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农业新闻 > 家庭农场

宿迁市家庭农场发展探析

2013年07月01日 来源:农村土地网

  中国江苏网7月1日讯(记者葛明汪正文程大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探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逐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由此引发更多关注。

  今年3月,我市注册诞生了首家家庭农场。目前,越来越多的家庭农场在我市生根、结果,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新劲旅。与这个现状不相协调的是,我市家庭农场的经营主体、经营规模、法人地位、政策扶持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明确之处和发展制约因素;作为传统农业大市,我市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较快,而规模、档次和实力亟需进一步提升。

  面对这些现实,如何培育更多更强、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需求的农业经营主体?面对充满机遇的外部环境和发展现状,宿迁家庭农场的发展之路又该如何铺垫?

  暖风频吹,

  农业现代化有了新劲旅

  根据农业部的定义,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正式提出这一概念。实际上,家庭农场伴随着土地流转的出现已实际存在十多年,在上海松江、湖北武汉等地早已先行试水。

  如上海市松江区自2007年率先探索发展种粮家庭农场以来,该区家庭农场已有1206户,覆盖全区80%的粮田。推广家庭农场后,全区水稻亩产572公斤,比之前增加21公斤。因为规模化经营更易推广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技术,去年粮田土壤有机质比2007年增加23%。

  农业部的一项调查也表明,种粮农户的经营规模达到百亩以上时,土地利用率会提高10%以上,经济效益会提高25%以上。农户经营规模提高以后,还会提高农业的资本装备水平,有利于降低农产品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

  在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我省各地迎势而上,凝聚力量,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争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这把新钥匙。

  虽然苏南地区农业所占的产业比重在逐年下降,但“以工补农”、“科技强农”的战略路径愈发明晰。目前,南京市已初步制定了《南京市示范性家庭农场认定管理办法》,将通过择优筛选、定向扶持等措施,建设一定数量的示范性家庭农场,再通过产品、技术、市场等服务或协作、联合,促使经营主体富有朝气和活力。常州市则提出,今年将扶持家庭农场作为农经项目之一,由辖市区根据项目设定标准组织申报,年底市级组织验收,对通过市级验收的家庭农场给予资金补助。

  地处苏中的泰州在家庭农场的工商登记方面领先一步。该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开展专业大户认定管理和家庭农场工商注册登记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申请设立的基本条件、认定管理程序和家庭农场工商注册等相关工作要求。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由传统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加快转变,面对形势逼人的形势,苏北各地将扶持家庭农场作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抓手。连云港市则研究制定了发展家庭农场指导意见、家庭农场认定暂行办法等规程,加快推进建设步伐。

  “家庭农场将土地集中经营后,可以开展集约化的农业生产,降低投入成本,提高人均产出,最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市农委有关负责人认为,包含家庭农场在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支撑载体,发展家庭农场有助于农业生产走向市场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可以说,对于我市来说,发展家庭农场已经等不得、慢不起了。”{Npage}

  政策聚焦,

  家庭农场发展有了新机遇

  在沭阳县西圩乡德春家庭农场,一排排娇嫩的稻秧,在微风吹拂下摇曳生姿。42岁的“农场主”陈亚明显得非常高兴。今年3月,陈亚明获得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是我市第一个有正式身份的家庭农场主。他的农场共101亩,除了耕地,还有一个獭兔养殖场,去年出栏商品兔15000只,年销售收入达20多万元。“有了正规的‘头衔’,还得有专业的装备和技术,这样才能有规模效益。”望着满眼绿色的秧苗,陈亚明感觉充满希望。

  有了土地,有了合法稳定身份后,我市一大批家庭农场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广阔田野大展“身手”。据统计,今年年初以来,全市共登记718个家庭农场,其中个体工商户676个、个人独资企业42个。

  虽然家庭农场的运作还处于探索阶段,为了推动该项工作,我市相关部门搁置疑问,涉水探深。我市印发的《关于大力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家庭农场的培育目标,并作为一项重点指标纳入年终“三农”工作目标考核。

  除了确立发展目标,更有扶持资金护航。从今年开始连续三年,我市从市级现代农业专项资金中安排2000万元专门用于市区蔬菜、肉鸡产业集聚发展,宿豫区、宿城区按照1:2比例配套予以资金扶持。

  记者从我市财政部门获悉,今年市本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扶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兴农业生产主体发展。凡市辖区内种粮大户和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并经市农业主管部门认定的从事粮食种植的家庭农场均可申请奖补。补助资金重点支持家庭农场新建水泥晒场和仓储设施,每个种粮大户或家庭农场补助10万元。据了解,今年市财政将安排150万元奖补资金重点补助市区15个家庭农场。

  为充分发挥园区辐射带动功能,我市还将加强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水平,鼓励和引导种养大户、专业能手各类经营主体入园区发展,并提供从生产、加工到销售一站式服务。

  家庭农场的发展需要外部政策的“补血”,更离不开自身的“造血”。市农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家庭农场的出现会催生职业农民的产生。今年还将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民创业培训,把家庭农场主和主要从业人员列为培训对象,把家庭农场优先列为相关产业“科技入户”工程的科技示范户开展重点科技服务。其中,今年将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0万人次,职业农民培训1万人次。

  打破制约,

  各方都需加把力

  洋河新区仓集镇博大家庭农场的负责人许浩现在还沉浸在夏收的喜悦之中,眼下又开始忙着播种玉米。他的农场主要从事粮食种植与销售,年产粮食约14万公斤。

  为了巩固成果,他正打算着增加种植品种,并考虑进军养殖业。由于农业机械、种苗等成本投入较大,他在资金周转上遇到了难题。他在多方打听贷款事项时,贷款利息令他却步。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农业成本投入比较集中,资金回笼周期较长,加之多数农场资金实力不强,固定资产不多,资金问题在我市家庭农场中是一个普遍性问题。还有家庭农场主反映,土地和农场大部分投入无法通过资产抵押等方式获取银行贷款。许浩等人期盼相关部门不断优化金融服务,建议为家庭农场发放“授信卡”,提供贴息或低息贷款。

  从记者对相关人士的采访来看,他们反映最多的是融资贷款、土地承包、政策完善等问题,迫切希望出台相关政策。

  “家庭农场政策导向要‘鲜明化’,通过优化政策补贴方式,将农业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补贴优化为对商品粮生产者的补贴,体现‘谁种谁得、多种多得’的政策导向。”泗阳县机关工作人员王晓秋则期待,在稳步推进城乡统筹的基础上,将家庭农场承包地纳入农业综合开发、万顷良田建设、农村扶贫等项目范畴,通过项目整合实现资金整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随着国家各项惠民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土地流转成本的提高也制约着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发展。我市农艺师单红保建议进一步健全土地流转服务市场,为供求双方提供优质服务,促进流转关系稳定,同时完善农民社保体系,解决离土农民的后顾之忧。

  除了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我市家庭农场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瓶颈和问题。

  记者从市委农工办了解到,目前我市经营规模在100至500亩之间的土地共122万亩,占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总面积的24.5%。规模并非都会产生规模效益,专业人士提醒,家庭农场的规模经营并非越大越好,也要注意适度,要摆脱求大求量的定势思维。

  “如果规模过大,管理和技术就跟不上,就会过多考虑作业成本,就忽略了产品质量。”市农委一位专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家庭农场保持100至300亩规模比较适宜,不要超过500亩。从省农委公布的数据也可以看到,我省家庭农场规模主要集中在100至500亩,以100至300亩为主。

  就规模问题,王晓秋还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如果家庭农场规模过大,引发外来工商资本过度介入,有可能出现打着家庭农场的幌子进行非粮化、非农化的商业圈地行为。”

  家庭农场的最终产品是农副产品,产品的销售把控着农场的效益天平。单红保则建议有关部门严格执行粮食保护价政策,在市场出现波动时,让农场主吃上“定心丸”。而宿城区一位家庭“农场主”的遭遇显得很有代表性。

  去年,这位农场主种植了45亩中草药,由于药材收购商不讲诚信单方毁约,让他遭受了严重损失。这位农场主希望相关部门为家庭农场提供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促成其与诚信度高的收购单位达成订单生产协议。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