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新闻中心 > 土地新闻

生态大省的“输出”答卷 ——青海省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一年间

2022年07月07日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青山如画,绿水相伴。青海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始终让习近平总书记记挂心头。

  2021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重大要求。同年6月7日至9日,习近平总书记再赴青海考察并强调,要立足高原特有资源禀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这一重要指示,一头连着农业这一立国之本,一头连着农牧民增收这一民生之基。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青海有什么?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青海怎么做?如何将生态大省的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

  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李青川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青海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指明了新方向、赋予了新内涵。”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及时作出全面决策部署,高位推动,与农业农村部共同成立了共同打造输出地领导小组,部省联合印发了《共同打造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行动方案》;青海省委农办印发了《2022年打造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正在组织编制打造输出地5年专项规划。省农业农村厅感恩奋进、践行使命、主动担当,认真学习领会,提升工作思路,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第一要务,举全厅之力扎实推进输出地打造各项工作。

  牢记嘱托,奋力“赶考”;前行之路,豁然开朗。

  盘点“家底”,有什么?

  夏日晚风吹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亿林枸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基地,成片的枸杞林绿意浸染,花苞含笑。

  亿林枸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拥有国内第一张中国有机枸杞产品认证证书的大型枸杞生产企业。用手机扫描产品包装盒上绿色标签的二维码,便可查询到企业简介、有机枸杞检测数据、防伪查询等信息。凭借这张“绿色身份证”,公司产品80%出口欧洲,出口额连续10年位列青海省第一。

  “得益于柴达木得天独厚的气候、水质、土壤等自然条件,我们严格控制枸杞农药残留,施用自发酵羊粪有机肥,引用昆仑山雪融水灌溉,加工过程不使用任何添加剂,建立全过程追溯体系,才生产出了优质的有机枸杞产品。”公司总经理赵海东说。

  作为生态之窗的青海,这里每一滴水都滋养着生态万物,这里是绿色有机的“摇篮”,为“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产条件。

  细数“家底”,青海拥有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底气”。

  青海地处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三江之源”的发源地,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草原总面积达5.47亿亩,全省有机监测认证草原面积9000余万亩,拥有良好的生态禀赋;被公认为是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这里天蓝水清、草绿地净,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达到97.5%……

  盘点“家底”,青海拥有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豪气”。

  这里是“世界牦牛之都”,被称为青海省农牧业发展的“第一产业”和“第一品牌”。稳居“第一”源于青海是世界牦牛主产区,年存栏牦牛518万头,占全国牦牛总数的38%,居全国第一,是全国最大的有机牦牛生产基地。这里也是“藏羊之府”,全省藏羊年出栏量630万只,生产藏羊肉13.3万吨,均占全国总量的1/3以上。

  此外,牦牛、藏羊、青稞、油菜等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显著加快,实现了产业集群式发展,是全国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全国藏区青稞加工转化率最高省份、全国最大的春油菜杂交制种基地、全国最大的冷水鱼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有机枸杞生产基地……

  “青海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应该说有基础、有优势,为唱响‘净土青海、天然农牧’品牌提供最有力的保障。”李青川表示。

  精耕细作,如何“转”?

  望着漫山遍野的“黑珍珠”,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河北乡格什格村牧民乐尕的脸上洋溢着喜悦:“靠着这些牦牛,我们一家脱了贫,现在把牦牛入股到合作社,我还能继续在合作社打工,收入更高了。”

  高原万里,天蓝地绿,远方雪山皑皑,眼前牦牛成群。同德县是青海省主要的草地畜牧业生产基地,也是畜牧业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畜牧业是全县农牧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从‘3年特殊类型’扶贫战略,到‘攻坚拔寨’式集中扶贫攻坚,同德不仅摘下长期以来‘全省最穷县’的帽子,更是走出了一条深度贫困地区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同德模式’,在这期间,牦牛这个特色产业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据同德县委书记丁瑞毅介绍,近年来,该县不断加大同德牦牛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力度,积极打造了良种牦牛繁育基地,牦牛产业也已成为同德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

  雪山下的牦牛、青海湖畔的藏羊、龙羊峡的三文鱼、柴达木的枸杞……高原上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种类繁多的特色资源,然而如何将生态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如何将“资源”转换为“资产”?青海省委、省政府全新谋篇布局,增强优势、补齐短板,为发展赢得主动,以部省共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为载体,以稳量、提质、补链、扩输为路径,聚焦“七大”重点任务,坚定地向着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目标挺进。

  一方面紧锣密鼓地安排部署,高位推进。

  2021年,5月28日,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提高政治站位,抓好品质提升、产品输出、责任落实,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7月19日,以“净土青海天然农牧”为主题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高峰论坛成功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农业农村部专家把脉问诊,积极献策。9月30日,《农业农村部青海省人民政府共同打造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行动方案》正式出炉,成为青海今后五年全面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路线图”“施工表”……

  另一方面,聚焦总方案7大体系,蓝图渐行渐近。

  突出生态优先,着力打造基础稳固的绿色发展支撑体系;加快提档升级,着力打造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发展体系;强化科技引领,着力打造智慧高效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强化主体培育,着力打造带动力强的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突出延链强链,着力打造提质增效的现代农畜产品加工体系;强化平台支撑,着力打造高效快捷的物流输出体系;推动“青货出海”,着力打造开放协同的市场营销体系。

  “输”出之后,“赢”得啥?

  农业产业园建设、青稞藜麦产业园区建设、牦牛藏羊追溯体系建设、农田建设和灌渠改造……作为海西州的农牧大县,一年来,海西州都兰县着力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重点县建设上下功夫。

  都兰县委书记刘贵尧介绍,去年以来,都兰县认真制定方案、仔细研究措施、健全工作机制、明确目标任务,结合乡村振兴“八大行动”,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工作,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重点县步入正轨。

  从种质资源、发展环境和优质产品的输出,到交通路网、物流设施、电子商务的完善,再到线下体验店、电商平台的销售,如今,都兰县正着眼于“输出什么”“怎么输出”“往哪输出”3个发力点,构建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产业闭环。

  一年来,青海立足实际,乘势而上,重点在产地环境“增绿”、产业强链“增效”、品牌建设“增色”、质量监管“增信”、先行示范“增亮”、农牧民群众“增收”上下功夫,努力赢得市场主动权,实现“输”“赢”转化。

  增绿有成效。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面积占到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3以上,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减少40%、30%;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45%;牦牛藏羊追溯体系建设有序,覆盖到39个县市,已完成64789个养殖户、合作社、牧场的423万余头(只)牦牛藏羊数据采集工作,认证有机牦牛藏羊445万头(只)。

  增效有突破。青海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在全省32个县市区开展农牧民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扶持各类农牧民合作社587个,省级示范社、家庭农牧场分别达到802个、575个,全省共培育农牧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56家、国家级26家,辐射带动农牧户53.8万户。

  增色有力度。在央视投放青海牦牛、藏羊、青稞、冷水鱼、油菜等5个区域公用品牌,对外发布青海省16个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广告。获得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5个、中国驰名商标20个,青海省著名商标55个、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区域公用品牌8个、青海省特色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6个青海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百佳优品100个。

  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牦牛藏羊实现可追溯;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不断上升;有机监测认证草原面积不断扩大;“青字号”品牌效应不断释放……“输出”质量不断提高,“赢”来市场一席之地。如今的青海正一步步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之所牵、情之所系转化为现实。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