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农业新闻 > 农业要闻

资本务农加剧追涨 投资热背后存隐忧

2012年04月27日 来源:上海国资

  资本“务农”刹车?

  认证新规实施带来的洗牌效应,会使一批有资金、技术实力的企业会脱颖而出,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投资者甄别企业的优劣

  近年来,资本“务农”有加剧追涨的趋势。

  2007年前后,即有高盛、艾格菲等国际资本巨头接连杀入“中国猪圈鸡圈”的新闻传出。

  2009年,网易CEO丁磊谋划养殖 “品牌猪”,选择要在浙江安吉落户;房地产巨头郭广坤牵手江西养猪大户国鸿集团,投资1.6亿元进驻养猪业;北京地产大鳄中实集团投资10亿元兴建50万头养猪场,欲做陕西的最大“猪倌”。

  2011年,国内IT巨头联想集团(微博)电脑销售高管陈绍鹏转型加入农业,在广东、湖北、江苏等地投资25亿元,涉足水产、畜禽、水果以及酿酒等多个领域。

  2012年2月,又有华夏基金(微博)上海分公司总经理董黎明辞去高薪厚职回山东老家“务农”。

  而2012年3月的“武钢养猪”事件,更令人们对“资本务农”的关注推上了顶峰。

  实际上,这些资本盯上的不光是“猪圈鸡圈”,而是整个种植养殖业,包括养鸡养鸭、种菜种粮、开办有机庄园、发展观光农业等。而资本来源,既有煤炭、化工、房地产等传统实业派,也有IT、基金等产业新贵,更有本来就是其产业链上下游的饲料、食品等加工业企业,充分反映了农业这个基础产业深度开发的集聚效应。

  有机农业的机会

  确切地说,这一轮的资本务农基本上是奔着“有机”这个主题去做的。据清科研究中心的统计,2010年农业领域披露的投资案例共有47起,投资金额达8.91亿美元,创下历年投资新高。其中,有机农业的投资占据了相当比例。而2011年更有有机农业的大笔投资见诸报端,譬如上海最大的有机蔬菜种植企业——多利农庄,其B轮融资总额高达1.8亿元人民币。另一家致力于生态农业的上海壹亩田实业有限公司,也成功引入私募股权投资2000多万元。

  位于浦东大团镇的多利农庄,2005年立项开发后圈下了1600亩农田,为城市规模化生产经营有机瓜果蔬菜。农庄创始人张同贵认为,当时这片土壤存有大量的农药残留,需要“晾”3-4年彻底改良,通过降解手段把有害物质降到最低。农庄投入2.5亿元巨资,花费三年多时间完成了土壤和水源的有机化改良后,2009年正式开始种植销售,当年即盈利五六百万元,并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2011年全年完成销售额逾9000万元,长期会员数突破了一万。

  多利农庄新闻发言人王帅告诉《上海国资》,自创始至今,多利共获得两轮风投的扶持。2010年11月获得了青云创投1000万美元融资,主要用于浦东大团镇的1750亩基地建设以及崇明1620亩基地的拿地;2011年又获得数家风投的联合投资共3000万美元,主要用于全国各外联基地的购买、合作,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以及市场开拓等。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黄知才告诉《上海国资》,资本对于有机农业的热捧,显示了这个行业的市场吸引力在增强,同时也是农业产业多元化的一种体现。在国家大的产业政策指引和消费升级、食品安全等内在因素的驱动下,有机农业的发展前景令人期待。{Npage}

  投资热背后的隐忧

  黄知才指出,有机农业的特质有着天然的局限性,不太适合快速和规模化发展。“由于有机农业主要依靠人工劳作,难以实现量产,投资成本高,回报周期长。同时,有机农产品(12.00,-0.15,-1.23%)的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带来的打击可能是毁灭性的。”他表示,在没有解决上述难题的情况下,大规模投资有机农业势必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而有机农业产业链,目前亦面临物流、服务、认知等多方面的限制。

  王帅告诉《上海国资》,为保证多利蔬菜的新鲜和品质,多利选择与专业的冷链物流公司日本黑猫YAMATO合作为客户完成配送服务。外包的冷链配送要占整体物流服务的70%,自有物流约占30%左右,这使得多利的物流成本开支较大。

  此外,还有诸如蔬菜品种不够丰富、产品组合单一、顾客无法个性化选择等问题。对此,多利正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开拓和建立外联基地。目前除了上海本土的两大种植基地以外,还有浙江湖州、安徽黄山、福建武夷山、云南丽江等特色品种基地,安吉的冬笋,丽江的紫薯、土豆等都已进入了上海市场。“未来,我们还将在做好蔬菜产品供应的基础上,逐步将大米、鸡蛋、水果及禽肉类等纳入产品体系,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产品选择。”

  王帅认为,目前有机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还是有机消费市场的不成熟,目前有机生产的概念并不一致,价格认同性差;再加上行业管理上的问题,部分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以假乱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从而整体上对有机产品产生了质疑。这是亟须加以规范厘清的。

  认证标准整肃

  实际上,早在1994年国内就诞生了第一家有机认证机构——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至今国家已先后批准36家有机认证机构,经过整合变迁目前仍有23家。

  然而,长期以来准入标准并不完善,行业管理也缺乏规范。面对有机食品销售价格三五倍甚至十倍以上的暴利,市场上的造假现象普遍蔓延。特别是2011年12月1日,中央电视台专题披露的寿光和肥城两地的有机食品造假问题,在全国引起了强烈震撼。

  随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紧急了发布新版《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2012年3月1日,该规则正式实施。同日实施的,还有新版有机产品国家标准、认证目录和认证标志备案系统。这是过去七年间,政府部门首次针对有机产品如此密集地发布新规。

  王帅告诉《上海国资》,新版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对有机产品的生产、认证要求都更加严格:一是生产、加工和标识、销售标准更严。如有机产品中不能检出任何禁用物质;销售产品需使用销售证并建立“一品一码”追溯体系。二是认证程序更加规范。如要求认证机构必须对产地环境进行监测,认证现场检查要覆盖所有的生产活动范围;对所有认证产品都要进行产品检测;认证证书由国家认监委信息系统统一赋号等。三是建立了不良企业退出机制。对因不诚信、违规使用有机生产禁用物质、超范围使有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标志等问题而被撤销认证证书的企业,任何认证机构在1至5年内不得再次受理其有机产品认证申请。

  资本“务农”会刹车?

  “新规实施后,我国认证监管部门都加大了管理力度,这将规范和净化我国的有机市场秩序,淘汰不规范和缺乏资质的企业,给予消费者更多的信心。”王帅告诉《上海国资》。

  黄知才亦认为,新的有机认证标准出台,对于进一步规范有机农产品市场、促进市场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首先,新的认证标准更加严格,必将淘汰一批“浑水摸鱼”的农业企业,形成新的市场竞争格局。其次,在新的认证体系之下,企业的认证成本增加,必将促使企业认真对待有机产品的质量,竭力保证其真实性和可追溯性,这对消费者来讲是一个大的福音。当然,新的认证体系也有可能迫使企业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抬高有机产品的价格。但从整个行业的发展角度来讲,统一认证标准不无裨益。

  但黄知才认为,新的有机认证标准的颁布对资本投资不会有太大的影响,相反,由于其带来的洗牌效应,一批有资金和技术实力的企业就能脱颖而出,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投资者甄别企业的优劣,挑选出有持续发展潜力的农业企业。

    (文章来源:上海国资)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