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农业新闻 > 致富快车

在希望的田野上――台湾农民大陆创业记

2009年05月10日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在希望的田野上——台湾农民大陆创业记

    新华社记者陈键兴 许雪毅 张周来

    “我先民仍冒险而进,剪除荆棘,备尝辛苦,以辟田畴,成都聚,为子孙百年大计者,其功业岂可泯哉!”这是连横先生在《台湾通史》中对明清时期闽粤
先民涉险渡海,赴台开垦历史的记述。

    物换星移,他们的后人再度跨越海峡,随着近年来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等惠台农业政策陆续出台,台湾农民大陆创业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更吸引许多台商转行投入农业。他们在大陆的山地海滨、田间地头播撒下精致农业、现代营销的种子,尽管创业多艰,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在大陆一片片希望的田野上,写下了一篇篇动人的创业记事。

    “我们离成功只差临门一脚”

    四五月间,福建漳平市(永福)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里处处飘着沁人的茶香。这里的39家台资企业中,种植高山茶的就有33家,面积达35000亩,是大陆最大的台湾软枝乌龙高山茶种植基地。

    台胞李志鸿的茶园里一片繁忙景象,采茶女用掌握的台湾茶农技术熟练地采茶,台湾来的制茶高手林志纯则在加工厂里忙忙碌碌。

    “预计今年永福茶叶产量将超过1000吨,将来还会更多!”李志鸿带着记者参观面积8000多平方米的加工厂,介绍着厂里与台湾完全同步的技术设备。

    出生在台北的李志鸿,祖籍漳平永福。2004年底,他承包了家乡的茶山,现在每年有近9个月都待在这里。他说,因为永福是福建最大的高山台地,地理条件堪与阿里山媲美,最适合种植高山茶。

    来自台湾“茶叶之乡”南投县的谢东庆比李志鸿来得更早。13年前,他为了寻找适合种植台湾高山茶的地点,在福建、广东、海南等地进行了历时一年的考察,最后选定永福镇。后来,越来越多的台湾茶农和制茶能手来到永福“安营扎寨”,常住台胞现有300多人。2008年,永福被认定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主打产业是茶业。

    农业尤其是种植、养殖业投入大、产出慢。对于这些台湾同胞来说,离乡背井到大陆山区创业,更是艰辛,也更需要坚持。

    “台胞在大陆投资农业要实现规模效益,资金是最大的难题。”李志鸿说。由于农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和两岸银行经营观念的差异,农民创业园的企业很难从大陆银行得到贷款支持。他说:“令人高兴的是,我们的融资问题在当地政府的帮助协调下,很快就会得到解决!”

    在艰苦创业4年后,李志鸿的脸上终于露出灿烂的笑容:“我们离成功只差临门一脚了。下一步就是要与大型经销商合作,打开市场销路。”

    “我们希望协助这里的农民实现增值”

    在广西玉林城郊一条公路两旁,农田里连片的塑料大棚十分抢眼,这是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的一部分。春夏之交,记者走进台湾农友种苗股份有限公司玉林示范基地,受聘的几位当地农民正在大棚里为台湾丝瓜进行人工授粉。

    老农谭朝声在这里已经干了不短的时间。他对记者说:“刚开始为台湾老板种地还有点不习惯。不过,这样可以学到技术,还有报酬,很不错。”

    台湾农业合作社联社在玉林创办的宝钿农业开发服务部,是试验区里第一家台湾个体户,和“农友”一样主要从事育种开发和推广。服务部驻玉林代表邱锡杰告诉记者,服务部在试验区内租用了58亩地,有25亩已经种上了引种成功的新品种作物。

    “在玉林,我们不做大规模种植,而是培育优质的台湾有机蔬果,再将品种和技术提供给当地农民,然后帮助他们销售。”邱锡杰说,“广西农村的大片土地,每年冬天都要空闲三四个月,我们希望协助这里的农民善加利用、实现增值。”

    “现在最难的是推广,如何说服这里的农民种植我们的蔬果,要做很多细致的工作。”年过五旬的老邱平时常常走访当地农户,跟他们谈心,请他们品尝自己引种成功的蔬果。他说:“我们从台湾来到这里当然是为了赚钱,但只有把好的品种和技术推广给当地农民,带动他们增收,才更有意义。钱要大家一起赚。”

    另一位在玉林投资农业的台商杨铿说:“我们不只是要赚钱,我们是来做事业的。”

    作为台湾福昌企业集团的第二代,杨铿来大陆发展已经十多个年头,现在是玉林巨东福昌种猪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这个项目总投资达1000万美元,2007年进入玉林,全面建成后每年可出栏种公猪1.2万头,种母猪2万头,年可繁育肉猪36万头以上,可带动周边数十万户农民增收致富。

    记者在这里看到,新建的十几栋猪舍整齐排列在红土地上,猪舍有着严格的功能分区。杨铿还把福昌集团在台湾使用的污水处理系统移植到这里,不久还将建成母猪人工授精研究中心。

    独自一人在玉林打拼的杨铿没有什么嗜好,下了班就想好好睡一觉。他说:“公司还在草创阶段,很辛苦,但有希望就有信心。”

    “我在大陆播种一首田园诗”

    在福建莆田市仙游县钟山镇,有一家名为“摩天岭农业有限公司”的台资企业,创办人苏启洋、童来成和阮拓仁都是农业的“门外汉”。56岁的阮拓仁告诉记者,来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前,苏启洋做的是铝门窗生意,童来成开餐厅,他是教授国标舞的。因为看好大陆农业市场,他们从台中、高雄来到福建,做起了“台农”。

    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现有投资农业的台资企业23家,种植甜柿面积达23000亩,是大陆面积最大的甜柿品种引进示范基地。摩天岭农业有限公司目前种植甜柿数千亩,今年就将挂果产出。

    丰收在即,童来成喜上眉梢:“甜柿的经济效益很高,虽然生长周期长了点,但量产后一年内就可收回投资。”阮拓仁告诉记者,已经有很多人上门订货,包括不少从台湾来的客户,上周公司接待的一批就有一二十人。

    和他们仨一样,在大陆投资农业的台胞有不少是半路出家的。翁茂伟到武汉已经十多年,开过面包店,做过汽车装饰业,当过养猪顾问。2007年,武汉筹备黄陂台湾农业创业园,他与另一位武汉台商丁孝全一拍即合,把台湾大湖的草莓产业移植到武汉。

    “我要做穿西装的现代农民!”翁茂伟说,“我是农家子弟出身,对农业有特别情感。”

    1993年,林幸婉辞去了在台湾宜兰复兴工商专校的职务,随丈夫来到福州。3年后,她在永泰县大樟溪畔兴建了“千江月休闲农场”。2006年,这个福州首家台湾休闲农场入选“海西最具潜力十大乡村休闲游景点”。

    “我刚来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山野岭,交通很不方便。”为了实现梦想,林幸婉认真学习做一个农夫,到福州植物园拜师学艺,亲自带着工人垦荒山、做绿化、建农舍……

    “台商忙种地”正成为一股新潮流。在江西吉安,一家在上海从事贸易的台资企业承包了10万亩地种树;济南台商赖恒雄原本从事摩托车配件生产,但现在他只负责自己6家公司中的农业企业;上海台商黄海伯多年前就宣布“解甲归田”“弃商从农”,修建了一座“大千庄园”,做起了“农家乐”生意……

    “我常说,自己是在大陆播种一首田园诗。”林幸婉说。她告诉记者,自己最喜欢到园地里观察苗木的生长,“因为它们欣欣向荣的成长力量,能鼓励我继续在这片土地上耕植我的事业”。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