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农业新闻 > 家庭农场

泗洪:家庭农场+农户模式 科技种菜尝甜头

2016年11月02日 来源:宿迁网

  宿迁网讯(记者张云通讯员宗尔侬宣)“咱们农民要摆脱看天吃饭的日子就必须靠科技。”在宿迁市泗洪县孙园镇,50岁的刘丙刚乐呵呵地说。2015年,他流转了土地创办家庭农场,并雇佣了当地的剩余劳动力到地里帮忙。工作之余,他努力钻研蔬菜种植技术,并将自己的经验与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家乡父老,带动大家一同增收。

  创办种菜家庭农场

  走进孙园镇洋井村,有一片绿油油的菜园,正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这就是蔬菜种植示范户刘丙刚创办的蔬菜家庭农场。

  在成为农场主之前,刘丙刚曾是一名朴实的菜农,也曾卖过化肥、农药。由于农村劳动力缺乏,他还曾自筹资金购买了三轮摩托,每到农村种植季节,就帮助村民把化肥送到田头。他肯于吃苦,加上服务好,在群众中赢得了口碑。这样一年下来,营利三四万元。

  有了积蓄,这位朴实的菜农多年的致富梦也有了实现的本钱,但还缺一个机遇。随着改革形势的发展,刘丙刚察觉到了机会。

  走技术创新之路

  “我想在蔬菜种植上有突破,所以平时阅读大量有关蔬菜种植的书籍,观看大量科技光碟,订阅《江苏科技报》《农家致富》等十多种报刊,还积极参加市、镇、村的农业科技培训。”自己有了足够知识后,刘丙刚编印了通俗易懂的蔬菜种植小册子,发放到周边农户手中。

  为了探索种植蔬菜的科技路子,刘丙刚于2012年在自家及兄弟的责任田上种植试验田。然而,创业的路子不是一帆风顺的,2012年4月,他试验种植的8亩地刀豆就是不长高且不放藤。经过查阅资料,请教农技专家,原来是地刀豆出苗后因灰飞虱而引发了病毒病。尽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为时已晚,他还是以亏本而告终。但刘丙刚并不气馁,不懂的地方就翻阅资料或找农技部门。由于他勤奋好学,敢于实践,善于总结,种植技术逐步成熟,试验田也扩大成基地。

  2015年,刘丙刚在本村流转土地300亩,种植了豇豆、青毛豆、刀豆、西瓜、甜瓜、花菜、香葱、韭菜等十多个品种,并带动周边农户一同种植,由他统一收购销售。农户种菜亩均年收入在3500-5000元,是传统种植方式的3-5倍。这种“家庭农场+农户”的种植模式,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增收启示

  蔬菜种植在农村随处可见,但大多由于生产面积小、栽培技术落后,生产收益普遍偏低。刘丙刚通过创办蔬菜家庭农场,带领周边农户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聚零为整、统一生产、规模经营,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