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农业新闻 > 种植新闻

国产大豆兵败进口大豆因素分析

2011年12月12日 来源:中国食用油信息网

  国产大豆兵败进口大豆因素分析

  有人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评为最讨厌的广告语,原因是其“误导了国人对起跑线的盲目重视”,制造“童年恐慌”。

  国产大豆的“童年恐慌”来自于种植环节。每当提起振兴大豆产业,人们关注的焦点就会集中在对大豆种植业的投入上。只研究投入、不研究产出,只研究生产、不研究市场,结果是政府向农民发补贴,收获产品后市场却不认可。

  事实上,国产大豆的危机不仅是种植业危机。用九三油脂总经理田仁礼的话说:中国大豆产业面临困惑的背后,是农业政策问题,也是资本市场问题,更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宏观经济策略问题。

  A收储

  对企业而言,“收”和“储”都是难题。

  过去,油脂企业收大豆需要拎着袋子挨家挨户去收,运费、人工费都很高。2002年,国家出台规定,粮油加工企业收购农民粮食扣除进项税和销项税。这本来是一项对企业十分有利的政策,但问题是,享受这项政策的条件是从农民手中收购大豆得索要其身份证、户口簿、土地承包证,这“三证”缺一不可。“很麻烦,一般农民家就那几袋粮,又不能用小毛驴车送到厂子里来,他就得找中间人。可粮贩子又不是农民,这样我们就享受不到扣税政策。”说起这一矛盾现状,一位油脂企业工作人员一脸无奈地对记者说。

  为这,许多企业宁可进口也不愿意收购国产大豆。

  而对于那些“库存已满”的企业来说,“储”的风险也并不小。明达油脂总经理张德毅告诉记者:“我们都是一季收购四季加工,为保证达产,一年需用的原料要在3个月内一次性储备足,这就相当于把钱放在仓库里,不但不产生利润,还要付通胀的‘利息’。”{Npage}

  据测算,企业每收购1吨大豆原料储备资金成本为70多元,再加上装卸费、短运费、包装费、仓储费等,每收购1吨大豆又要支付收储费用约80元。仅凭“收储”,国产大豆的成本已经高高在上。

  B运输

  中国的资源运输一直呈现“南运”态势。

  2006年建三江粮食产量高达68亿斤,仅靠运量较大的铁路,即使满负荷运输,也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每天一个专列就是加节车,一节车皮按运输60吨粮食算,一天2400吨,发3年也运不完。

  享受运输补贴的粮食尚且如此,作为经济作物的大豆就更不用说了。

  黑龙江省是大豆产区却不是销区,地处“神经末梢”,又不像粮食那样可以享受特殊的运输政策。于是,经常是市场好的时候没有车皮,市场不好时车皮来了。冬天抢春运,夏天抢暑运,不算粮食的大豆永远“抢不上槽”。据计算,大豆原料或产品从产区运到销区平均每吨需要运费大约80元。

  相比之下,进口大豆到港直接卸货,原料储备不由中方承担。近年来,油脂企业大多在沿海设厂,进口大豆在港口卸货后直接进车间,每吨运费最多20元。

  平均算下来,国产大豆必须比进口大豆价格每吨低200元左右,在进入市场前才能算在同一起跑线上争夺市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