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农业新闻 > 农业要闻

为何要建立田长制?农业农村局:保护好北京现存的150万亩农田

2021年04月19日 来源:新京报

  4月17日,在北京举行的“新发展格局与‘十四五’大趋势——2021新京智库春季峰会”上,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副局级领导、高级农艺师郑渝出席峰会分论坛,介绍了北京种业的发展情况以及“田长制”的政策背景。他在会上特别呼吁社会各界关注、保护北京现存的150余万亩耕地,“北京的耕地不能再少了,我们落实‘田长制’就是为了保护、利用、建设好北京这些仅存的农田。”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副局级领导、高级农艺师郑渝

  “北京的种业在全国是有一定的份量和地位的。”17日,郑渝首先在会上介绍了目前北京“种业之都”的建设进展情况。他提到,北京在种业方面的创新除了覆盖玉米、白菜在内的蔬菜产业,也在畜禽、渔业方面有所创新,例如北京鸭高档烤鸭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5%以上,瘦肉型樱桃谷鸭占世界市场75%,而奶牛冻精占国内冻精市场的35%,也长期保持在全国首位。

  这得益于北京自“十二五”时期以来对种业的重视,以及众多科研单位和育种企业的聚集。郑渝介绍,我国种业十大杰出人物中,北京的种业专家就占得四个席位,而在全国著名的种子企业中,也有三家位于北京。“北京种业的国际化程度也很高,可以说,北京是世界种业进入中国,中国种业走向世界的窗口。”

  郑渝提到,北京2021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有多个重点,主要围绕种业,其中包括启动实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做好物种联合攻关项目,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品种、办好第二十九届种业大会、建设平谷通州种业创新示范区等,同时,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批复落地北京,平谷区国家现代农业(畜禽种业)产业园的建设等重大项目也在深入推进当中。

  从910到150北京耕地持续减少

  “种业是我们北京的优势,但农田保地则是我们北京的短板。”郑渝在峰会论坛中出示了一组北京市农田面积变化的数据,其中显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耕地面积为910万亩,到了2000年,耕地面积不足50年前的一半。特别是最近两三年间,北京再次锐减了近200万亩的耕地。尽管近十年来,耕地质量总体提高,但耕地中低产田占比较大,资料显示,2018年全市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4.79,四分之三为中低产田。

  2017年,按照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有关工作要求,北京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约151.6万亩,也划出了北京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红线。郑渝曾在会上呼吁,各界要关注和保护北京仅存的这150万亩耕地,“这么大的北京,如果没有基本的耕地是很危险的。实际上,北京的耕地不能再少了,北京的耕地也不能再被占了。”

  为什么北京的耕地保不住?郑渝认为,发展经济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责任最小化,“所以保护耕地一直存在压力,而动力始终不足。”

  落实“田长制”政策为保地增动力

  4月初,北京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到,要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建立“田长制”,实行接任、离任交清单制度,把耕地保护作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内容。

  “田长制”是创新,也显示了北京保护耕地的决心和责任心。郑渝谈及“田长制”的政策背景时说,面对耕地保护的压力,制定政策的目的就是要在压力面前补足农田保护的动力,落实“田长制”,就是为了保护、利用、建设好北京现存的150余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和1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

  “‘田长制’的核心主要在落实责任,参照林长制、河长制的方式,一层一层地把责任和压力的机制建起来。巡查时出现问题,是要问责到位的。”郑渝说,按照工作要求,到2021年底,市、区、乡镇、村四级“田长制”责任体系将全面建立,相关配套制度将基本形成,工作格局也将基本确立。同时,还将落实百万亩绿色粮菜生产任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按照北京市的城市面积来算,北京的耕地面积仅仅占城市的6%。“这个数不能再少了。希望我们的媒体、社会都能关注到北京的耕地,共同把这点地保护好、利用好,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郑渝说。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