。这几年通过生态柞园的建设,该修剪的修剪,该补植的补植,还有技术人员建立的病虫害预警测报系统,现在效益提高两三倍。”

  凤城市蚕业管理总站站长韩兆国说:“我们推广的树型养成技术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将柞园内原有的无干、低干柞树更新改造成中干柞树,中干柞更新改造成中干放拐枝树型,使柞树树冠呈现多层立体结构,充分利用空间和光能,有利于提高柞园单位面积产叶量、产茧量,也有利于提高蚕茧的质量。”

  2016年,辽宁省柞蚕放养面积同比略有减少,产量略有增加,蚕茧价格涨幅较大,蚕业产值同比增加较大。全省全年柞蚕放养面积600万亩,比上年减少15%,蚕茧产量5.2万吨,比去年增加8.3%,蚕茧产值21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16.7%。

  辽宁省果蚕管理总站站长宋国柱介绍说:“柞蚕业是辽宁省的传统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是山区人民赖以生存和脱贫致富的重要经济来源,已成为辽宁省山区农村难以替代的主导产业,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条科技创新之路

  辽宁柞蚕业在国内外柞蚕生产中一直占主导地位,柞蚕茧产量占全国的70%左右。辽宁蚕业的产、学、研机构体系完整,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生物技术学院、铁岭职业技术学院每年为蚕业生产提供许多科研成果,培养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才。目前生产中柞蚕业实用技术的90%、应用品种的80%均由辽宁科技人员创造,这些科技成果为辽宁柞蚕业的稳步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是世界柞蚕业科技成果的集中发源地,一直保持着柞蚕科学研究及柞蚕业实用技术的国内外领先地位,建所以来共取得包括5项国家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省部级一等奖等217项科技成果,占全国柞蚕科技成果的70%以上。同时该所保存着80%的世界柞蚕种质资源,为持续不断地创造柞蚕新品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将选育出的优良新品种及时提供给蚕农,例如柞蚕高饲料效率新品种辽蚕582及其杂交种辽蚕5821是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新近推出的柞蚕生产实用型品种,新品种饲料转化效率高、千粒茧质量及茧型雌雄开差小,对柞蚕主要病害微粒子病有较强的抵抗性,适应当前柞蚕主产区对柞蚕新品种的市场需求;同时我们还提供病虫害防控、轻简化放养、生态柞园建设等相关新型配套技术。”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陈增良博士向记者介绍说。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所长、辽宁省柞蚕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李树英研究员告诉记者:“柞蚕高饲料效率及抗病新品种的育成和推广改变了过去柞蚕生产缺乏柞蚕主导品种、饲料利用率低、发病重的混乱局面,现已建立起完善的‘品种保育→品种选育→品种繁育→品种推广’的柞蚕品种选育推广模式以及相应的柞蚕资源多元化利用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在为山区农民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有力带动了农村特色产业经济的发展。”

  今年辽宁柞蚕将在中央财政农业科技推广项目“柞蚕优质高效生态型生产技术集成与推广”以及农业部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的共同支持下,在全省10个项目区完成推广面积170万亩,开展省、市、县各级技术培训,推广应用生态柞园建设和柞蚕优质高效生态放养集成创新技术。

  一条综合利用之路

  柞蚕丝是世界上唯一的天然野生昆虫蛋白质纤维,被誉为“绿色天然纺织纤维”,历来作为高档纺织服装面料。纤维中含有与人体肌肤相似的18种氨基酸,对人体具有良好的生理适应性,贴身舒适,享有“人体第二皮肤”之美誉,可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及生物新材料等领域。

  从岫岩县城出发向西南,在曲折的山路上行驶40多公里,岫岩县龙达茧丝制品有限公司就坐落在一个宁静的村庄里。“刚开始主要是做蚕丝被,后期一点点发展开始做深加工,每年大概收购蚕茧80到100万吨加工成柞蚕丝,其中出口到印度、日本柞蚕丝有30多吨。”龙达茧丝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波向记者介绍道。为扶持蚕农生产,龙达茧丝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了合作社,租了一个1000亩柞园无偿供合作社社员使用,带动50多户蚕农。

  辽宁现有缫丝织绸企业100多家,已形成缫丝、织绸、印染和针织多功能的加工体系。蚕业生产年均产值达到15亿元,综合利用年均产值100亿元。柞蚕丝产品是高级保健用品,越来越受人们喜爱。“过去放蚕大多将轮伐柞树的薪枝拉回家去当柴火烧了,现在我们将伐下的树枝变成生产食用菌的原料,食用菌与蚕业联合起来,柞园倒茬后我们废物利用,要比正常价值低一些,每年生产100多万袋菌棒,一个菌棒能省2毛多钱。”抚顺县普惠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邓玉国说。

  近几年柞蚕资源循环综合利用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经济效益显著,具有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辽宁省有柞园800万亩,轮伐下来的柞树枝材,是培育食用菌的良好基质,4年轮伐一次,每年可产柞枝150万吨,可生产食用菌菌棒75亿棒(盘),同时节省木材近230万立方米,既为食用菌生产解决了基质问题,又保护了森林和山区生态。

  柞蚕不仅限于缫丝织绸,还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食品、生物防治及饲料业等多个领域。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研制开发的柞蚕丝高档外衣料、柞蚕丝高档装饰绸、柞蚕复合丝针织内衣、柞蚕丝绸工艺美术品、柞蚕丝素肽及其化妆品等已成为辽宁柞蚕丝绸工业的一大亮点,受到消费者的普遍欢迎。

  辽宁省果蚕总站站长宋国柱说,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辽宁将以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增添农村发展活力为目标,做精柞蚕特色产品,促进全省蚕业供给侧改革,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经营规模,推广蚕业生产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提高蚕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升蚕业规范化、集约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水平,实现产业增效、蚕农增收和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