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农业新闻 > 种植新闻

海水稻:这是我的名片

2020年10月28日 来源:农财网种业宝典

  新疆喀什地区的岳普湖县巴依阿瓦提乡,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地方之一,拥有大片pH酸碱度达7.8的重度盐碱土地,90%的耕地中土壤盐含量超过了15‰,被视为“农业荒漠”。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科研团队在此设立的300亩海水稻试验田再获丰收,测得亩产达548.53公斤,高产的同时也降低了土壤的盐碱含量,改善了土壤状况,接下来还打算种小麦……

  消息一出,有人欢喜鼓舞,有人不以为然,当然,也有人认为海水稻“哗众取宠”、“夸大其词”。自海水稻走红以来,伴随这种“网红稻”的争议常有出现。小编特地整理了几个关于海水稻的问题,一起来看看。

  喀什地区岳普湖县巴依阿瓦提乡的海水稻试验田

  1.能不能叫“海水稻”?

  确实,海水稻本应称为耐盐碱水稻,指能在盐(碱)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单产可达300kg/亩的一类水稻品种,不能直接用海水灌溉。

  针对取名海水稻是不是在“炒概念”的问题,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曾反复强调,“海水稻”并非按字面意思理解的在海水中生长的水稻。它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可以长在盐碱地和滩涂,取名海水稻是为了通俗易懂,容易理解。

  再者,农业和作物科学受到的社会关注度本来较低,取个有新闻性的名字,吸引社会大众关注未尝不可。我国自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耐盐碱水稻,全国有多支不同团队在做,但如果不取名为海水稻,恐怕至今也无法被看见。

  2.种海水稻是否耗费淡水资源?

  海水的盐度通常为3.0%到3.5%,远高于海水稻适合的1%以下。如果要配比灌溉,淡水也是“占了大头”。有反对的专家指出,这意味着,耐盐水稻品种还是需要充足的淡水灌溉作栽培保证。按照每亩稻田用水量在800到1200立方米之间计算,即使用“淡水+海水”的方式灌溉,也得从内陆向沿海建设长距离淡水输水工程,投资巨大,缺乏大范围推广的现实性。

  确实,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在试种海水稻时,用了海水+淡水混合的方法,配置出不同浓度的咸水,来模拟自然界中不同盐碱地的情况,在试验过程中耗费了淡水资源,但这本来就只是科学实验进行过程中的正常损耗。

  此外,培育海水稻,就这是为了培育出来然后用勾兑的海水灌溉吗?海水稻的科研团队在黑龙江、新疆等多地试种,就是要用当地的水土和环境。在真实的盐碱地中种植,不存在调水的问题。

  传统农业生产用水的含盐量不能超过0.1%,但如果种植海水稻,更高含盐量的水也能用于灌溉。新疆地区的高山融水,流经地表盐度高的区域后,其携带的盐分就会随之增高,盐度一旦高过0.1%,就无法用于农业,但在海水稻上,这种水就能继续用。大量在传统农业上不能用的水资源,在海水稻上可以得到利用。

  3.良田都抛荒了,还要用盐碱地种海水稻?

  许多人认为,目前我国的粮食连年丰收,还有大量良田被抛荒,在盐碱滩涂推广海水稻的需求并不迫切。

  确实,我国不缺水稻,也不会因为没有海水稻就会造成粮食安全的问题。但我国仍然缺高端优质大米,盐碱地中微量元素比较高,生长于其中的海水稻矿物质含量比普通稻高,再加上其生长过程中少受病虫害侵扰,可以做到天然绿色,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我国至少有1亿亩盐碱地可以用来推广海水稻,年产量可多养活8000万人口。有何不可?

  此外,大量良田抛荒与海水稻的研发推广并无矛盾。有大量良田抛荒,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开发新的土地资源。不能因为有土地抛荒了就否认开发利用盐碱地的价值,这在逻辑上本不成立。况且海水稻的种植还有助于降低土壤盐碱度,改善土壤状况,海水稻本身具备较强的抗病虫害特性,只要做到严格控制施肥和打药,对生态环境并不会造成破坏。

  科学上有意义,宣传上要克制

  从长远来看,我国的耕地面积确实不够,如何对待盐碱化土地、盐碱滩涂等目前无法利用的土地是个大课题。而研究耐盐碱水稻正是一个值得努力的方向,甚至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技术储备。从这个角度看,“海水稻”的意义无需置疑。

  浮夸、浮躁固然不可取,科学研究也不能老想着“抓眼球”,不能丢失应有的严谨和客观。但是适度的商业营销和打造“网红稻”的努力无可厚非。也许有一天,我们真的能培育出适应高盐环境的、真正的海水稻。但在此之前,将耐盐碱水稻称为“海水稻”,多一点支持,应该也可以吧!

  10月28日-31日,第二届中国海水稻发展论坛将于在广东湛江举行。

  院士专家汇集,袁隆平院士担任大会主席;80多位青年科技带头人、企业家参与;科研报告、学术交流;产业发展交流;海红香米产业化经营探索经验分享……只为探讨海水稻产业化发展。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