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乡村旅游 > 旅游资讯

全域旅游:让各行各业参与,各族群众受益

2017年04月20日 来源:新疆日报

  今年以来,“全域旅游”热度有增无减,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明确提出,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这也是“全域旅游”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的大势中,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再次占得先机。“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突出的地缘优势,浓郁的民俗风情,赋予了伊犁无可比拟的旅游业优势。”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书记曾存告诉记者,伊犁将推进“旅游+”融合发展和“全域旅游”新模式,力争到2020年,实现接待游客5200万人次以上、旅游业总收入达到430亿元以上。

  让更多伊犁人吃上“旅游饭”

  4月初,伊宁市气候温润,位于伊宁市南区的喀赞其民俗旅游区也迎来了旅游旺季。

  如果说伊宁市是一座古老的多民族城池,那喀赞其就可以算得上是这座城池的中心,这里居住着维吾尔、哈萨克、汉、回、乌兹别克、锡伯、满、俄罗斯等十余个民族。维吾尔语中‘喀赞’指锅,‘其’是工匠的意思。历史上,这里曾是民族手工艺品制作销售中心。

  春雨降临,记者走进喀赞其民俗旅游区。含苞待放的杏花静待游客的到来,一条条街巷风情各异,临街门楼、门窗的造型,粉刷,房屋的走向、大小、外观不尽相同,简直就是一个世界建筑博物馆。走在街道上,总会有少数民族朋友热情地邀请你到他们家坐坐,品尝他们刚制作好的冰激凌和酸奶,深深感受到淳朴、浓郁的“伊犁味道”。

  看到在旅游区销售特色小吃凉粉和羊杂的艾力时,他正在等候游客到来。他告诉记者:旅游旺季时,一碗5元的羊杂,一天可以卖出100碗。

  作为伊犁州丰富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伊宁市、霍尔果斯市正在申请成为国家跨境旅游合作区和边境旅游试验区。

  “依托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以跨境旅游、免税购物、中亚风情、国际会展、红色文化、休闲娱乐为主题的特色边境游和跨境购物游,呈现出井喷式发展的态势,已成为全市经济的支柱型产业。”霍尔果斯市委书记王刚说,去年霍尔果斯中外游客达到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6.26亿元。

  而这些,只是伊犁州旅游业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伊犁州素有‘塞外江南’之美誉,是我国西北边陲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门户和21世纪开发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支点。全州总面积26.91万平方公里,具有独特的风景名胜、源远流长的文物古迹和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的人文景观,旅游文物资源富集。”新疆广汇丝路文化旅游投资公司执行董事倪娟说。

  得天独厚的优势之下,近年来,伊犁州旅游产业收入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那拉提、喀拉峻、霍尔果斯等一批旅游目的地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2016年,旅游人数和收入分别迈上2000万人次和200亿元大关,6万多名各族群众直接从事旅游生产与服务,带动了30万名群众间接就业。“目前,全州GDP中有两成来自于旅游收入。旅游业直接和间接提供的就业岗位已占总人口的15%左右,旅游业逐渐成为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伊犁州旅游局副局长艾克拜尔·艾克热木向记者介绍。

  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

  作为主持制定《伊犁国际旅游谷建设总体规划》的权威人士,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教授王衍用这样理解“全域旅游”——用旅游推动全域发展的一种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在他看来,伊犁州到处都是纯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这样的区域最适合“全域旅游”。《伊犁国际旅游谷建设总体规划》是一部用旅游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把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人生理念当作第一旅游吸引物,把环境品质当作第二吸引物,第三级别的吸引物才是大美的风光。

  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家明分析,随着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全域旅游”会辐射更多产业,打通全要素发展链条,推进扶贫攻坚,带动整个地域和社会的发展。

  作为率先试点“全域旅游”的县市之一,昭苏县将县域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谋划建设。“2017年对于昭苏旅游来说是关键的一年。昭苏要推进旅游业提档升级,做大做强新疆天马国际旅游节这个主打节庆活动,扎实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国家5A级景区两大创建工作,做好精品景区、精细产品、精美商品这‘三精’。力争2017年实现接待游客数150万人次,旅游消费5.35亿元。”昭苏县旅游局局长姚梅表示。

  伊犁州将根据旅游资源分布规律,以总体规划为主轴、县市规划为支撑、景区景点规划为基础,加快构筑“一心”,即伊宁市旅游中心,“三带”,即草原旅游带、伊犁河旅游带、边境旅游带,“三大板块”,即牧歌天山、西域天府、神圣国土板块,以及8个集散基地、22个风情小镇以及若干个自驾服务营地。突出板块联动和融合,加强县市间“全域旅游”规划的衔接,优化精品旅游线路,做到串点成线、连线成面,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切实把伊犁旅游资源“聚宝盆”转化为旅游产品“万花筒”,通过打造“伊犁·国际旅游谷”和“塞外江南·大美伊犁”两大旅游品牌,发展全域旅游。

  据了解,未来三年,伊犁州将在伊犁河谷旅游景区,打造精品民宿、特色餐饮、特色交通、自驾游体系、研学基地以及度假休闲娱乐产品等,发展山地旅游、康养旅游、航空旅游、跨境旅游、免税购物等业态,将伊犁河谷打造为国家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先导区,将伊犁州打造成为“一带一路”上的国际旅游谷以及中国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今年,自治区设定了“把旅游产业发展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目标,提出科学编制旅游业发展规划,加大旅游景区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如今,伊犁州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已全面启动。

  全域旅游:撬动经济新支点

  2016年2月,自治区旅游工作会议提出,到2020年末,实现旅游消费、旅游接待和旅游从业人数3个翻番任务,通过精准营销等措施全力打造“全域旅游”格局,使其成为新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拓展发展空间的新动力。

  王衍用表示,在旅游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是建景点、景区、饭店、宾馆。然而,旅游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全民旅游和个人游、自驾游为主的全新阶段,传统的景点旅游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大旅游发展的需要。如今,旅游业正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全域旅游”中,旅游目的地的概念由景区转变为区域,景点内外一体化,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无景区旅游成为显著特征。游客不再依赖传统的景区景点,不以观光为目的,而崇尚到处都是景点,随时都能成行;注重旅游体验,以旅游活动为中心;打破门票经济,强调开放式的经营方式。

  “可以说,‘全域旅游’是一种发展驱动力,是一种国家层面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架构。”王衍用如是说。

  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党组成员刘劲柳提出,今天的旅游业,从经济上看,兼具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功能,对全国GDP贡献超过10%,既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又是调结构、促转型的利器,同时还是重要的经济工具,在与工业、农业融合发展以及促进地区均衡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倪娟表示,未来,丝路文旅将致力于整合新疆旅游资源,全面构建智慧旅游新格局,实现旅游产业投资的规模效应,带动全区旅游产业全面转型升级。

  新疆旅游研究院院长杨兆萍研究员告诉记者,“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原则就是全民参与、全民共享。“‘全域旅游’是提升地区经济有力的抓手。自治区各地不断探索适合本区域的全域旅游发展道路,喀什市、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昭苏县等县市进行顶层设计、融合发展,将旅游发展同精准扶贫、定居兴牧、抗震安居、安居富民、新农村建设结合了起来。”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是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扩大产品供给、创新发展模式的有力抓手,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路径,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然选择,是各族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有利于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有利于社会更加文明进步。”曾存表示,推进“全域旅游”,就是要把旅游业贯穿于百业千态中,处处体现旅游元素,让各行各业参与,各族群众受益。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