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乡村旅游 > 乡村风情

美丽乡村图

2009年01月08日 来源:福客整合


歙县上丰花果山蕃村


在黄山市歙县北郊,有一座神奇美丽的山——皖南上丰花果山,它分为山上的自然景观和山下的人文景观,组成了风光秀丽的生态旅游景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海内外的游客,来此旅游观光的游人络绎不绝。{Npage}

 花果山区域面积1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80%以上,是空气清晰,无工业污染,无空气污染的生态旅游园区,山中有桔、梨、桃、李和灯笼柿等果园2800多亩,果香四季,无穷无尽的茶园和竹园郁郁葱葱置身其间,令人心旷神怡,是个藏在深闺人未识的“世外桃源”。特别是春天“百花齐放”红、黄、白、绿、蓝等颜色的花,形成花的世界、花的海洋。山上的古梅群实属罕见,仅300岁以上的古梅树就有500余株。千姿百态,势若飞舞,有双龙梅、卧龙梅……粗壮结实,充满生机引人入胜。半山腰的“梅花奇石”,它形似梅花,纹路清晰,有似八卦、寿星、龟纹,又像玛瑙、鸡血石,成片密集的龙鳞,粼粼发光闪亮,有似青蛙的嘴巴,形象逼真逗人,距安徽省考古研究员韩里刚教授实地考察初步认定为花岗岩玛瑙石。山下一条长达2公里且有10座造型各异的古桥亭的山溪穿村过户,每一座桥、亭都有一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村中的徽派民居,历史悠久、民风古朴,鲍氏宗祠和鲍氏住宅,亭阁、楼以及条条徽商古道保存完整,体现了古徽商人的艰辛。{Npage}

黄山市新安江山水画廊风景区{Npage}

“深潭与浅滩,万转入新安”。

  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境内,全长约百里,是黄山—徽州古城歙县——千岛湖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新安江是古徽州文明的摇篮,是歙县人民的母亲河,曾是古徽州府所在地的歙县地处皖南山区,山是闭塞的屏障,水却是开放的大门,新安江就是古徽商的黄金通道,是连接苏州、杭州、扬州这些“天堂”之地的纽带,新安江山水画廊两岸生态环境极极佳,呈现高山林、中山茶、低山果、水中鱼的立体生态格局,与掩映其间的粉墙黛瓦的古村落、古民居交相辉映,是画里青山,水中乡村,构成一幅美妙的山水国画。沿江点缀着“千年古樟”、“三潭枇杷”、“三口蜜桔”、九砂古村、新杨村民居、古老作坊、龙门瀑布及农家乐景点,绵潭徽戏、徽州红妆馆、鱼鹰捕鱼、采摘枇杷、柑桔、茶叶、养蚕、榨油、磨豆浆街项目让游客流连往返。世界旅游组织规划专家昂瑞特先生游过新安江后大为赞叹:“真是太美了,这里才是真正的生态旅游!”北京大学旅游规划专家吴必虎先生评价:“新安江以中国独特的徽文化与自然风光、古村落的美妙结合著称于世”!2006年被安徽日报社,安徽新闻摄影学会列为摄影制作基地。{Npage}

黟县木坑竹

   木坑竹海位于距黟城北面15公里际联镇的宏村旁的群山之中,地处桃源山村东大门,为黄山入黟第一寨。

  木坑竹海又称“滴翠谷”,此谷纵深约6公里,四面环竹,郁郁葱葱,形如金斗,聚财不漏,风水甚佳。雨后观景,翠竹深处,白云人家;晴观日出,有如黄山云海,翠浪波涛;谷中赏月,仿佛天上人间。境内有六谷十景,身临其境,恰如世外桃源般令人神往。近年来吸引了不少诗人、画家、摄影家。全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陈勃、常务理事田原同志和香港著名摄影家陈复礼、钱万里都来这里进行创作。

  2001年大红大紫的奥斯卡大片《卧虎藏龙》,就曾经在此取景拍摄“竹林斗剑”,很多游客以为是翡翠谷的景点,其实竹林是木坑的竹海,而一跃入池的,则是翡翠谷的七彩池了。这就是电影的奥秘。{Npage} 

泾县查济村     

               

      位于皖南泾县城西60公里处,明清民居古建筑群就座落在流水潺潺的查济河两岸,绵延lO里,现存有明代建筑80处,清代建筑109处。

  查济是查村、济阳两个村子的合称,村子有多大呢?有一首古诗说:"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祠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整个村子呈长条形,绵延十里。钟秀门是东边进入村子的必经之路,另外三面分别有平岭门、石门、巴山门,与村中的巴山塔、青山塔、如松塔合称"四门三塔",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村落建筑。

  查济人"以商贾起家,而以诗书传后",留下了大批古建筑。

  查济几乎所有的明清建筑都雕粱画栋,翘角飞檐,其中德公厅屋、诵清堂、爱日堂等住宅更是高大宏伟、结构精致。尤以德公厅屋四柱三层牌坊式门楼,五朵斗拱屋面,略带翘角分三层覆盖门楼,古朴典雅、雄浑大方。背面以镂雕手法雕出二龙戏珠、丹凤朝阳、鱼跃龙门、狮子滚绣球等吉祥图案,手法娴熟精美。古雕、砖雕、木雕随处可见。门窗扇格的木雕、厅堂柱础的石雕、门楼门汇的砖雕,均繁刻精镂,玲珑剔透、画面各异,或花鸟、或禽兽、或人物,无一不栩栩如生;房屋结构为多进式,或三进、或四进,进间有"四水到堂"式的天井,沿天井二搂廊廓置有"美人靠";条石砌就墙基,柱基为圆形雕石,墙体青砖、屋上黑瓦。

  传统的双披屋顶半掩半露,躲在重重叠叠的山墙后面。高出屋顶的山墙既可阻止火势蔓延,又具防盗作用。山墙造型丰富,有云形、弓状、阶梯式等,墙头呈翘首长空的马头状。这些古代民居的外形全是青砖黑瓦,并非是古代查济人没有财力或不具审美意识,明清时期,查济人多在外经商.不乏富商巨贾,且查济文风极盛。查济村周围有四门三塔:钟秀门、平岭门、石门、巴山门;如松塔、青山塔.巴山塔。古朴典雅。这三座塔就是查姓家族为振兴查济文风,而于清嘉庆年间资兴建的。查济人查秉钧、查春如更是清代书画名家。

  那么查济人为什么不把住宅装潢得五彩纷呈呢?原来中国封建社会对色彩的使用有着极其严格的等级区分。平民百姓,纵使有万贯家私,也绝不允许在住宅上使甩各种金碧辉煌的彩画与装饰。 "堤内损失堤外补",虽然住宅是统一的青砖黑瓦,但聪明的查济人巧妙布局,"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民居的分布格局巧妙地运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借景、对景等手法,形成"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天人合一"的格局。房屋间有街巷相通,岑河、许河、石河三水台一的查济河逶迤穿村而流,石渠绕每家每户而过;查济河因落差较大,清澈的河水迭瀑式地流淌,沿河错落有致地建有多道拱石桥、板石桥、洞石桥,将两岸民居相连。饱经沧桑的石桥,藤萝缠绕,远望犹如碧玉横架水上,与两岸青砖黑瓦遥相呼应。

  据说,查济村原有108座桥、108座庙、108座祠堂。时至今日,查济村虽历经百年风雨治桑,不复有往日风采,却仍存有红搂,天申、灵芝等15座桥和10余座祠堂、庙宇,于其中规模较大的宝公祠、洪公柯、二甲祠中的镏金飞檐、雕粱画栋中不难想见查济村的昔日风貌。三水村中流,三塔拱四门,石桥跨河溪,两岸古建群。悠远独特的建筑文化,钟灵旈秀的山水意境,我们不禁赞叹祖先创建这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的勤劳与智慧。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