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万象

破解农民工“讨薪难”离不开制度体恤

2017年02月05日 来源:新华网

  杨朝清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建立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的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会议认为,农民工为国家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好欠薪问题,是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增加农民工打工收入、增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

  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大量农民离开乡村,来到城市打拼。农民工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理应得到相应的回报与激励。农民工工资不仅关乎个体的价值实现,也关乎成千上万个家庭的希望和梦想。让农民工及时、足额地拿到“辛苦钱”,破解农民工“讨薪难”,离不开制度的体恤与护佑。

  农民工与用工方通常只有简单的雇佣关系,缺乏法律纽带的联结,层层转包、环环拖欠,一旦利益链条的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最终利益受损的还是农民工。“哪里有窟窿就拿农民工工资去填补”一旦成为常态,就会造成农民工工资拖欠的恶性循环。而近年来,为了拿到“辛苦钱”,一些农民工不惜失去自己的体面与尊严。更有少数农民工采取了“过激讨薪”的举措,表面看上去很解气,实际上却陷入了违法犯罪的危险地带。

  破解农民工“讨薪难”的关键,在于畅通制度化维权渠道,让农民工投诉“有门”。从过往的经验来看,农民工“讨薪难”不仅是由于他们缺乏法治观念和维权意识,也有制度化维权渠道不够多元、不够畅通的因素。制度化维权渠道耗时费力,“漫漫长路”让急于回家过年的农民工“等不及”、“伤不起”;一些用工方恶意拖欠、有恃无恐,也和违规成本偏低密不可分。

  对此,会议提出“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和督查,集中曝光一批典型案件,严肃查处欠薪违法行为包括欠薪陈案,坚决打击恶意欠薪违法犯罪”;“建立拖欠工资‘黑名单’制度,对列入名单的企业采取限制市场准入等惩戒措施”……这些制度设计通过提升恶意欠薪的违规成本,对一些用工方扭曲的价值认同进行纠偏,有助于让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深入人心。“以工程建设领域为重点,督促企业依法按月足额支付工资,全面推行施工过程结算、工资专户管理和银行代发等制度”,此举减少了中间环节,实现农民工工资发放的流程再造,有助于让农民工更加顺畅、便利地拿到“辛苦钱”。

  另外,会议还要求落实欠薪发生地各级政府的属地责任和人社部门的监管责任,畅通欠薪投诉举报渠道。当破解农民工“讨薪难”成为各级政府的责任并被层层压实;当农民工有地方“说理”,不再讨薪“无门”;当治理欠薪的制度举措“找得到”、“用得上”,农民工的辛勤付出就有希望得到应有回报。

  如何对待最弱势、最无助的普通劳动者,既衡量着社会文明的水准,也考验着一个城市和国家的治理能力。那些缺乏身份认同和社会支持的农民工,迫切需要公共部门的“制度补血”。当然,更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农民工的良好氛围,让农民工带着希望和梦想来到城市、带着笑容和尊严回到乡村。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