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农业新闻 > 家庭农场

太谷县推进土地流转发展家庭农场典型

2013年04月22日 来源:晋中日报

  编前话

  自今年年初中央1号文件发布以后,“家庭农场”便成为“三农”热词。借着这一春风,发展家庭农场在各地掀起热潮。中央1号文件规定中的“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首次提出了家庭农场的概念。“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发展家庭农场,是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农业大县太谷县,目前已发展家庭农场141个,涉及家庭成员270人。本报今日推出《走近家庭农场触摸现代农业》专题调查报告,选取太谷县六个家庭农场发展典型,解析他们的成功经验,探寻他们的发展路径,透视他们给农村、农业带来的新变化,也为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典型一:北洸乡南咸阳村苗木花卉种植农场

  农场主:吴会照

  农场成员:家庭成员3人,劳动力2人

  农场规模:300亩

  经营范围:苗木花卉的种植、销售以及绿化工程设计和施工

  农场收入:年收入40万元

  农场发展

  从1978年南咸阳村开始发展绿化苗木开始,吴会照一家便开始尝试引进和试种苗木,以家庭经营为主的模式至今已有30余年历史。

  2007年,由于发展的需要,吴会照在太谷县工商局登记注册了太谷县长丰农林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现已登记注册57户,社员出资总额600万元,通过建立标准化生产的苗圃,家庭农场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同时,注册了“佳煜”商标,打出了家庭农场自己的苗木花卉品牌,市场逐渐从周边县市延伸到了陕西、河北、内蒙及东三省,承揽大小绿化工程100多项。

  土地流转情况

  为扩大生产规模,该家庭农场以租赁的方式,从周边村共流转土地298亩,流转涉及户数26户,流转费为每亩350元/年,平均流转期限10年,土地经营项目全部为苗木花卉。家庭农场实际从业人员5人,其中家庭成员从业人数3人,常年雇工2人。

  生产经营情况

  目前,拥有苗木基地300亩,通过不断引进和逐步扩大苗木花卉新品种,现基地拥有绿化、美化植物包括乔木类、灌木类、常绿类、经济林类、攀缘植物类、花类、草坪类在内共七大类60余个品种,主打产品有胶东卫矛、华北卫矛、金叶女贞、大叶(小叶)黄杨、红叶小檗、国槐、龙爪槐、桧柏、洒金柏、白皮松、华山松、云杉、爬山虎、木槿、丁香、君子兰等30余个品种;新发展品种有金叶榆、金叶/复叶糖槭、金叶水蜡、紫叶丑李、风箱果等。

  通过在生产经营中实行“五统一”管理,家庭农场经营规模由小到大,入社社员由少到多,抗风险力由弱变强,逐渐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规模经营模式,经营范围从单一的种植、销售逐步延伸扩大到起苗运输、工程设计、施工管护等各项环节,平均年销售各类苗木花卉20万株。

  投入产出和效益情况

  2012年,该家庭农场在苗木花卉引进、培育、栽植、管理及农机具等方面共投入资金80万元,当年总收入为120万元,实现纯收入40万元,亩均收益约1300余元,家庭成员平均年收入实现10万元。

  典型二:水秀乡冯家堡村养猪农场

  农场主:陈志吉

  经营范围:生猪养殖

  农场规模:生猪500多头,母猪60多头,年出栏800余头

  农场收入:年净利润30余万元

  农场发展

  今年43岁的陈志吉是水秀乡冯家堡村村民委员会主任。2000年,陈志吉瞅准生猪市场,在村内建立了第一个生猪养殖场,历经十余年,发展到今天,农场已颇具规模,场内生猪500多头,母猪60多头,年出栏800余头,年投资120余万元,年净利润可达30余万元。

  从最初十几头猪的小规模养殖开始,陈志吉和妻子就专心致志地念起了自家的养猪经,在饲料选配、疾病防治、养殖密度等细节都潜心钻研,做记录、问专家,积累精细养殖技术经验。十余年的农场经营中,陈志吉积极参加各种农场技术培训,阅读学习养殖技术书籍,了解国家产业发展政策,使自己逐步成长为一名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过硬的农场主。如今他的农场已经走上了科技化、规模化的发展之路。

  带动效应

  担任村委主任期间,陈志吉将自己的技术毫不吝啬地传授给村民,带领他们共同致富,成为村里养殖业的带头人。如今,凭借着多年的养殖经验,陈志吉被养殖户推荐为村里的规模场长,在生产经营中,他认真执行规模农场的各项规定,带头调整养殖结构,为规模内养殖户的经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典型三:北洸乡北洸村蛋鸡养殖农场

  农场主:曹联钢

  农场成员:曹联钢夫妻,1名工人

  农场规模:存栏蛋鸡1万只,占地面积3亩

  农场收入:年纯收入10万元

  农场发展

  曹联钢1991年毕业于山西畜牧兽医学校,毕业后在太原鸡场工作8年,1999年返乡占用村里机动地3亩,与妻子投资自建鸡舍,开始蛋鸡养殖。从1000只养起,逐步发展到现在存栏蛋鸡1万只的规模。农场经营中,从蛋鸡育雏到免疫、喂养、捡蛋都由夫妻二人共同完成,雇佣一人负责出鸡粪,鸡蛋除少量在本村销售外,大部分销往太原市场,鸡粪则卖给周边的种植户。

  经营现状

  十多年的专业养殖不仅做出了规模,也做出了效益。目前,曹联钢家的经济收入主要以养殖为主。2012年,农场产蛋15万公斤,淘汰鸡5000只,总收入120万元。其中,饲料开支105万元,药费、疫苗支出5万元,总共投入110万元,纯收入10万元,鸡粪收入与水电雇工工资相抵。另外,曹联钢还受聘于乡兽医站,担任村级防疫员,每月工资100元,一年1200元,所以,曹联钢家蛋鸡养殖是经济收入的主体,占到收入比例的98%以上。

  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养殖业是个投资大、获利少的行业,并受疫情、市场行情的影响,收入极不稳定,如遇大的疫情时会导致严重亏损。家庭养殖农场主在经营中要强化管理,充分掌握市场信息,根据市场行情合理安排调整养殖计划,同时扎实做好疫病防治,把经营风险降到最低。{Npage}

  典型四:侯城乡东咸阳村肉羊养殖农场

  农场主:胡振亮

  农场成员:胡振亮夫妻

  农场规模:肉羊存栏530余只,年出栏1600余只,占地3亩6分

  农场收入:年纯收入8.6万元

  农场发展

  该小型农场位于太谷县侯城乡东咸阳村村北,占地3亩6分地,盖有集中化管理的养殖棚舍,并且配套有生产饲料的相关器械,能够保证养殖区内羊群的生长条件。农场以养殖肉羊为主,目前肉羊存栏530余只,投资60万元。农场经营者为胡振亮及其妻子,农场养殖业的收入占其家庭收入的90%,目前,羊存栏530余只,年出栏1600余只,毛收入120余万元,纯收入8.6万元。

  经营现状

  农场成立初期,毫无养殖经验的胡振亮铆足了劲儿地学习,多次到山西农大参加专业培训,有空就到兄弟养殖区参观考察,多次聘请专业教授进行实地指导,聘请相关专业人员做技术指导,实施科学立体养殖。同时,他还自购饲料机加工饲料,利用生羊病虫预防治疗器械给羊防虫治病。在不断的学习和努力的摸索中,胡振亮把农场养殖经营得越来越好,并形成了产业化、商品化的经营渠道。

  带动效应

  如今,胡振亮肉羊养殖家庭农场已经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生产经营,部分村民从中看到了经济效益,也想加入到这个行业,胡振亮目前正在积极筹划发展养殖合作社,希望通过合作社的发展带动村民共同富裕,做到“一人致富带动全村发展”。该农场财务制度健全,发展态势良好,今后必将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典型五:侯城乡沟子村肉羊和母猪养殖农场

  农场主:武子元

  农场成员:武子元妻子,2个子女,3名工人

  农场规模:猪羊共出栏5400只,占地3亩半

  农场收入:年纯收入25万元

  农场发展

  太谷县沟子村位于太谷县城南约1.5公里处,交通十分便利,村民武子元充分利用有利时机,大力发展养殖肉羊和母猪农场。

  占地3亩半的养殖肉羊和母猪农场在武子元及家人、工人的悉心照顾下,已盖成集中化管理的养殖棚舍,形成一定的养殖规模。目前,羊存栏1500余只,年出栏5000余只,毛收入400余万元,纯收入20万元;母猪存栏20头,年出栏400头,毛收入16万元,纯收入5万元,经营稳定,并正在一步步壮大。

  在养殖之初,武子元多次到山西农大参加培训,到兄弟养殖区参观考察,学习养殖技术,并多次聘请农大教授进行实地指导,在一步步的努力下,武子元的养殖技术越来越好,也逐渐使养殖农场形成产业化、商品化的经营。

  带动效应

  目前,许多村民从中看到了经济效益,都要求加入到这个行业,武子元的第二个合作社正在吸引更多的村民加入,带动村民共同富裕。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合作社的壮大,武子元将健全财务制度,聘请专门的会计严格建立完整的财务收支记录,进行账目的核算管理。

  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此次调查中,发现该农场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产业化程度低,缺乏机械化养殖,占地较小,很难形成更大规模,市场竞争力低,经济效益不高。二是养殖品牌的市场认可率低。由于品牌认识不足,到目前为止肉羊采取零散销售的模式获得经济效益,没有自己的品牌。三是家庭农户扩大再生产的能力有限。

  因此,希望国家能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来扶持家庭农场,为农民带来更大的实惠。

  典型六:侯城乡研泥村蘑菇种植农场

  农场主:胡建红、贾永梅夫妇

  农场成员:贾永梅及其父母共3人

  农场规模:果窖8个,出菇房30余间,场地200平方米

  农场收入:年生产鲜菇40吨,收入5万余元

  农场发展

  侯城乡研泥村地处太谷县城南15公里处,村内因土质特殊,出产的酥梨以皮薄水大甘甜爽口而小有名气,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村内各家各户都用果窖贮藏酥梨。每年惊蛰酥梨全部售空到秋收酥梨重新入窖,会有几个月的空置期,为提高果窖的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研泥村党支部书记胡建红和妻子贾永梅先行先试,在果窖中种植蘑菇。

  该小型农场使用果窖8个,出菇房30余间,200平方米的场地作为菌种和菌棒的培植地,现已形成一定规模。年生产鲜菇40吨,收入5万余元,蘑菇种植的收入占家庭收入的90%以上,经营稳定,并正在逐步扩大。

  在蘑菇种植之初,贾永梅夫妻二人多次到山西农大参加培训,学习蘑菇的种植技术,并在试种阶段多次请农大的张教授到村进行实地指导,保证蘑菇在种植期间不出现技术问题。蘑菇种植成功后,胡建红立刻推向市场,使蘑菇种植成了商品化经营。由于蘑菇口感好,市场反应良好。

  带动效应

  许多村民从中看到了效益都要求加入这个行业。现已有两户村民开始了蘑菇种植,并且长势良好。随着销量的增加,为更好地进行成本收益核算,该小型农场聘请了一名兼职会计进行账目的核算管理。

  该农场已经实现了规模化、商品化的生产经营,并且带动了更多的村民加入蘑菇种植的行业,具有一定的示范带头作用。同时该农场财务制度健全,发展态势良好,今后必将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新的致富增长点。

  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一是基地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虽然该农场种植蘑菇的面积不小,但由于缺乏机械化生产作业,很难形成更大规模、保持品质优势,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不高。二是农产品品牌优势市场认可难。由于品牌意识认识不足,到目前为止,蘑菇仍是用批发的方式散装出售,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三是家庭农户扩大再生产资金能力有限,抑制了家庭农场大发展。因此希望国家能出台更多的政策来扶持家庭农场,为农民带来更大的实惠。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