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农业新闻 > 致富快车

毕业不做“城里人” 一心只想乡亲致富

2009年06月30日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创业人物:夏蓝宁 湖北工业大学

  创业项目:绥江县新滩镇天宝山“龙李”专业合作社

  湖北工业大学2006届金融专业毕业生、全国20强农民专业合作社之一——绥江县新滩镇天宝山“龙李”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夏蓝宁,受邀参加经济与政法学院学生就业专题座谈会。夏蓝宁是2002级金融专业学生。2006年毕业时,他放弃在城里工作的机会,毅然回乡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寻找出路,一年瘦了13斤

  “毕业后,我也有留在城里、找一份工作的想法,但当看到家乡与山外的世界差距是如此之大时,我就毅然放弃了在城市工作的念头,回到家乡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报效家乡,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小夏平静地说,“现在我们村发展水果种植业已有一定的规模了,但在管理上科技含量太低,在销售上被中间商赚了一大截,到头来,乡亲们得到的收益不是很高。如果我能带个头,组建一个服务性的组织,帮助乡亲们增产增收,实现最大的收益,也是一件好事啊,干事业不是一定要在城里才能干,在农村同样也有展现自己的舞台。”

  在人才、资金、技术都相当匮乏的条件下,一个刚20岁出头的年轻人要想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其困难有多大可想而知。但这些都没有难倒这位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热血青年。

  没有资金自己争取,没有人才自己挖掘,没有技术从书本中学习、在实践中摸索。为了探索出一条最适合当地发展的路,夏蓝宁不顾冬日的严寒、夏日的酷暑。似火骄阳下、凛冽寒风里能看见他在田间劳作的身影;绵绵细雨中能听到他在田间与农民交谈的声音。一天连续工作十几小时是常事,一年下来瘦了13斤,大伙怕他身体吃不消劝他休息一下,他却说没事,因为心中有一个理想在支持着他。

  “合作社+基地+农户” 李子专业合作社诞生

  石龙茶炉片区地处金沙江边,属高二半山区,平均海拔在700米左右,地如其名,是名符其实的石旮旯,整个片区坐落在光凸凸的石滩上,土层薄而贫瘠,人们祖祖辈辈用传统的农业观念和耕作方式,辛苦一年后日子还是紧巴巴的。

  近几年来,镇政府号召大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种上了李子、藤梨、油桃等水果,乡亲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生活在慢慢地改变着,但由于缺乏管理技术,没有规范的组织引导,致富的步伐较缓慢。小夏的父亲夏月林是茶炉片区党支部支书,学了些水果栽培知识,把自家的水果“服侍”得硬是比别人的好,收效也比别人的高,自己先富了起来。但身为片区党支部支书,他有更多的想法,他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人富了不算富,全村富了才算富。”但因文化水平不高,他一直没想出带领乡亲们致富的好路子。

  小夏猜准了父亲的心思,在经过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后,他利用当地水果种植有一定规模的优势,改变以往分散经营的方式,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有效形式,把分散的农业生产组织了起来,成立一个李子专业合作社,负责李子的栽培、管理等技术指导以及产品的统一收购、销售等工作,逐步把茶炉以李子为主的水果产业做大做强,打造成“一村一品”的特色品牌,使乡亲们增产又增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夏蓝宁和大伙的共同努力下,合作社推出的“龙李”牌李子,以其离核、质脆、味甜、营养丰富和耐运输、货架期长等优势深受顾客青睐,市场上供不应求,还远销至国外。干了父亲想干的事,夏蓝宁在谈对家乡建设的看法时说道:“家乡的出路在调整产业结构,希望在于发展壮大经济林果。”

  利用有限土地资源,组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谈到合作社成立的过程,其中不乏种种困难。乡村创业之路越走越宽,最初小夏将他的想法和大伙说后,就有人说:“一个毛头小伙懂什么啊,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啊!”但他没有放弃,先动员亲戚朋友加入合作社,耐心地给他们宣传合作社的好处,分析为什么有好的水果却没卖上好的价钱。

  夏蓝宁的一席话可谓一针见血:“只有把农民手中的有限土地资源结合起来,组建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走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发展路子,才能让绥江县的农业发展壮大起来,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致富。”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他不懈的努力,目前该合作社现已有成员55户,拥有李子500余亩,已经完成了成立合作社的相关手续。

  目前,他的合作社实现年产值500多万元,已被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国家开发银行等部门联合评为全国20强农民专业合作社之一,获得国家重点资助和扶持。他个人也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光荣称号,多次被云南省农业厅、林业厅、团省委、省科协等组织评为“云南省优秀青年”、“云南省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等。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