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农业新闻 > 农业要闻

克山县:服务“保驾”创新经营

2017年02月21日 来源:农民日报

  黑龙江省克山县是新形势下的第一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像黑龙江省大多数地区一样,今年克山县玉米价格大幅下降,农民收益减少。但是,种惯了玉米的克山县仁发现代农机合作社却把挑战变成机遇,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找到了突破口。2016年,仁发合作社按照有机标准种植的6000亩大豆,每斤卖到了13元钱,是玉米价格的18倍。

  合作社理事长李凤玉说,有机豆收入特别好,去掉成本一亩剩2400元,过去种玉米最好的时候也只有400元。如今,合作社围绕市场需求和现代农业发展,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向特色、绿色要效益。规模经营土地5.6万亩,除优质玉米外,大量种植马铃薯、鲜食玉米、大豆、杂粮、白瓜。合作社从种得好走向卖得好。

  围绕主体创新,完善经营模式

  2016年,克山县流转土地282万亩,规模经营280万亩,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93.4%和92.7%。通过创新主体、建设平台、规范管理、提升层次,构建了长效稳定的规模经营发展体系,土地集约化利用率明显提高,粮食综合产能显著增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有效巩固。

  全县探索建立了三种经营模式。以合作社为主体,通过带地入社、租赁承包、联合合作等方式实施的合作社规模经营模式,全县352个种植合作社共经营土地189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3%,其中超过1万亩的50个,社员亩均增收220元。以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民为主体,通过租赁土地实施规模经营的种植大户模式,全县306个千亩以上大户共经营土地7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5.8%。以家庭为单位联合组建家庭农场模式,通过联合互助的方式实施规模经营,全县24个家庭农场经营土地2.5万亩。以农业龙头企业为牵动,通过租赁、合作等方式实施的龙头企业模式规模经营,全县13家企业共经营土地10.5万亩。

  围绕金融支撑,建立保障机制

  克山县河北乡金原大豆种植合作社2013年经营土地面积1.2万亩,机械设备仅有拖拉机1台、24马力小四轮两台,当年纯收入380万元。到2015年,合作社纯收入达到了774万元,并拥有机械17台套、烘干塔1座、仓储库1处,固定资产达到1341.8万元,比2013年增加了1163.5万元。合作社理事长杨振钢多次说,没有“四权”抵押贷款,合作社只能原地打转儿,根本不可能发展到今天这样。

  杨振钢说的“四权”抵押贷款是指农民的土地经营权、预期收益权、农民财产权和机动地抵押担保权,“四权”抵押贷款由金融部门会同农经部门、村委会和借款人共同对抵押土地的经营权、种植作物的预期收益权和不动产产权进行价值评估,银行按评估认定值70%放贷,并由农经、司法、工商和行政村全程监督,最大程度规避信贷风险。

  全县建立统一的产权交易平台,依托县土地流转服务平台,组建农村集体产权交易中心,对农村集体用房、合作社场库棚和机动地、林地、“五荒”、水面等不动产抵押贷款进行探索,扩大金融抵押物范围,增强主体融资能力,共办理产权抵押6.4亿元。以县农村信用社为主体,以县土地流转服务大厅为依托,组建克山县农村新型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中心,面向全县各类规模经营主体开展信贷业务,实行“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已为1000多个经营主体发放贷款4亿余元。通过打造信用体系、金融服务、融资担保和资金互助等4大平台,创新实施“四权”抵押和3-5年期按揭贷款等金融产品,几年来累计发放支农贷款64.8亿元,为经营主体提供了强大的金融支撑。

  围绕载体建设,打造服务体系

  在土地实现规模化经营、金融服务有效保障的基础上,克山县集中力量打造现代化的服务体系。全县通过组建科技联盟、科技协会等服务组织,创新实施技术入股和科技包保等服务方式,将服务触角延伸至田间地头跟踪指导,几年来共推广先进农技27项,应用面积650万亩次,科技成果贡献率达65%。整合就业、劳转、扶贫、科技和职教等培训资源,组建克山县职教中心,建立了“五位一体”的“大职教”格局,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共建、开发特色专业等措施,累计培训社员、大户和农技人员达5000余人次。

  同时,克山县采取以强带弱、跨区合作等方式组建联合社15个,为社员提供生产经营、人才互助、产品宣传等多元服务,受益农户达7.3万余户。全县还积极构建销售体系,围绕产加销一体化,投资3.15亿元建成昆丰马铃薯交易市场,投资1000万元建成电商创业园,形成了以马铃薯交易市场为主体、以电商创业园为支撑、以经纪人队伍为补充的农产品销售体系,共同开拓市场,年销售农产品达70余万吨。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