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农业新闻 > 致富快车

“种药大王”―――王彦龙

2009年11月18日 来源:陇东报

  “种药大王”———这是乡亲们送给王彦龙的“外号”。

  王彦龙1964年出生于庆城县赤城乡,自幼家境贫寒,生活艰难。初三那年,父亲瘫痪住院,昂贵的医药费,让王彦龙原本就捉襟见肘的家庭情况,更是雪上加霜。无奈之下,王彦龙只得辍学回家,承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

  初回到家的王彦龙,一心想要开创一番大事业。那时候时兴养鱼,他便举债6万元,承包了一个水塘,从武汉引进鱼苗进行养殖。当他养的鱼就要捕捞时,鱼塘堤坝却被人给炸毁了。所有的辛苦一瞬间付之东流,王彦龙陷入了内外交困的两难境地。

  1983年,王彦龙得知种植药材能赚钱,他又重拾信心,将自家的地都种上了药材。可是,由于品种和技术方面的问题,他所种的药材并没有给他带来大规模的收益,只能勉强维持生活。

  1985年,王彦龙借钱作路费,远赴内蒙、吉林、辽宁等地考察,引进了北柴胡种子。1987年种下2亩后,第二年就收获了2.5万元。从此,王彦龙看到了种植北柴胡的前景和利益,并开始筹备大规模种植。1992年,他种植的10亩北柴胡收入12万元,1993年,他将种植面积扩大到320亩,光种子收入就达到了30多万元。现在,王彦龙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020亩,每年为种植户带来经济效益成千上万元,被群众称为“种药大王”。

  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王彦龙认识到,科技知识的缺乏是限制自己发展的最大瓶颈。

  为此,他报名参加了中国农函大中药材种植专业的学习,被评为农函大“科星奖”标兵学员,随后又取得了“高级农艺师”职称。

  王彦龙善于思考,灵活将所学到的科普知识运用到了药材种植实践中,钻研出了“遮阴抓全苗法”,解决了北柴胡抓苗难的问题,还研制出了专门用于柴胡播种的浅种耧,将科技成果转化成了经济效益。

  在更新品种提高技术的同时,王彦龙还注重与市场接轨。他南下广州、香港,与许多大型药材加工销售企业签订合同,保证了自己药材的销路,同时他又抓住目前野山药逐渐被采掘殆尽,而人工种植药材方兴未艾的机遇,不断扩大种植面积,雇佣工人进行种植,并组织专家对工人进行教育和培训。

  “每年,我仅给工人开工资,就得20几万元。”王彦龙自豪地说。

  通过种植药材富裕起来的王彦龙,并没有忘记父老乡亲们。几年来,他无偿给残疾人和贫困户捐助的药材种子和苗木价值达5万余元,帮助150户药农摘掉了“穷帽子”,走上了致富路。

  王彦龙家有6个孩子,其中3个孩子都是他前些年走南闯北时捡来的。目前,这3个孩子中2个在庆城中学读书,1个在逸夫小学读书。为了照顾他们,王彦龙在庆城县水利局对面租赁了一间铺面,开设了一个小酒坊,把家安在了那儿。

  王彦龙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他先后获得了“庆阳地区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全国农村科技先进工作者”、“首届庆阳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等多项荣誉称号。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