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乡村旅游 > 乡村风情

云南:滇缅碎片 往事并不如烟(图)

2009年04月25日 来源:21CN

    最近电视上在热播“我的团长我的团”,看了几集,我不禁莞尔。不为别的,为的是开播时间之及时。

  “那么多的抗战大戏,怎么偏偏就没有远征军时期的?那是中国军队雪耻的开始!”

  就在两个月前,我游荡在滇缅公路上,为的就是去找一下60多年前,那些在“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的号召下,毅然从戎抵抗外侮的人们留下的足迹。期间和一位老人聊天时,他如是说。

    腾冲

  在腾冲,和顺必美大院的寸老先生带我去看了他家二楼,当年叶佩高将军带领中国远征军198师的将士围剿盘踞在来凤山上残寇,进而与退守县城的敌人进行巷战。

  在盟国空军的配合下全歼日军56师团藏重联队,击毙敌酋藏重康美,从而使腾冲成为国军战略主攻收回的第一座中国城市。

  叶师长的指挥所就设在这里,老人让我抬头看横梁,上面有几枚锈烂的铁钉,他骄傲的告诉我:这是长官以前用来挂作战地图的……

  有许多人到腾冲,因为腾冲很出名。“好个腾越州,十山九无头”,腾冲的火山群在中国绝无仅有,地貌奇特的大,小空山、黑空山、柱状节理、黑鱼河,仙境一般的国家地热公园,恍若世外的樱花谷,那些走在水草上面如履平地的北海湿地,风景无处不胜。

  还有一处,即便不去那几个国家级名胜也要瞻仰的神圣高地叫做“国殇墓园”。这是一个让男儿流泪的地方。

  左右两侧厅内布展着滇西抗战的实物与图片,烈士的生平与功勋。诠释了金戈铁马,峥嵘岁月里不屈的民族骄傲。

  忠烈祠前,《答田岛书》碑文上字字铿锵,“腾冲地方政府之一官吏”(答田岛书原文)张问德县长藉此展现中国人的铮铮铁骨。

  祠后山丘中间那座高大的火山石塔上镌刻着司令官霍揆彰将军手书的“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光复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塔下忠魂环绕,漫山墓碑按着军衔排列的整齐庄严,碑铭下埋藏的每一位“河岳英灵”(蒋中正题)鉴证了腾冲的复兴与希望。

    畹町

  终于,走到了畹町。

  前一日,在缅甸木姐转了一个上午,下午从木姐去临近南坎市。

  连接两地的是一条土不拉几的公路,很不起眼。但就是那条不起眼的土不拉几的公路,在60多年前的某日,把劳师远征的中国军队迎回了家。

  在这条公路被美军战机炸成通道前,在它向北一点的地方,那座克钦大山里埋藏了数万忠魂。多少年后,还是在它的两侧,国军残存的力量尽成了这里的一股势力。直到上世纪末,老泰缅三国的政府还为之头疼不已。但无论如何:这条公路必随修筑它的人的功名彪炳史册。 {Npage}

  它叫史迪威公路。

  畹町很小,却很重要。在瑞丽的姐告口岸形成规模之前,全靠这里的一座小桥连接缅甸的九谷。这是条大动脉,尽管这条动脉的本身并不像它建立的殊勋那样大。

  当年,中国的庞大身躯已奄奄一息,全靠这条唯一的公路动脉与同它一样伟大而惨烈的驼峰航线一起输送营养才得以生息。当年,十万青年十万军就是从这里奔赴缅甸,开创至甲午海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出境作战的先例。

  尽管败了,败的还是那样的惨烈,但孙立人将军和他的将士们的伟业却永刻在人们的心田,在仁安羌,以800人的军力故布疑兵,驱走十倍之敌,解救那些被围困的已经准备投降的英国绅士们。战役惊动英伦三岛,让那些傲慢的英国人对中国友军感激涕零。

  之后十万远征军被日寇逼进了原始森林,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丢下了数万忠魂。之所以我不敢以“野人山”这常用之名来称谓克钦大山,一则敬畏山神,二则不堪面对那数万将士不屈的灵魂,戴安澜师长,齐学启副师不屈的灵魂……

  岁月如歌,如今站在新建的畹町-九谷大桥上细看这座小桥,是那样默默无闻,谁能想到,在当年的风云叱咤中,那单薄的身躯竟承受着整个华夏之重,民族之重。令人敬畏,也让人心疼。

  陈嘉庚先生的塑像屹立在小城背后的山坡上,与他身后高大的南洋机工纪念碑一起俯瞰着整个边城,祭奠着这光荣岁月里海外赤子的一片丹心。祖国蒙难,3200名南洋华人青年抛家舍业,回国效命,大多开着老旧的卡车奔波在这条滇缅路上,充当着这动脉中的每一滴血液,顽强的拯救积弱中国危难的身躯。其中1000多人殉国。逝者长逝,来者可追……

    松山

  离了德宏,在保山龙陵县住下。所有的人惊异于一个背着大包的家伙的停留,这里没有任何的旅游资源,游客来干嘛?

  我知道我来干嘛,我来坐县城去腊勐的小面的。

  这车走的是老路,老路的名字虽然被新路替代了,但它依然不朽,依然是不朽的320国道,不朽的滇缅公路。

  这段老路到头是怒江红旗桥,过了桥没多久又上了新路。新路是直的,打山洞过,又近又快。老路呢,盘山,再盘山,曲折的就像是八年抗战。

  到怒江前最后那座大山很普通,是一条很普通的山脉中很普通的一段。

  但在60多年前那很普通的四个月里,这里却发生了一件非凡的事——松山大捷。

  松山的山头很平,老人们说,他是被国军的炸药炸平的。为了掀掉那座怒江西岸日军苦心经营数年的最后的堡垒。国军耗费了8000多个弟兄的生命。

  从数字上计算,这实在不能称作大捷,8000:1400,国军伤亡7倍多,但是,中国军人以血肉之驱,60度仰攻一座火力交叉配置完美,纵横守望,丝毫不惧航空炸弹的坚强堡垒,更何况那堡垒里是1400余全师团三项比武冠军的精锐敌寇。

  临近主峰的道路非常陡,很多地方几乎需要手脚并用,一路上的碑刻,提示这片区域曾经有过的惨烈,一条条被黄土覆盖的战壕纵横交错,其间弹坑遍布。

  峰顶上存留的地堡的射击口清晰可辨,主峰往怒江方向的一片区域看上去就象个火山口,那国军以坑道作业,用7吨TNT炸掉的主堡遗迹,莫不是就在这里?

  下了主峰,远远的看着怒江,按照自己有限的军事常识品味这里的战略地位,一条小路通向两边的山脚,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主峰脚下残破的103师抗战阵亡将士公墓的墓碑令我们这些子孙永远记住了李弥将军和他的光荣部队。

  60年过去了,黄土覆盖了当年的壕沟,高大的亚热带植物以顽强的生命力在这片曾经的焦土上茁壮的成长,生生不息。埋藏于地下的那些人也许还在回味当年岁月的辉煌。而我们又能做什么?

  走了滇西这许多路,几乎是流着泪看完了每一处的战争遗迹。中国人是宽容的,但是太宽容了。抗战的纪念地门可罗雀,松山战场除了几块破旧的纪念碑更是人迹罕至,那扭转乾坤的惠通桥已被74年建造的红旗桥替代……

  感怀之余更不由的佩服起了敌人,不是佩服他们的军事素养,是佩服他们的民族精神,靖国神社供奉着他们的英雄,每年香火不断。可我们的英雄至今还是默默无闻,又有多少人记得他们曾经存在过?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后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英雄凋零了,我们这些后世子孙们不要让他们的英魂再凋零罢!

  附:

  腾冲和顺的私人“滇缅抗战纪念馆”被某集团并购成为和顺8景区的其中一个,卖联票80元一张,当我向门口解释我们对景区并不感兴趣,只想入内缅怀下先烈,可以只就这个馆支付捐赠(事实上很多国家的私人藏馆是只接受捐赠而不卖门票的,而捐赠一般被完全用于藏馆的更新和维护,可何况是于其他景点一起卖联票?),但被拒绝了,原因是纪念馆是景区的一部分,所以必须买联票。呵呵,我们没进去,票和捐赠不同,因为票里有利润。也就是说,子孙在靠卖先贤的血赚钱……如果还有点良知,我建议该集团把展馆从景区大名单上独立出来免费开放,在馆内设置“捐赠箱(Donation Box)”并承诺所有捐赠只用于该馆的维护和人员的花销。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