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土地流转 > 流转新闻

“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唤醒沉睡的土地资源

2017年02月21日 来源:颍州晚报

  颍泉区闻集镇的钱理近日接受颍州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在拿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后,他把承包地流转给种粮大户,收入约1180元。在承包当地村民数百亩土地后,合作社负责人朱国龙利用“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160万元,发展动力进一步充足。

  土地资源的盘活,得益于颍泉区试点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2015年底,颍泉区被列为国家级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至今已累计办理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20523亩,累计发放抵押贷款72笔,贷款金额7299万元,唤醒了沉睡的农村土地资源。

  土地确权,让承包者放心流转土地

  2013年,颍泉区被列入全省第一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区。2014年10月完成测绘,到2016年底该区已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12.2万份,占应颁发农户的99.6%,并通过省级验收,获得优秀档次。

  “20多年前分得8亩地,这些年家中人口有变化,有些家庭成员离开了土地仍然在,新增加家庭成员却没有土地。土地到底归谁?我一直有些担心。”颍泉区闻集镇村民钱理说,如今政府给办了承包土地确权登记,还发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里面写有户主及家庭成员,详细的地亩数,在最后还附有一张地块图,详细标注了这块地在哪个位置、旁边是谁家的地、界限在哪里等信息,这让他吃上了“定心丸”。

  拿到地承包经营权证后,钱理放心地把承包地流转给种粮大户,一亩地每年的租金1000斤小麦,约1180元。

  探索“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

  土地确权颁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赋予农民更加可靠的财产权,因此用好确权颁证成果,扩大确权效能尤为重要。

  15日上午,颍泉区国龙专业合作社一派忙碌景象,工人们正在搭建新的恒温大棚。负责人朱国龙说,新的大棚是用来种香菇的,棚内常年恒温,香菇反季节上市,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而搭建大棚的资金是通过“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来的。年初,朱国龙凭流转的300多亩地和地上附着的大棚,从银行贷到了160万元资金。这已经不是第一次通过这种方式贷款,去年朱国龙曾因周转资金不足,用这种方式贷款160万元,年底时合作社赚到钱后及时偿还了贷款。

  颍泉区金融办主任孙全介绍,2015年底颍泉区被列为国家级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在农村土地确权的基础上“三权分置”,即坚持土地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探索“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截至目前,颍泉已累计办理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20523亩,累计发放抵押贷款72笔,贷款金额7299万元,唤醒了沉睡的农村土地资源。

  全市已颁证189万本

  颍州晚报记者从市农委农经站获悉,截至目前,在全省开展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中,全市已颁发经营权证书189万本。

  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始终将该工作作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保障措施,严把关键环节,确实权、颁铁证。全市已颁发经营权证书189万本;农户类(一户一档)、综合管理类、确权汇总类等档案建档完成率100%;成果数据汇交整合完成率100%。在自查自验的基础上,已全部通过市级核查,均达到优秀档次;全市已顺利通过省级验收,颍泉区、界首市、太和县被评定为优秀档次。

  近日,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接受省级检查验收程序全部结束,所辖8个县市区均以优秀档次通过验收,实现了土地确权工作优秀率100%。

  市农委负责人说,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探索解决农业融资难问题,深入推进我市农村改革,为农村长期稳定、农业长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