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北群山环抱的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革命老区禾洞镇,一条蚯蚓正悄然书写起乡村振兴的叙事篇章。这种蚯蚓名为“参环毛蚓”,其干燥体“广地龙”既是定惊平喘、活血通络的中医良药,又具有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的能力,成为禾洞兴村富民新产业。
紧扣“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发展目标,禾洞镇近年持续推进“三地活化”改革工作,通过盘活低效用地发展特色养殖产业,实现传统农业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土地唤醒—产业增值—生态反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赋能乡村振兴。
“三地活化”破解土地难题
面对农村土地碎片化、利用率低的发展痛点,革命老区禾洞镇构建“镇统筹、村整合、户参与”三级联动机制。
该镇将镇内鱼塘、荒地、闲置场地等低效资源集中盘活,村民将相对连片的闲置地交给村委会托管,由强村公司统一整合流转,不断拓展产业业态,把原先零散的“边角料”变成连片的“聚宝盆”,打造出“广地龙+仿生石蛙+南药”为一体的“三地活化”示范基地。
目前,该镇已建成南药智慧农业实践创新基地44亩、在建仿生石蛙种苗养殖基地23.5亩、广地龙养殖基地(一期)8.5亩。
“四轮驱动”赋能产业振兴
紧扣“百千万工程”目标任务,革命老区禾洞镇坚持党建赋能人才引进培养,充分发挥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探索培育“农业经纪人”,同时创新构建“公司+产业经纪人+村集体+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
广地龙养殖基地以强村公司负责统一运营管理,产业经纪人提供技术指导和做好市场对接,村集体以资源入股参与分红,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参与养殖管理实现多元增收,真正实现了多方共赢,促进乡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生态循环”提升产业效益
“现在我们投放了200斤广地龙种苗,预计亩产可达2500斤。”禾洞镇有关负责人表示,广地龙在中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市场需求稳定且价格较高,干品价格可达280元/公斤左右,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具备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等生态效益。
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禾洞镇将在一期室内养殖基地稳定投产后,整合100亩闲置地块建设二期室外养殖基地,创新实施“广地龙+粮食”套种模式,通过广地龙活动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作为天然肥料,粮食根系则为广地龙创造湿润环境,形成“地上种粮、地下养龙”的立体生态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