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乡村旅游 > 旅游资讯

谷城县借美丽乡村休闲旅游推动全域振兴

2025年09月25日 来源:中新网湖北

  9月24日至26日,全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秋季)推介活动将在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举办。

  该活动由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与省农业农村厅共同主办,聚焦“乡约秋韵和美同游”主题,推介全国各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促进农业生态涵养功能加快转化、休闲体验功能高端拓展、文化传承功能有形延伸,为乡村全面振兴添彩赋能。

  近年来,襄阳市依托荆山生态、鄂北岗地等优质资源,推动农业文化遗产、农业生态景观、农业产业形态、农业现代设施、农业重点产业链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加快把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乡村旅游的特色品牌优势。

  作为全省“两山”理念转化示范地的堰河村,既是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又是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成为襄阳市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的典范。去年,该村接待游客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过亿元。

  活动承办地湖北省谷城县,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自西周封谷国以来已有3100多年历史,是全国唯一以农作物“谷”命名的县,因炎帝神农氏在此尝植五谷而得名;

  这里风光旖旎、人文鼎盛,拥有10家A级景区、8处省级以上文保单位,人文与自然相得益彰;

  这里活力奔涌、烟火浓郁,乡村休闲旅游如火如荼,智慧游乐场景不断上新,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地处秦岭—大巴山东延余脉与江汉平原接壤地带的谷城县,东临汉水,西偎武当,南接荆楚,北通宛洛,是鄂西北文旅重要节点。

  20年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浙江余村诞生。如今,湖北“两山”转化示范地在中部百强县谷城堰河生根。

  踏着时代的鼓点,谷城县正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扎实开展乡村振兴“四项行动”,聚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做好“休闲旅游+”大文章,喜迎八方来客。

  拓展功能,融合发展,乡村旅游五彩缤纷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谷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立足资源禀赋,深挖特色优势,以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引领,通过统筹规划、产业融合、政策创新、品牌打造等举措,探索出一条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围绕茶叶、食用菌、优质粮、油茶、畜牧水产养殖、中药材等6条农业产业链,发展特色基地70多万亩。谷城被评为省级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评价基地。

  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335家,其中石花酒业入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玉皇剑茶业等11家企业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024年,谷城县农林牧渔总产值109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118亿元。

  谷城县拥有汉江国家湿地公园、薤山国家森林公园、南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湖北旅游名镇、2个湖北旅游名村,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茶业百强县、湖北省旅游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县等荣誉。

  五山镇凭借茶产业、茨河镇依托禽蛋产业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花园村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堰河村成为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庄。

  当前,谷城县正积极拓展延伸农业多种功能,推进产城旅、农文旅、康养旅、研学旅等深度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了资源优势明显、设施条件良好、产业发展领先、组织保障有力的休闲农业发展局面。

  五山茶旅小镇、茨河蜜旅小镇、盛康稻虾小镇、庙滩鲟游小镇、赵湾云旅小镇、石花酒乡名镇等特色鲜明;郭峪村、红军村、苏区村、石井冲村等红色及“三线”文化遗址“走”出深山;薤山红色革命教育基地、鄂北手纺织训练所等资源不断开发;湖北越调、五山八大碗、云雾山锣鼓等非遗技艺通过景区嵌入、节庆赋能等方式,实现文化与经济双赢。

  2024年,谷城县接待游客719.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4.5亿元,同比增长29.7%。

  抢抓机遇,示范引领,乡村旅游闻名遐迩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国家出台了一揽子优惠政策,谷城县结合实际,积极抢抓政策机遇,全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样板。

  五山镇是鄂西北最大茶叶集散地和有机茶生产的优质基地,茶园面积达5.8万亩,年产茶叶5000余吨,拥有绿茶、白茶、红茶、黑茶等20余个品种和中国驰名商标“玉皇剑”。

  2021年,湖北省财政厅启动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试点工作,五山镇被确定为首批试点单位。该镇以茶为纽带,整合资源,规划实施84个项目,总投资4.69亿元,覆盖堰河、田家河、下七坪、熊家岗、黄山垭、杨家老湾、四棵树等7个村,总面积73.2平方公里,涉及3721户11978人,集中连片打造休闲旅游区,使茶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如今,整个示范片成势见效,茶产业总产值达4亿元,旅游收入突破1亿元,新增就业岗位2000余个,辖区群众人均年收入3.5万元,生活质量稳步提升。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2022年,谷城县通过竞争性遴选,成功获得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建设南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涉及盛康镇和南河镇7个村,总投资1.15亿元,重点推进茶叶、林果、稻虾、花田、农耕等18个特色项目建设,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和消费。

  盛康镇是这个示范区的核心地带,借势发力,打造了香茶文化馆、红色展览馆、张棚油菜花海、砖窑厂旧址、回龙观乡村公园等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点位,成为人气旺盛的网红打卡地。

  为助力农民增收,盛康镇建成2300亩高标准香茶基地、2000亩稻虾共作基地、1000亩油菜制种基地,发展了200亩农光互补产业、200亩油茶产业和60亩石菖蒲等中药材产业,带动4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1200元。

  为解决农产品“怎么销、往哪儿销”难题,盛康镇独辟蹊径,建设占地24亩、总投资1600万元的乡村振兴产业园,打造区域性寄递物流配送中心和电商网销大平台,引进、培育300多名乡村网红,并成立直播团队,开展线上促销。豆瓣酱、稻香虾、酱爆肉、虾香米、有机茶等统一使用“寻味盛康”公共品牌,提身价、出远门、增效益。

  示范引领,全域开花。谷城县12个乡镇(开发区)精心挑选区位好、实力强的村(社区)同台竞技,开展“强村富民”标兵竞赛,采取地域连片、项目联建、业态联合的方式,构建差异化、协同化发展新格局。

  打造精品,串珠成线,乡村旅游魅力无限

  发展休闲旅游,目的是拉动城乡消费,精品旅游线路的设计与推广尤为重要。

  谷城县始终把争创国家、省、市精品旅游线路作为推动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制胜法宝”,升腾烟火气,掀起消费热潮。

  茶香之旅入选“乡村四时好风光——春生夏长万物并秀”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打年货游堰河”年俗之旅入选“乡村四时好风光——瑞雪红梅欢喜过年”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玉皇剑茶园游入选全国乡村旅游300条精品线路“清新茶韵之旅”;浪漫樱花谷入选湖北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之“春秋绝色印象老家”精品旅游线路;何湾农村线路入选全省“十大最美农村路”……

  南河小三峡景区、狮子岩生态旅游区、薤山旅游度假区等联合省内外景区组建旅游联盟,推出个性化旅游线路和旅游专列,备受游客青睐。

  地域独特是根基,文化创新是引擎。

  作为谷城县首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堰河乡村旅游区将茶山生态与农耕文明有机结合起来,精心打造的“生态堰河醉美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位被评为全省首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样板带。

  在堰河村的辐射带动下,熊家岗村推出辣椒采摘和网红直播体验游,吸引游客打卡。该村党支部书记安坤通过直播帮助农户销售土特产,让流量变能量。去年,熊家岗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

  玉皇剑茶园、汉家刘氏茶园把茶叶种植升级为“可饮可游”的沉浸式体验旅游项目,将传统农业景观转化为文化消费场景,形成“茶旅共生”的独特IP。

  班河大峡谷景区创新求变,推出龙船夜游、山歌对唱、篝火晚会、智勇闯关、旋转秋千等特色旅游项目,开启县域“夜游”模式,成功入选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

  如今,江汉春色生态示范带、河谷画廊康养示范带等精品旅游节点建设扎实推进;乡村马拉松、万人健步走、山地自行车挑战赛等文旅活动有序开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谷城县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和休闲旅游发展,全力构建人、产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命运共同体,融入支点建设,积极担当作为,向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发起冲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