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乡村旅游 > 乡村风情

衡水市美丽乡村建设和“三区同建”蹄疾步稳

2017年01月11日 来源:衡水日报

  衡水新闻网-衡水日报讯(记者胡昕)小康生活指日可待,美丽乡村就在眼前。去年以来,衡水市按照“五位一体”、统筹发展的要求,以“四美五改”为核心,以重点村“十二个专项行动”为抓手,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全方位落实,较好地完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

  突出特色,提高规划水平。在去年的美丽乡村、“三区同建”规划工作中,全市以挖掘整理传统文化、整合产业为核心,把历史传承、产业发展与村庄规划有机结合,既丰富了规划内容,又实现了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发展的互融互通,建设美丽与经营美丽相互促进。围绕汉文化传承打造的滨湖新区于庄,围绕红色革命文化打造的阜城县纪庄、安平县台城——孙遥城红色旅游片区,围绕传统农耕文化打造的阜城县邓屯等村庄不仅成为了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精品,而且成为了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重要阵地。

  分类推进,提高建设水平。为全面提高美丽乡村、中心社区建设水平,全市确定了分类指导,批次推进的工作思路。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全市以全面改造、不留死角为目标,按照“十二个专项行动”的标准要求,进行精致打造,形成了一批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村、样板村,如阜城的冯塔头村、刘老人村,故城县后响沟村、徽王庄村,冀州岳良村、深州市柳庄村、武强县豆村、饶阳县故城村、北善旺村,安平县建王村、西赵庄村,景县白草洼村等等。达标村以水、电、路、厕、民居、绿化和环境卫生为重点,着重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在“三区同建”时,坚持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工则工的原则,根据村庄产业发展实际、地域交通条件,或连片建设以二层小楼为主的别墅,或建设六层以下砖混楼房,或建设11层以下的小高层。

  建设平台,提高投入水平。建设美丽乡村融资平台,以贷款融资的方式,增加资金投入,是我市按照省里要求实现美丽乡村投入机制转变的一项重大举措。到去年2月份,市、县两级融资平台全部建设完成。截至目前,市本级平台贷款4.8亿元的前期准备工作已全部完成,报省农行审批。同时,市美丽乡村办还积极申报跑办,向省美丽乡村办申请美丽乡村片区建设资金1.5亿元,“三区同建”资金1.2亿元,旅游村建设资金3500万元,奖补资金2080万元,其它资金950万元,共计3.36亿元,是历年来我市争取资金最多的一年。各县市融资平台也都在融资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武强县、武邑县申报农开行贷款3.5亿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桃城区、冀州区、枣强县也分别利用融资平台向农行、农发行申报贷款1亿元、1.2亿元、1亿元。据市美丽办统计,全市2016年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的融资总量已经达到了十亿元以上。

  发动群众,提高社会参与水平。在“三区同建”过程中,坚持把政策交给群众,账怎么算、建什么样的房、房怎么建,都让农民说了算,以群众认同不认同、满意不满意作为标准,全市推广了枣强县成立村民自拆自建委员会,让群众自我决定、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做法。在宣传引导群众上,帮助农民算好“村庄改造成本账、节约土地增收账、宜居宜业舒适账”,走出去学、集中起来议、入户走访,向群众推荐多种模式,让群众自主选择,有力地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以坚持走出去学为主要形式,让农民群众亲身体会美丽乡村带来的好处,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如安平县建王庄通过组织农民到外地参观学习后,群众主动筹资筹劳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节约建设资金30多万元,桃城区河沿村、种高村等6个村,群众累计出义务工1.1万人次,群众自觉筹资40多万元。

  2016年,全市有418个省级重点村和一个省级重点片区——衡水汉文化旅游片区。截至去年11月底,418个省级重点村饮水安全、道路硬化、安全用电、垃圾处理、厕所改造、污水处理、村民中心建设、环境美化、产业支撑、组织建设等工程接近尾声,部分的村正在抓紧扫尾;正在谋划建设的“三区同建”示范点达到了61个,开工建设12个,累计完成拆迁4736亩,完成建筑面积214万平方米,投资总额达32亿元,已有23个示范点搬迁入住,美丽乡村重点村是去年的2.4倍,居全省前列;“三区同建”省级示范点达到18个,实现了县域全覆盖,示范点数量连续三年全省领先。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