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乡村旅游 > 旅游资讯

乡村旅游“游出”幸福

2010年06月14日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唐仲蔚 

  “客来了,福来了!”近年在我省蓬勃而起的农(牧)家乐,目前已经成为我省农牧民致富的重要途径,极大地促进着城乡的和谐发展。

  经营规模小、发展空间大的农(牧)家乐,是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旅游类型。

  我省有着丰富的山水资源、多民族资源和独特的乡村旅游风光,对省内外游客的观光体验游、休闲度假游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发展乡村旅游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当下,融合自然魅力、民俗魅力、原生态魅力和生活魅力等的乡村旅游,在我省西宁、海东、海北、海南、黄南等地的发展已具备相当的基础。

  最新调查统计显示,近年来,我省利用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生态文化、自然风光等优势旅游资源,在农牧区开展“民族风情游”、“田园风光游”、农家乐、牧家乐等多种形式的乡村旅游项目逐年增多,现已建成2300多家乡村旅游接待点,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100万人次,年收入达1亿元以上。

  乡村旅游,在丰富青海旅游形式和内涵的同时,也鼓起了一些农牧民的腰包,改善着他们的生活和环境,改变着他们的观念。

  目前,我省已拥有互助土族风情游、循化撒拉族绿色家园游、贵德黄河民俗文化游、环青海湖藏族风情游等多个乡村旅游品牌。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充分展现出旅游业富民产业的特质。截至目前,仅我省海东地区有不同规模的休闲茶园和“农家乐”680家,年总收入达9028万元,占全区旅游总收入的42.8%。其中,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有49家,20-50万元的有130家,10-20万元的有280家,10万元以下的221家。

  随着省内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自驾车的普及、各种休假制度的完善等,青海乡村旅游的基础日趋坚实。省内乡村旅游的模式正在走向多元化,城镇近郊的“农家乐”、具有民族特色的乡村和农业生态观光园共存。

  乡村旅游,“游出”我省农牧区发展新契机,“游出”青海生态旅游新精彩,“游出”城乡群众幸福新生活。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