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土地流转 > 土地托管

高明:土地流转背景下的样本 崇步村最近10年

2008年12月24日 来源:南方网

台商陈昌龙,在陈村花卉世界种植经营蝴蝶兰已7年。
台商陈昌龙,在陈村花卉世界种植经营蝴蝶兰已7年。

高明崇步,农地流转后,全职从事农业生产的壮劳力逐年减少
高明崇步,农地流转后,全职从事农业生产的壮劳力逐年减少

 
  以土地入股为核心的“南海模式”为工业化进程扫清了障碍,在那些交通并不发达、工业化条件不成熟的区域,土地如何以资本的形态升值并让农民分享利益?15年前,顺德进行的实践是集中土地搞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从提高的级差地租中获益。4年前,经济相对欠发达的高明的部分乡村也走上了这条道路。

  顺德15年土地流转制度变迁,不仅改变了顺德农业旧有生产模式,也改变了农民的生活和手中农产品的命运。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可怕的顺德人”却早有斩获。

  然而,将农地出租、不再直接从事农业种植的农民也遇到新困惑。他们没有其他技能,看不清未来的方向。原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杜润生说过,要真正解决农民问题,让农民富起来,关键还在于城市化,把更多农民变为市民。当前,如何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加农民非农就业,依然是摆在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2008年12月12日中午,南国冬阳暖暖撒在身上,28岁的高明明城镇崇步村村民严建明,一脸喜气地站在自家还未封顶的两层小洋楼上眺望,毗邻的是10多栋已建好或在建的小洋楼。在这些洋楼西面约1公里处,连绵数里的塑料温室棚一眼望不到头;东面近万亩整齐划一的水田延伸开去。严建明笑着说,“这都属于我们村的农业园区,这还只是开始”。

  一切,确已开始。 {Npage}

  10年前 昙花一现的工业梦

  崇步村位于高明区明城镇西部,由洋朗、崇北、崇中、崇南、白沙、石咀、严田7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户籍人口3400多人,耕地总面积近万亩,水田面积约7600亩。该地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种养条件得天独厚,素有高明“鱼米之乡”的美誉。

  30年前,崇步村一度是典型的“困难村”。1978年分田到户后,崇步村农民的吃饭问题再不是问题。一直到十年前,崇步村又面临新的课题。

  与广东许多已经工业化多年的村镇相比,10年前的崇步村和当时大多数明城镇村庄一样,仍以农业为经济支柱,全村无一家工业企业。由于种地收益太低,抛荒现象逐年增多。

  将近60岁的村民夏友居说,10年前他家种植10多亩地,因3个子女都在外打工或经商,每年请人平地、插秧、收割,加上种子、农药、化肥等开销,每造每亩开支在310元以上。即便在风调雨顺的年份,每亩地能产600斤水稻,也仅能卖出近600元钱,“就算所有的活都是自己做,一亩地每年也赚不到800块”。

  当年,崇步村转租一亩地每年只需70元-80元,尽管租金低廉,也鲜有村民接手。

  在周边村镇引资建厂、租地分红的刺激下,当年的崇步村也曾有过“工业梦”。

  10多年前,一家台企曾在崇步租地8亩建厂。次年,台商打算把租地规模扩大到35亩时,却遇到交通、供电、供水等不便条件,只好作罢。不久,台商把工厂总部迁到邻镇。此后几年,数位老板先后到村里“看地方”,但最终都另寻他处。

  崇步村依靠工业企业致富的梦想破灭了。无奈之下,村民只得继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4年前 三成村民不投土地流转赞成票

  变化发生在4年前。

  2004年10月,高明区委托华南农业大学设计的《佛山市高明区现代农业生态园建设总体规划》出炉。这份长达64页的报告,提议高明筹建现代农业生态园。率先起步的崇步农业中心区,总面积19500亩,覆盖新岗、潭朗、崇步3个村委会的20个自然村的土地。

  按规划,政府将在崇步农业中心园区投入近7000万元,分三期进行基础设施改造,以引资招商建设“现代化农业生态园区”。

  这是崇步甚至高明最早的大规模农业用地土地流转尝试。

  2005年3月,崇步农业中心区首期工程完工,由于种养优势突出,园内地租价格骤然飙升数倍。很快,东莞的一家香蕉场闻风而动,提出首期租地330亩,并开出每亩每年租金700元、每3年递增10%地租的“天价”。该香蕉场还应崇步村要求,承诺每租5亩地优先考虑招收1名本地劳动力进场做工。

  不难想象,东莞蕉场开出的条件对村民形成多大的诱惑,但仍有村民心存疑虑。崇步村委书记仇德锦回忆,当时蕉场租地涉及石咀、崇南、严田3个村,村里召集村民开会,多数村民同意租地,但仍有三成村民观望或投票反对。

  仇德锦说,反对的村民大多不是嫌租金低,而是担心地租出去后,进场打工名额有限,自己无事可干,“这是典型的小农意识,自己种地不赚钱,却又死死抱住土地不放”。明知种田赚不到钱的夏友居,也是当年的观望者之一。他同样担心地租出去后,自己无事可干。

  为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崇步村委为租地划了一道“红线”:每个自然村必须在租地时预留20%土地,给想种地的村民谋生,后来所辖7个村总共有1300多亩田地被划入“红线”内。此后,很少再有村民反对对外出租土地。 {Npage}

  这4年 土地出租的实惠村民都看得到

  2005年底,把地租出去的崇民村村民拿到了地租收入,加上其他务工收入,每户增收3000元-4000元左右。

  收入的增加,很快反映在住房上。崇步村的7个自然村中,租地最多、且有部分工业征地补偿款的洋朗村,最近4年内新盖的小洋楼层出不穷。洋朗村村民严建明的2层小楼,就是在今年初打下的地基。因村中新盖房屋太多,正常四五个月就可完工的小楼,9个月了也才刚筑完毛坯框架。严建明笑说,“现在盖房,要提前和包工队预约排队”。

  越来越多村民尝到土地流转甜头后,部分对租地持观望态度的村民转为积极争取。

  今年12月1日,崇步村委会斜对面的布告栏上,贴出村民大会通告:明城镇属一家农业发展公司,拟代发包崇北村部分土地20年,其中水田每亩每年租金1000元,合同期内每3年承包款递增10%.随后就此进行的村民大会上,崇北村村民无一人反对。

  如今,连当初持观望态度的夏友居思想也转过弯来,正积极等待机会把自家的地租出去。

  目前,崇步村已出租的农业土地达900多亩,每亩年租金从最初的七八十元涨至1000元。

  随着租金高涨的,还有崇步人的底气。

  仇德锦说,2006年5月前后,陈村花卉世界一位老板曾联系村委会,想整块租用该村剩下的6000多亩土地,但只开出700元每亩、每5年递增5%的租金。考虑再三后,仇德锦决定放弃合作。因为他觉得“吃亏”,“虽然是个大项目,但我们的地价已经上去了,不可能基础搞得越好,租金反而下降了”。

  和当年求企业进驻而不得的窘境不同,现在的崇步村在土地流转实践中,越来越精明。

  打开村地图,年近六旬的老支书仇德锦指着已租出去的土地,竟有几分孩童般的得意,“我们租出去的只是南北两头的地,还是一小块一小块租出去的。留下的中间地块不仅是最好的,而且是连片的4500亩大块土地,准备等地价升了再集体打包、卖大价钱!”。

  现在 富裕后的快乐与隐忧

  如今,崇步农业园的名气越来越大,以致高明区在接待上级领导视察农业发展时,几乎都会安排“到此一游”。令村民们津津乐道的还有,2005年7月13日,时任广东省委副书记的欧广源,在视察崇步农业园区后称赞不已,“高明这个做法非常好,希望全省推广这个经验”。

  因土地流转带来的农业集约化宏图初现时,一个隐忧也伴随而生。

  站在自家新起的楼房前,洋朗村村民华叔掩饰不住内心的彷徨。去年他种了3亩地,今年地租出去后,一家三口只分到0.75亩地,“今年收入肯定不比以前少,但现在也不知能做什么。想做点生意,一是没本钱,另一个没经验,也亏不起”。和他有一样隐忧的,还有每天在村口骑摩托搭客的洋朗村村民严华生。55岁的他把自家地租出去后,靠搭客每月能赚900元左右,但他始终不踏实,“这比进花场打临工好点,但始终是靠天吃饭”。

  目前,崇步村内不少租地农户,一般是壮劳力在外打工或经商,留守在家的多是年纪大、无技术的村民。面对村里“空心化”的危险,老支书仇德锦也担忧不已。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心愿:村集体在积累资金、学习规模农企带来的技术后,将来在收回土地时可以自办规模农企。但如今村里的现状让他多少有些无奈,“后生仔心都不在这里,计划怎么实现?”

  来自明城镇的数据也显示,当前崇步农业园区的土地出租总面积达3000亩,租金普遍从每亩每年几百元发展到千元以上。当地政府官员透露,计划3年内引进更多大规模农企,争取将农业用地地租价格提升一倍。

  相对于官员们的宏伟筹划,村民关注的仍是今后更切实的改变。村民夏友居现在犹豫的不是自家的地要不要租出去,而是机会来了,以何种价格租出去更划算。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