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土地研究 > 业界观点

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区防洪排涝情况调查

2016年08月24日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作者:王红敏 王 林 左爱

黄石非土地整治项目区的浮屠镇下屋村基本农田暴雨后一片汪洋。

黄石非土地整治项目区的浮屠镇下屋村基本农田暴雨后一片汪洋。

沙洋县毛李镇殷河村土地整治项目新修的排涝泵站,汛期迅速排完稻田渍水。

沙洋县毛李镇殷河村土地整治项目新修的排涝泵站,汛期迅速排完稻田渍水。

随州非土地整治项目区稻田现场,一片狼藉,毫无生机,绝收几成定局。

随州非土地整治项目区稻田现场,一片狼藉,毫无生机,绝收几成定局。

随州曾都区土地整治项目区何店镇浪河村洪灾过后稻田生机盎然,一片欣欣向荣景象。

随州曾都区土地整治项目区何店镇浪河村洪灾过后稻田生机盎然,一片欣欣向荣景象。


阅读提示 

汛期,南方一些地区遭受洪涝灾害,湖北省更是遭遇了数轮特大暴雨袭击,多地农田灾毁严重甚至面临绝收危险。7月5日,湖北省国土整治局紧急下发《关于认真做好全省土地整治项目汛期防灾救灾工作的通知》,各土地整治项目区已建工程全面运行灌排渠系和大型泵站,部分2016年刚刚完工的工程也提前启用,24小时日夜抢排渍水,打响抗洪救灾攻坚战。土地整治项目区,建泵修闸、架桥修路、清淤疏浚等等灌排渠系工程在这次抗洪救灾中发挥了编织导流网、打通生命线的重大作用。

灾后,土地整治机构相关人员深入几个典型的土地整治项目区进行灾毁情况调查,并到邻近的非土地整治项目区进行了对比调查,对土地整治项目汛期防洪排涝的功能进行了基础评估。本期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将部分土地整治项目区的情况进行综合报道。

咸宁:田间减灾多亏有防线

土地整治通过修建加固沟渠,清淤治理塘堰,建设水利泵站,使绝大部分农田受灾未成灾,少部分农田成灾未绝收,发挥着“旱能灌、涝能排”的防灾减灾功能。

土地整治通过对原有沟渠进行清理疏浚、增大过水断面、护砌硬化、裁弯取直、修建消力坎等工程措施后,不仅有效增加了灌溉面积,还在洪涝时加大、加快了排涝。值得一的是,泵站建设在干旱时提高了项目区内田块抵抗旱灾的能力,洪涝时能有效地排除内涝,减灾效益十分明显。

赤壁市新店镇及茶庵镇范围内的幸福港沿线,过去由于没有排水渠,农作物每遇洪水必定大面积被淹且长时间积水,经济损失惨重,经过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整改后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产生活及抗洪涝的条件。

赤壁市中伙铺镇的十八里畈土地整治项目区以前常年是有水就渍,无水就旱。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建水闸7座,新建及维修沟渠16公里,十八里畈已经成为田成方、路相通、林成网、渠相连、旱涝保收的高产田。尽管今年7月份普降暴雨,十八里畈也受到影响,成为汪洋一片,沟渠也受到冲毁,但在雨停后,被淹没地方的水通过整治后的沟渠迅速退却,绝大部分农田受灾未成灾,少部分农田成灾未绝收,有效地减少了当地农户的经济损失。

今年7月初以来,嘉鱼县境内遭遇持续暴雨袭击,但由于嘉鱼县实现了土地整治全覆盖,沟渠、塘堰得到清淤治理,泵站工程形成配套,受益范围内近15万亩农田积水均能及时排出田间,通过自排、机排,排到外河,极大地减轻了农作物受灾程度。

嘉鱼县自2011年以来通过实施土地整治项目,把修建加固沟渠、清淤治理塘堰、新建水利泵站作为重要内容。全县共新建改造泵站68座,扩挖清淤塘堰200多口,疏浚大中沟渠100多条。上述工程投入使用后,在应对本次强降雨中泄水、排涝作用十分明显。2010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到嘉鱼县牌洲湾视察灾情,当时的雨水还远没有今年大,却被淹得一片汪洋,农业损失惨重。今年大雨过后、农业损失较当年减轻80%。渡普镇西港村之前逢雨必淹,土地整治项目建成后,因安装了两台大功率的泵站,清理了一条排水沟,现在小雨无忧,大雨一天就可以排出。

随州:分洪排涝迎战大暴雨

通过实施灌排渠系整治、堰塘清淤扩挖、提水泵站建设、农田道路改造等土地整治工程,大大提高了项目区内防汛走水、排涝除渍和物资运输能力,在汛期防洪减灾中发挥了分流排涝的重要作用。

土地整治通过实施灌排渠系整治、堰塘清淤扩挖、提水泵站建设、农田道路改造等工程,大大提高了项目区内防汛走水、排涝除渍和物资运输能力,在今年防洪减灾中发挥了分流排涝的重要作用。

灌排渠系,打通洪水分流通道

灌排渠系整治是土地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淅河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去年11月份开工,龙潭沟河道整治最先完工,共清除淤泥8.5万立方米,河道由原来的15米拓宽至25米,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7月19~20日,随州遭遇入汛以来最强暴雨,为确保白云湖大堤安全,市防汛办决定开闸泄洪,龙潭沟河道水流量剧增,成为主要的泄洪通道。该组1200亩基本农田安然无恙,村民家里无积水。正是土地整治工程的灌排渠系建设,打通了洪水分流通道。而在1998年,白云湖泄洪,造成龙潭沟河道两边近3000亩农田被淹。

堰塘清淤扩挖,分流库区水量

自实施土地整治项目以来,随州高新区共清淤扩挖农村堰塘156口,新增蓄水能力51万立方米。

由于大修当家堰塘,不仅增加了堰塘的有效蓄水库容,充分拦蓄此次暴雨形成的地表径流,还发挥了“长藤结瓜”优势,分流大量库区水量,起到拦洪削峰错峰作用,有效缓解了下游防汛压力,将洪涝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曾经不起眼的“小堰塘”,在防汛抗灾中发挥了“大功效”。

泵站建设,防洪排涝能力增强

走进淅河镇兴建村、光华村、大堰坡居委会,随处可见正在日夜抢排内涝积水,开展生产自救。而村民使用的泵站,近一半是土地整治项目新建或改建的。

改造后的泵站实现“旱能灌、涝能排”,承担了区域性农田排水除涝和提水灌溉的重任。7月19~20日强降雨后,发生大面积内涝,项目区所在村组迅速开启排涝设施,日夜抢排农田积水,确保低洼地区农田不受淹没。

畅通末级沟渠,加快行洪排涝

2013年以来,随州高新区大力实施土地整治,共新修、修复沟渠1023条,总长225公里,切实解决了沟渠淤积严重、输水不畅、险工险段等突出问题。

一场灾害就是一次考验。强降雨面前,土地整治项目几年来建设的46条支斗渠、1000多条沟渠、72座泵站、623条田间道等工程承受住了严酷考验,展现出强大的防洪减灾能力。整治后的沟渠水流畅通,没有发生水草堆积、边岸坍塌等现象,加快了田间地表积水汇流速度,加速了行洪排涝,确保了度汛安全。

仙桃:打通抗汛救灾生命线

面对罕见大暴雨,各乡镇土地整治项目区大型泵站等灌排渠系全面运行,日夜抢排渍水,强降雨过后项目区农田免受洪涝灾害。

6月30日至7月20日,仙桃市连续遭受6轮特大暴雨袭击,单周累计降雨538.4毫米,创历史纪录。全市106万人受灾、180万亩耕地及农作物严重受渍,成灾面积161.5万亩。但西流河、沙湖、杨林尾、彭场等乡镇,特大暴雨来临时,一些土地整治项目工程为抗洪救灾发挥了重大作用。

建泵修闸为抗洪救灾拧紧安全阀

面对罕见的大暴雨,仙桃市所有大型泵站全面开启,各乡镇土地整治项目区已建工程全面运行,部分2016年刚刚完工的工程也提前启用,24小时连轴转,日夜抢排渍水,打响了抗洪救灾的攻坚之战。

彭场镇杨步垸泵站建于2011年,属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工程。立项之初很多人认为没有必要投入大资金建大泵站,却没想到这个泵站在今年的特大洪灾面前发挥了巨大作用,让杨步、金剅、陈剅、汪赵、窑湾、七里、木兰、三江等8个村2万多亩农田在大灾面前几乎未受损失,让彭场镇领导和项目区群众庆幸不已。

7月1日大暴雨,西流河镇努力村3000亩农田全部被淹。危急时刻,努力村向上级请示提前启用土地整治项目泵站抢排,仅仅3个昼夜就将全部渍水排出大垸。西流河镇草八垸包括三角咀、王场、岛口、仁盛岭和夹洲等6个村,连续大暴雨导致垸内出现严重内涝,因及时开启了高标准项目新建的三角咀泵站,仅用2天时间就将垸内渍水全部排出,保住了项目区近万亩农作物免受灾害。近年来,仙桃市国土资源局共在西流河镇实施土地整治项目5个,覆盖西流河镇49个村,共建泵站16座,装机21台1155千瓦、涵闸26座、抽水机房106座。

在仙桃最低处,素有“水袋子”之称的沙湖镇,群兴村在这次水灾中也经历了一次大考。7月1日强降雨来临,村支书甘木仿立即启动2012年沙湖红旗垸土地整治项目所建的泵站,日夜抢排,不仅保住了项目区1500亩中稻田,而且保住了与之相邻的1000多亩鱼池和香莲,该村支书近日还被评为全市抗洪救灾优秀党员。

架桥铺路为抗洪救灾打通生命线

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大力改善农村交通状况,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抗洪救灾打通了生命线。

北干渠是仙桃市彭场镇历年防汛抗灾中的重点河段。2016年初,彭场镇南水北调土地整治项目开工建设,在连接镇渔场和芦林湖村的北干渠上,投资近27万元,新建了一座宽4.5米,长30米的跨渠大桥,还投资49万元,铺设了1750米乡村公路。今年7月连续暴雨,刚刚建成的镇渔场北干渠大桥和乡村水泥路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各种抢险物资、人员沿着水泥路通过大桥源源不断运送,效率大大提高,由此及时助力封堵了险情,保卫了北干渠两岸大片农田、鱼池的安全,避免了两岸群众遭受重大经济损失。

清淤疏浚为抗洪救灾编织导流网

长埫口三元村土地整治项目区于今年初开始启动,通过沟渠疏挖、水系打通、涵闸修建和田间路网硬化,初步形成了六纵四横可排可灌新格局。通过流转土地种植南瓜的农户周发炎就是直接受益者,面临强降雨他眼睁睁看着南瓜地即将淹掉,心急如焚。镇工程建设指挥部特事特办,提前启用了在建工程,经过及时抢排和抢收使他免受损失近90万元。

陈场富有垸土地整治项目在农田水利方面投入资金483.65万元,共修建泵站6个,疏挖沟渠23.81千米,涵闸2座,架设桥梁18座,铺设道路18.2千米。千百渠是项目区内主排灌渠,沿线涉及富有垸、沙岭、黄湾等3个村,覆盖农田面积1.2万亩。项目实施前原千百渠淤塞严重、破烂不堪,周围1.2万亩农田长期要水灌不进,要排排不出。项目实施后,通过彻底改造和重新疏挖,将影响排灌的“毛细血管”全部打通。若在以往,碰到这么大的强降雨,千百渠沿线的1.2万亩农田只能眼睁睁看着被淹,全部受灾绝收。而今年,由于泵站建了,渠通畅了,水系相连了,强降雨过后项目区1.2万亩农田的全部渍水不到3天全部排出,群众没有遭受损失。

强降雨害苦了非土地整治项目区

在没有进行国土整治项目工程的区域,大暴雨之后却是另一番景象。与项目区相邻的沙埂、太平桥、剅台等村由于不在土地整治项目区,近400亩农田全部被淹,渍水迟迟不能排出,绝收面积超过200亩,农户损失严重。

西流河镇河南村紧邻正在实施土地整治项目的努力村,因不在土地整治项目区,这次内涝发生以后排渍功能不畅,不仅造成400亩中稻遭受灭顶之灾,700亩鱼池全部漫溢泡汤,由于渍水排不出去,内涝见长不见退,所有村组民房被水浸泡一米多深,其中有3间民房垮塌,幸亏转移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事故。据调查,该村直接经济损失达900多万元。河南村党支部书记刘新洪在大灾过后,代表全村父老乡亲到市国土局申请土地整治项目,以求提高河南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黄石:易涝区免受洪涝之患

今年汛期的降雨量和降雨强度比1998年“7·11”特大洪灾多得多、来得猛,但土地整治工程受益区域的几个易涝点都经受住了强降雨的考验。

近期我们组织专家,对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富河流域地势低洼的军垦农场项目区、北煞湖项目区,大冶市保安镇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区等易涝点进行了调查,同时也对邻近项目区的非项目区农田受灾情况进行了调查。

“水袋子”里也有抗涝之地

黄石市阳新县素有“旱包子”、“水袋子”之称,农田“十年九涝”。据介绍,1998年“7·11”特大洪灾,北煞湖当时还没有实施土地整治项目,1.8万亩水稻全部绝收,1个月后才排清积水。在今年汛期,论降雨量和降雨强度,3次强降雨过程都比“7.11洪灾”多得多、来得猛,但是雨停过后,项目区最长只需2天时间便排除了积水,保住了庄稼。然而,与项目区紧紧相邻的浮屠镇荻田村、下屋村、芦湖村,地势虽然比项目区高得多,可以蓄水的湖泊也多,但在今年的汛期中,由于排水不畅,内涝最深处有2米多。虽然天己放晴多日,富河水位也在缓缓下降,但3个村的大部分农田和鱼塘长时间浸泡在洪水中,估计绝收面积不会低于80%。

地处军垦农场项目区的新阳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以水果种植和加工为主导业务,据公司副总经理马金水介绍,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排水系统四通八达,畅通无阻,因此雨停2小时后,积水便被排除,公司没受任何损失。

往年逢雨必淹,今汛安然无恙

大冶市保安镇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区大多处在往年逢雨必淹的地方,然而在今年汛期当中却安然无恙,显示出土地整治项目配套水利工程巨大的排涝作用。

今年6月以来,保安镇连续遭受了多场强降雨,但该镇受灾程度明显低于往年。特别是土地整治工程受益区域,积水情况有较大改善,积涝影响时间明显缩短。保安镇农科村几个易涝点,今年都经受住了强降雨的考验。该村委会主任王大河说:“每年一到汛期,农科大畈中心港非常容易漫堤,沟渠的排水也不是十分畅通。前几天的强降雨,农田、鱼池很少受淹,土地整治项目配套水利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荆州:经受住特大雨情考验

4个项目区少量工程局部受灾,全县26个项目区已建的排水泵站、节制闸、涵洞,疏浚后的排水沟渠,保证了一日暴雨3日排至作物耐淹程度,田间无渍现象,路网工程也为田间排渍水和恢复生产提供了便利。

7月23~26日,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对2001年以来已实施的26个土地整治项目受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该县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在汛期抗灾、退灾、防灾、救灾和恢复生产方面作用明显。

土地整治工程质量良好,少量工程局部受灾

全县已实施的26个项目中,4个项目区少量工程局部受灾。由于汛期长时间的暴雨,26个项目已建的硬化沟渠、泵站、节制闸、涵洞、农桥、渡槽、道路等工程发生3处沟渠护坡工程脱坡、1处土坝和1处渠堤滑坡、6座泵站被淹。项目区内农业基础设施共损失19.04万元,占农业基础设施损失的0.49%。除此之外,其他工程完好无损,经受住了今年特大雨情水情的考验。

针对在建项目新建工程相对脆弱,能否经受今年特大暴雨灾害考验的问题,调研组主要选择所处地理环境差和项目实施前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在建即将完工的公安县黄山头等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进行了具体调查和分析。在一些地处平原湖滨地区的土地整治项目区,区内部分地段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农作物受涝、受渍严重,渠道淤塞严重。主要原因是水利投入相对不足,长期以来项目区既没有进行大的配套建设,也没有对原有水利工程进行大的整治和养护。原有配套设施损毁严重,原建的水利工程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益,整个排水系统不能达到十年一遇的排涝标准。另外,由于灌、排没有分开,地下水位抬高,造成农田土壤的板结、冷浸化、盐碱化,使部分农田变成“冷浸田”、“深泥脚田”,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粮食产量的提高。

排灌畅通与路网工程完善,防灾减灾能力强

土地整治项目区已建的排水泵站、节制闸、涵洞,疏浚后的排水沟渠发挥了强有力的排水功能。在黄山头等镇的项目区,历史上与今年同期总降雨量类似,但今年暴雨特点是次数频繁、来得猛,但各项目区保证了一日暴雨3日排至作物耐淹程度,田间无渍现象。特别是对紧邻湖区、地势低洼、历史上一遇暴雨“十有九淹”的村组发挥了极大作用。

各项目区通过道路工程建设,田间道路、生产路通过改造升级为水泥路或碎石路与村主干道连接贯通后,提高了机械化耕作程度,方便早稻区农民汛期及时田间排渍和“双抢”期间利用农业机械进行抢收抢种,最大限度降低了内涝灾害损失。

与非项目区相比,农业受灾程度大大降低

全县土地整治项目区受灾耕地面积占实施项目耕地总面积的8.79%,低于全县受灾耕地面积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21.69%。全县农业受灾损失2.61亿元,农业基础设施损失3903.2万元,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9.02%,农业受灾损失1058.96万元,占全县农业受灾损失的4.06%。以永兴垸村为例,2016年比2003年受灾面积减少1620亩,绝收面积减少4156亩,农业损失减少304.77万元。而在农丰村,2016年比2003年受灾面积减少1499.2亩,绝收面积减少959.68亩,农业损失减少122.5万元;

相比之下,非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的80.98%,农业受灾损失25041.04万元,占全县农业受灾损失的95.94%。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