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农业新闻 > 农业要闻

香蕉疯跌肉价狂涨 农产品价格“打摆子”

2011年07月25日 来源:西南商报

  一头猪拱高了CPI

  政策出台猪肉价格有望回落

  见习记者李鹏飞

  按照以往的惯例,夏季往往是猪肉销售的淡季,猪肉价格会有所回落。但今年夏季,猪肉销售却淡季不“淡”,尤其是端午节后,肉价一直在高位“晃悠”。记者近日从有关部门获悉,受四川省外生猪价格上涨拉动和饲料成本上升影响,零售环节猪肉价格在短期内将维持高位。但随着国务院于日前出台的力促生猪生产的五项措施的实施,猪肉价格有望回落。

  监测数据:

  猪肉价格高位上扬

  据四川生猪监测预警系统监测,7月第2周,四川省生猪均价继续温和上扬,猪肉零售价环比涨幅减缓1.42个百分点。肥猪、仔猪、后备母猪均价和猪肉零售均价分别上涨0.27元/公斤、0.32元/公斤、10元/头和0.27元/公斤。

  市场反应:

  猪肉太贵令各方无奈

  7月20日上午,记者在四川德阳市天山路、城南、东桥等农贸市场看到,猪肉价格已经上涨至15元左右,一些打着“绿色猪肉”品牌的摊主更是将价格提到了17元左右每斤。

  “猪肉都快买不起了,一天一个价,越来越贵。”正在买菜的市民王大爷告诉记者,“我们现在都不买猪肉了,就买鱼,现在鱼也便宜,不超过10元钱。”

  记者对成都、德阳一些饭店、面馆做了随机调查,不少顾客表示感觉到食品价格在上涨了。“每次去饭馆吃饭,菜单上的价格老是变,今天涨1元,明天又涨……真不知道涨到什么时候到头。”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张说。

  最近,受猪肉价格飙升影响,四川各地不少餐馆用涨价来应对。但也有一些餐馆则采取减少饭菜分量的方法应对。其实,餐馆老板也有他的苦衷。“都是老顾客,但猪肉价格涨得太凶了!我也没办法,只能这么做!”德阳市昆山街的一些快餐店老板坦言,每个餐馆都涨价,顾客会觉得贵,那么他们不涨价而减料,降低了成本,价格不变,也算是迎合了顾客的心理。

  专家:

  未来或小幅回调

  德阳市畜牧食品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调查,猪肉价格上涨存在几大因素。“一是生猪存栏减少。去年上半年生猪价格较低,大量中小养殖户退出市场,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降;二是生猪养殖成本高,近期玉米、颗粒饲料等价格高位运行使养殖成本上涨;三是疾病预防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上涨,推动了生猪价格走高;四是运输成本增加。汽、柴油价格上涨导致运输费用大幅增加。”

  然而经调查,猪肉消费在居民肉类消费中的比重为65%,猪肉是许多人的生活必需品,需求存在刚性。“也就是说,价格上涨很难抑制需求。而供给方面,一些地方的生猪生产方式落后,仍以广大农户小规模分散饲养为主,规模化养殖比例很小。还有就是,因为信息渠道缺乏等原因,农户不大可能具备预测市场走势的能力,当市场价格高就蜂拥而上,价格下滑又一哄而散,于是生猪存栏量便急剧下降。”这位负责人分析说。

  记者了解到,为了稳定生猪生产,德阳市已加快落实有关生猪生产的各项扶持政策,如: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创建农业部和省畜牧食品局标准化生猪示范场。着力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仔猪成活率,针对中小规模养殖户集中组织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服务,切实加强生猪疫病防控、引导养殖农户积极补栏等。

  “预计未来猪肉价格还将高位运行一段时间,但随着夏季气温升高,需求将持续回落,再加之国家相应调控政策的实施,预计猪肉价格可能在下半年有小幅回调。”这位负责人预测说。

  思索

  农产品价格“高烧”不断可有药医?

  本报记者李国华

  在继“蒜你狠”、“姜你军”和“豆你玩”之后,最近几个月猪肉价格又上演了“蹦极”,此番以猪肉领衔的新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再度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农产品价格最根本还是由供需关系来决定,大部分农产品出现暴涨,导火索还是供需出现缺口。小农户生产难以适应大市场的要求,双方对接较为困难,在产品供不应求时一哄而上,供过于求时又一哄而下,形成周期性的供给“过剩-短缺-过剩-短缺”,容易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剧。同时,由于农产品资本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游资进入后进行炒作,短期内也就造成了一些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相关负责人表示,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是正常规律。比如小杂粮、蔬菜、大蒜、绿豆,都是过段时间就要波动一次。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比较小,是因为有国家储备体系在后面支撑。现在,国家为了调控猪肉价格的过快上涨,也已经开始投入储备肉到市场,增加市场供应,使猪肉价格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

  记者从四川省商务厅获悉,四川将在近期启动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通过发挥龙头企业在促进农产品链条优化组合的作用下,分步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新模式,力争通过三年综合试点,在试点城市基本建立解决农产品“卖难买难”的长效机制。目前,已初步在成都、凉山、南充三个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城市选定了41家项目承办企业。

  据分析,农产品卖难和买难,核心在于小农经济结构导致的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造成市场供需失衡,从而使农产品市场价格大起大落。通过选择优势企业先试先行,示范带动全省农产品流通连锁率、现代物流水平,并推动信息化技术的广泛运用。在为期三年的综合试点期间,四川省将规划改造10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提升改造80个标准化农贸市场,启动30个“农超对接”项目,推进10个集批发市场、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连锁直营网点于一体的新型农产品流通组织。通过三年努力,力争试点城市连锁超市农产品销售规模达农产品销售量的30%,基本形成以“农超对接”为主要发展模式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基本建立农产品储备体系,完善市场应急调控机制。{Npage}

  焦点二

  海南香蕉卖出白菜价

  成都超市加入“聚蕉行动”

  本报记者李国华/文实习记者王静如/图

  “这一段时间简直是不晓得想啥子方法才能将堆积如山的香蕉销售出去,价格接近白菜价消费者还是不买账,看来时令水果都只有贱卖的"命"了。”最近一段时间,成都市场上销售香蕉的商家愁眉不展,一些商家甚至只有再增加其他水果销售,以填补亏空。

  目前正值海南香蕉上市季节,但成本近一元的香蕉,在海南三毛一斤也没人买,大片香蕉被农户自己砍倒,“烂市”香蕉只能喂猪。今年或许是近年来海南蕉农生意最惨淡的一年,行内预计将有95%的海南蕉农亏本。而成都市场上销售的大部分香蕉都来自海南,批发价格也是一跌再跌,但是很多销售商手里还是囤积了大量香蕉,只有贱价销售。

  记者在成都市内很多农贸市场看到,不少经销商摊位上的香蕉一箱一箱码放在一起,吆喝声不断,但是问津者寥寥。一些经销商甚至还在摊位前用纸板写上硕大的“跳楼价,亏本卖”等字样,以此来刺激消费者购买。但是,过往的市民都视若无睹。

  一名销售商告诉记者,前段时间西瓜由于种种原因滞销,没有想到现在又转到了香蕉上,10元钱三斤都少人问津。由于香蕉的保存期很短,短期内销售不出去就只有烂在箱子里,降价销售希望能够收回成本。还有销售商讲道,今年在香蕉销售上算是“被套牢”了,保管费、运费、折旧费等开支都很大,补救措施就是只有再进一些桃、苹果等水果,以免让自己陷得更深。

  相关负责人表示,香蕉面临价低卖不出去的风险,主要还在于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海南香蕉大量上市,并因为气候等因素推迟了上市期,让市场上一时间完全充斥着香蕉,需求变化不大,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价格自然就会下降。

  据记者了解,为了缓解海南香蕉面临的困境,全社会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聚蕉行动”。淘宝网团购平台聚划算在杭州首站团空175吨海南香蕉之后,发起第二轮更大范围的“聚蕉行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长沙、宁波8大城市加入。此次8个城市的爱心团都沿用了首站杭州模式,网上预售,线下提取。在本次公益团购页面上,聚划算及其合作方将此次团购中香蕉采购价、加工费、运输费、包装费、仓储费、到商超最终成本等全部公示给消费者。按照此次“聚蕉行动”线上团购线下提货的活动规则,成都家乐福将作为聚划算在成都的合作伙伴,成都网友团购成功后,可在23日-26日到市内家乐福的9家门店领取香蕉,为解海南“蕉急”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

  观点

  不必对农副产品价格围追堵截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国民财富增加了成百上千倍,所有基础产品的价格,都几乎翻了好几番,唯独农副产品价格,由于其“政治敏感性”,一直被政府牢牢地控制着,一有风吹草动就大动干戈,围追堵截。长期压抑农产品价格的结果,一方面导致了农村的“相对贫困化”,使得我国农业更加积贫积弱,人口流失,产业凋零,另一方面则造成了农产品价格的“价值洼地”,使得农产品价格相对于其他价值体系明显低廉,客观上存在一个“价值发现和价格纠正”过程。目前农产品彼起此伏的轮番涨价,实质上正是这种“价值发现和价格纠正”规律在起作用。在二三十年这么一个长周期内,当所有的价值体系都经历了重估之后,农副产品价值的重估就是不可避免的,不论人们愿意还是不愿意。

  早有经济学家指出,农产品市场某种程度的投机炒作虽然可以短期改变农产品价格,但放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来衡量,炒家其实只是价格发现者,而不是价格制造者。任何炒家都不可能造成一种价格趋势,而只有市场可以做到这一点。如果说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的话,那么这一定不是炒家的作用而是客观规律的作用了。

  中国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个奇怪的思维定式,就是农副产品的价格涨不得,一涨就是“通货膨胀”,“关系到老百姓的利益”,“影响社会稳定”,就是没有人想到农村、农业和农民,想到这个中国社会最大最重要的群体。通货膨胀是因为票子发多了引起物价上涨,还没有一个人证明每次农产品价格上涨到底有多少货币的因素,反正农产品价格一涨CPI肯定升高,CPI一旦升高肯定是通货膨胀。如果经济真的这么简单,那还要那么多研究机构做什么?

  如果我们仔细看看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报表就会发现,在几乎每月的统计数字中,农村的CPI涨幅都是高于城市的,就是说,农民承受了比城市更多的物价上涨。在农村,除了农副产品以外的所有价格都大幅度地上涨了,但就是不允许农副产品价格上涨,不允许农民的产品卖出一个好价钱,我们到底是在坑农,还是在保护农民的利益?

  几乎所有的人都认识到,中国经济的出路在于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开拓农村市场。开拓农村市场靠什么?当然要靠农民的富裕。农民手里没有钱,这个广阔的潜在市场就只能是一轮水中的月亮,什么工业品下乡都没有用。而农民富裕的根本出路是什么?就是进一步推进农产品的市场化。三十年来,我们每年一个一号文件讲农村和三农问题,我们拿出了巨额财政支出补贴农业,那些巨额财政补贴看起来数额巨大,但具体到数亿中国农民,实在就是个胡椒面儿。实践证明,补贴是补不出一个强大的中国农业的,也无法使农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只有放开对农产品价格的控制,通过价格的调整提高农副产品的价值,才有可能使农民逐步走上富裕之路。

  在农村和三农问题上,我们再也不能叶公好龙了。城乡结构是最基本经济结构,“调结构”必须先从这里调起。多年来,我们已经失去了很多调整农副产品价格的良机,希望这次不要重蹈覆辙。如果说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对于城镇居民来说是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的话,那么早点经历这一痛苦比被迫经历这一痛苦要好得多。当终于有一天中国农业出现“临界点”大幅下滑的时候,那个价格的上涨才是不可控制的。我们再也不能对农业竭泽而渔了,否则总有一天我们必须吞下这个恶果。

  农村市场化改革迫在眉睫。没有农村这个广阔的稳定的发达的市场,中国经济没有出路。欣华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