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热未消,绿荫甬道的尽头,河南省郑州市中牟新区辰耕农业观光旅游采摘基地里,皮肤黝黑、衣着干练的韩志磊正如数家珍地介绍着猕猴桃与甘蔗的长势。7年前,这位“90后”新农人从都市回到乡村;7年后,一座四季飘香的观光旅游采摘园拔地而起。“种地会让你慢慢地‘上瘾’。”韩志磊笑着告诉记者。
2018年,脱贫攻坚的号角响彻乡野,韩志磊的老家莲花池村建起了一座扶贫产业大棚,特色农业的发展有了基础。作为当时的致富带头人,韩志磊的叔叔承包了全部的大棚,虽然没有种植高效经济作物的经验与技术,但他认定“这事儿能成”,希望韩志磊回村搞种植。
当时,大学毕业两年的韩志磊在郑州市里打拼,工作机会不少。被叔叔“点将”回村后,通过一位种火龙果的朋友,他见识到了这种热带水果在当地的效益。“火龙果寿命长,盛果期能达到20年,而且我本身朋友多,不愁销路,只要种不死,肯定不赔钱!”接过叔叔手中的大棚,韩志磊信心满满地开始了火龙果种植。
然而,最开始由于经验不足,韩志磊把种玉米小麦的那一套搬到火龙果上,虽然干活儿卖力气,但结出的果子又扁又小,“像鸭蛋一样”。紧随而来的就是村里人的闲话和父母的担忧:“一个大学生,不好好上班,跑回来种地?”
“说实话,心里可不舒服。”回想起当时的失败,韩志磊虽然失落,但并未丧失斗志,“投入了那么多精力,为啥出不了成果?”要成事儿!下定决心把火龙果种好的韩志磊天天凌晨四点进棚干到中午,下午从三四点再干到天黑,深入研究火龙果的生长习性,还前往濮阳、陕西杨凌等地,向在北方种植火龙果的专家“取经”。
“别人一句话,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有些事儿说白了就差一层窗户纸。”取到“真经”的韩志磊感慨道。现在再种火龙果,怎么选苗、栽种,什么时候剪芽、疏花、疏果,什么时候该用什么肥料,韩志磊一清二楚。他的大棚如今亩产5000斤火龙果,并且品相很好,果子又大又圆。
广阔的农村机会无限,头脑灵活的韩志磊没有停留在种植,更没有停留在卖火龙果。他敏锐地察觉到,来到村庄采摘、做手工会成为很多家庭放松休闲的绝佳选择。于是,他在网上发布火龙果酒制作课的“招募令”,请朋友提供全套摄影设备,再加上自己兼职婚礼司仪的工作经验,打造出了极具仪式感的采摘酿酒亲子活动。这下既赚到了钱、处理了富余的果子,还打出了口碑和知名度,村里人对韩志磊刮目相看:“上过大学就是不一样,真有头脑!”
以这个活动为契机,从亲子活动、研学体验到公司团建,来韩志磊的园区观光、采摘的人越来越多。为了让客户多样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2020年,韩志磊在莲花池村成立你我她红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增置大棚,增加种植品类;2021年,与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打造了辰耕农业观光旅游采摘基地,铺草坪、搭舞台、建餐馆,与周边农户合作发展休闲农业,如今每年入园人数达5万人次,收入300万元,带动周边1000余人就业。
“现在两个园区500多亩地,桃、李、杏、梨、猕猴桃、火龙果,一年四季无论你啥时候来,我们都有东西摘。”韩志磊自豪地说,现在,游客可以去合作社摘火龙果,到农户家里摘葡萄,来基地吃地锅鸡,一天的行程满满当当。
今年,韩志磊开始发展电商直播,准备继续“取经”,引进新设备打造电商全产业链;未来还将合作成立科技小院,向周边农户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想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这个目标越来越清晰了。”谈到今后的发展,韩志磊坚定地告诉记者,“我刚回村的时候说这句话,都觉得我在吹牛,无非是句口号。但这两年做起来,这句口号正慢慢变成行动力,变成具体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