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农业新闻 > 农业要闻

从录取通知书读出农业为何吃香

2025年08月12日 来源:经济日报

  对农业来说,各行各业人才选择跨界进入,本身就是吸引力的体现。对学生来说,无论将来是否直接从事农业,在学校里获得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将让人终身受益。

  眼下,各地学子陆续收到2025年录取通知书,农业院校的录取通知书尤其令人大开眼界。吉林农业大学推出可食用的录取通知书,奥秘是采用了该校李玉院士团队研发的新型菌物纸张。南京农业大学通知书里藏着一枚“宁香粳9号”水稻种子,这是该校万建民院士团队从试验田的万份株系中选出的“尖子生”。翻开中国农业大学录取通知书,附有学校培育的小麦、玉米和水稻种子,其中玉米种子“农大778”累计推广约1200万亩。

  充满科技感的录取通知书背后,是涉农专业的报考热度持续升温。近年来,不少农业院校扩大了招生规模,城镇生源与女性生源比例也有所提高。过去,人们习惯用“种地”二字代称农业,有的人觉得学农没必要,甚至有学生填报志愿时“谈农色变”。其实农业院校的教学内容和研究方向很广阔,既有现代科学的共性,又有农业学科的特性。今天的农业是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武装起来的现代农业,越来越具有技术密集的特征。在此背景下,年轻人改变了对农学的刻板印象,对报考涉农专业有了更多兴趣。

  农学专业的吃香,折射出农业转型发展的时代之路,展现出乡村产业越来越有吸引力。人们的学科选择乃至职业选择是经济理性的,会有兴趣爱好,有情感因素,更有现实考虑,有时代因素。现代农业延伸出了更多细分产业与全新业态,这些新赛道具备极大的发展潜力和职业前景,投身其中的人才不会被埋没。随着农业农村条件改善,乡村吸引着更多人贡献青春力量,有的投身农业科研,有的从事农技推广,有的创办农业企业……

  农业院校自身的成长也让人刮目相看。今年4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农业科研机构和研究型农业高校。事实上,近年来涉农高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经济主战场,从专业布局、学科设置、产学研结合等方面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很多课程融合了多学科知识,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实现了农工、农理、农文等学科深度交叉融合。

  在农业院校就读是怎样一种体验?咖啡香气飘满楼道,这是云南农业大学咖啡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日常场景,该专业是我国首个系统性培养咖啡全产业链人才的专业。中国农业大学推出动物科学(伴侣动物)专业,这是全国首个以宠物产业为核心培养方向的本科专业。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咖啡已变成很多人的刚需,咖啡主产区急需专业人才;宠物经济更是热门,从养护到医疗,收入相当可观。人们发现,农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越来越接地气,尤其是瞄准就业风口、产业需要的专业。

  农业不会辜负人才。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职业的赛道上就有无限可能。有网友称,如今的农业学科学生是“六边形战士”,下得了田,也进得了实验室。现代农业日益需要复合型人才,既懂技术又懂管理,既勤于思考又敢于创新。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从这个角度看,农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随着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推进,农业学科正从“冷板凳”变成“热赛道”。那些藏在招生简章里的宝藏专业,极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企业和用人单位对农业学科学生的人文情怀、吃苦精神、实际能力也越来越认可。

  当然,报考涉农专业也不意味着将来一定要从事这一行。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职业选择高度自由,职业选择与专业选择不一致是常见的现象。学农的人去别的领域就业,其他学科的学生进入农业,都不奇怪。对农业来说,各行各业人才选择跨界进入,本身就是吸引力的体现。对学生来说,无论将来是否直接从事农业,在学校里获得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将让人终身受益。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