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农业新闻 > 种植新闻

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杜鹰解析中国的粮食安全与农业现代化

2020年09月30日 来源:农村土地和乡村振兴 作者:杜鹰

  9月28日晚,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主办的“清华三农讲坛”第三十四讲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报告厅举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指导委员会委员杜鹰作了“中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主题演讲。公管学院副院长、农研院副院长王亚华教授主持讲坛。农研院副院长魏唯、何宇鹏、张红宇等出席讲坛。

  杜鹰从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小农生产与农业现代化两方面展开演讲。他首先对我国粮食安全取得的主要成就进行了系统梳理。具体包括,粮食产量稳步增长;营养状况明显改善;“买得起”问题总体解决;粮食储备能力显著增强。他强调,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的粮食安全方针;坚持不懈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和调动种粮抓粮积极性;健全粮食储备制度,畅通粮食市场流通;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杜鹰认为,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体现在:近期,粮食结构性矛盾突出。而中长期,粮食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约束趋紧;结构性矛盾突出,质量安全存在隐患;生产成本高企,比较效益下降;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增加,支持保护政策有待完善。他强调,要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水平,切实保护耕地资源,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用现代化手段装备农业;优化农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大支农强农政策力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建设现代化流通体系,加强储备应急管理;优化进出口结构,深化农业国际合作。

  杜鹰指出,我国农户属于典型的东亚小农类型,且面临“人多地少水更少”的资源约束,决定了中国农业适合生产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品。他还提出,中国农业领域出现的四个阶段性变化,即农业的物质基础和装备条件显著改善、农业产业的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农业与非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比值明显缩小,从积极方面昭示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可能前景。他进而表示,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应注意正确处理粮食安全与发挥比较优势的关系,坚持走分区分类突破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积极稳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主体,进一步优化农业的技术体系和支持保护体系。

  王亚华对演讲作了简要总结。他指出,杜鹰教授高屋建瓴、条分缕析,给大家带来了一场具有很强宏观性和战略性的精彩演讲,整场演讲体现了宏大的分析视野、丰富的政策经验、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

  清华大学公管学院师生、有关院系师生代表近300人现场或线上聆听了讲坛。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