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农业新闻 > 农业要闻

“互联网+现代农业”双剑合璧,西电科大“农掌门”厉害了

2020年06月03日 来源:农视网

  朝霞、皓玉、脂玉、铭玉、虹玉……瓜棚内,一排排通过“农掌门”平台引进的新品种西甜瓜成熟待摘,若隐若现地藏在瓜秧里。蒲城县城以南20公里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农掌门”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内,460余种西甜瓜迎来收获的季节。

  研发“农掌门”惠农服务平台

  “想发家,种西瓜!”成为蒲城县农民的共识。

  2013年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定点帮扶陕西省蒲城县。帮扶期间,西电充分发挥电子信息特色学科和智力人才优势,主动对接当地西甜瓜产业发展。计算机学院刘志镜团队量身定制研发了“农掌门”惠农服务平台,凭借“互联网+现代农业”精准帮扶模式,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扶贫事业。

  “‘农掌门’是一个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刘志镜教授介绍说,2015年8月,陕西康田慧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找到他们,要求为其设计开发一个惠农服务平台。“陕西蒲城县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定点帮扶单位,我在那里插过队、下过乡,对当地很有感情,于是就答应了,双方合作就此开始,‘农掌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40多名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调研考察70余次

  西甜瓜产业是蒲城县传统优势产业。然而,产业智慧化程度低、附加值低、自然灾害频繁,导致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农民收入微薄等问题。为此,刘志镜团队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数据挖掘技术开发出蒲城县西甜瓜产业发展的科技服务平台——“农掌门”。

  从一开始着力建设基础农业服务平台、农业专家评估体系,到一步步实现智能农业监控系统、农产品溯源系统等功能,刘志镜教授团队40多名专家,深入蒲城县田间地头实地调研考察70余次,精心设计并不断更新升级“农掌门”平台,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帮助更多贫困户精准脱贫致富。

  平台已累计解决农业问题21万多个

  据介绍,平台整合了农业专家、农业技术、涉农专利、农业服务等相关数据400多万条,架起了农民与农业专家、农民与企业、农民与电商平台之间的一座科技桥梁,高效打通了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与推广的“最后一公里”。平台已累计解决农业问题21万多个,辅导蒲城酥梨种植20万亩,辅导蒲城西甜瓜种植17万亩、新品5万亩,助推产业发展,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顺利帮助1300多户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间接帮助全国范围内万余户贫困户解决生产问题。

  目前,农掌门已应用到我国陕西、云南、宁夏、甘肃、青海、山东和东北等18个省市地区,并走出国门,推广到东南亚的缅甸、老挝和俄罗斯等。

  2019年,西农“农掌门科技扶贫搭建农民致富新平台”入选教育部第四届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

  脱贫攻坚从“渠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2017年12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成立“农掌门”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组建了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12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为主体的基地专家工作站,每年固定投入10万元用于基地建设。

  “扶贫首先要切好‘脉’。”刘志镜表示,“‘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这就是扶贫的‘脉’。于是,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全国各地联建18个“科技大棚实验基地”,实现种子的本地化与优选,解决“种什么”的问题;通过“零距离”“面对面”的远程技术服务,开展种植技术咨询服务,搭起农民和农业专家之间的桥梁,解决农民“怎么种”的问题;通过“联采联供联盟”和“电子商务平台”,搭起农民和产品经销商之间的桥梁,加上网络推广营销服务,解决农民手中的产品“卖给谁”的问题……

  2019年,“农掌门”基地实验新品种西甜瓜460余种,属国内首创,也是一地实验460种异地瓜种成功的世界首例。在这里,“农掌门”坚持实验、示范、推广三结合,最大限度降低种植风险、提升种植收益,实现西甜瓜连年优质丰产。

  在“农掌门”的助推下,蒲城县西甜瓜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18年8月,“农掌门”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创业英雄汇”节目,当场获社会融资1000万元人民币,“农掌门”品牌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

  让科技扶贫成果再扶贫

  经过近五年建设发展,“农掌门”探索出了“高校+政府+县域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农户+产品经销商”的“七位一体”助推产业扶贫模式。为使扶贫成果发挥更大功能,让更多农民朋友享受科技扶贫红利,刘志镜团队积极开展“扶贫成果再扶贫”计划,打造一批具备“可自身造血、可复制、可持续发展”三个特性的乡村企业,把科技变成县域企业发展的助推器,积极培养富民产业,实行乡村振兴。

  蒲城县和学校扶贫联帮联扶对象、陕西深度贫困县白河县的五家企业复制农掌门的经验,不仅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动了周边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