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农业新闻 > 种植新闻

静宁苹果“谋变”

2017年01月03日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面对全国种植面积持续扩张,产量供大于求的挑战,迈入2017年——

  王雄雄本报记者买天

  由于独特的地理条件,国扶贫困县——甘肃静宁被农业部划定为黄土高原苹果种植优生区。目前,该县苹果种植面积突破100万亩,以县区为单位,属全国第一。静宁苹果也连续多年高价领跑全国,成为当地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但随着全国苹果种植面积持续扩张,苹果产量供大于求的现象也日益凸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静宁苹果开始谋求自己的“转型”之路。

  “引”进来+“走”出去,增强品牌影响力

  刚刚过去的一年,为破解苹果销售难题,静宁县打出了鲜明的两张牌——“引”进来+“走”出去。

  “春天,来静宁看苹果花!”去年4月,该县打出这样的品牌词,念苹果经、走旅游路,以苹果产业撬动旅游业发展,开发出一系列精品线路,让游客4月赏百万亩苹果花海,10月入园采摘体验。

  苹果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不仅“引来”了游客和客商,也“引进”了大量资金。数据显示,苹果节期间,合同销售总额10.7亿元,订单销售量达到该县全年果品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去年9月9日,一则“县委书记作客央视,‘解密’静宁苹果,看小苹果如何做成大产业”的微信迅速刷爆朋友圈。一时间,县委书记进京宣传推介家乡苹果的新闻人人皆知,走出去推介静宁苹果成为全县人民的共识。静宁苹果开始相继亮相全国各大节会,并收获了一个个沉甸甸的果实:静宁苹果被授予“2016全国果菜产业最具影响力地标品牌”;以区域品牌价值132.15亿元荣登2016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榜单初级农产品类地理标志产品第13位,苹果类产品第3位;荣获“2016年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前十强……

  “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有效破解了全国农产品供大于求背景下静宁苹果“躲在深闺无人识”的困境,极大地提高了知名度和影响力。

  从生产到销售构建全产业链,尝试形成闭环运作

  经过了多年苦苦的商场“搏杀”,土生土长的静宁人马多宁和他的团队已成功将“天香牌静宁苹果”打入江浙沪市场,并占据了不小的份额。

  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拓,马康宁越发真切意识到:他必须整合更多的要素,构建静宁苹果生产的全产业链,“只有这样,我才能对自己收购的苹果百分百放心!”

  原来,2016年,由于担心果价下跌,不少静宁果农抢先取袋采摘苹果进行出售,“尽管着色很好,外观也非常好看,但吃起来还是有点涩,糖分也上不去”,马多宁说,来自消费者的反馈也验证了这点。

  “要让苹果好吃,必须从源头上抓起:果农要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增施优质有机肥和生物菌肥,同时采摘的时节也非常重要,要等苹果基本熟透!”马多宁说,但这些环节自己都无能为力,根本控制不了。一想到自己在最前方的市场上为家乡的苹果“冲锋陷阵”,却缺少后方支援,这位对“静宁苹果”怀有深厚情感的创业者便显得异常焦虑。

  马多宁表示,2017年,公司最急切的事情是回到源产地静宁组建合作社,和农户签订协议,按市场的要求生产出最优质的苹果。

  目前,马多宁的天香公司已经跟静宁当地一家经营高端肥料的农业公司达成共识,并聘请专家制定出了《静宁苹果周年施肥植保方案》,开始与农户一一对接。马康宁说:“2017年,必须生产出与众不同的有差异的优质苹果,这样,‘天香牌静宁苹果’才能最终经受得住市场和消费者的检验。”

  参与《方案》指导制定的该县果树研究所所长、高级农艺师李建明对马多宁的这种模式充满了期待。他认为,这是市场对整个静宁苹果产业提出的要求,迟早得有人来做,是下一步静宁果业发展必然趋势,“科学的作物解决方案可以确保生产出绿色有机的高品质苹果,确保消费者放心;同时,市场的认可和需求又反过来让生产一线的果农获得高收益,最终从生产到销售形成一个良性的闭环运作”。

  在《方案》的设计中,李建明添加了生物菌剂,并将化肥与有机肥和生物菌剂的使用量调整为1∶3,力求生产出更好吃的静宁苹果。

  尹海平是与天香公司签订产销协议的果农。面对记者的采访,他显得异常高兴:“这相当于我家的苹果已经被预订,这个最担心的事情解决了!2017年,作为果农,认认真真地按照企业的要求种好苹果就是了!”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