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土地流转 > 流转新闻

银川土地流转:“活”了土地 “乐”了农民

2009年02月05日 来源:银川新闻网

     近两年来,我市开始在农村尝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如今,农民把土地流转出去,自己外出打工或创业已不再是新鲜事。在此次“两会”上,如何让土地有效流转,又能让农民实现增收,也成为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热门话题。
现象:土地流转激活农民收入
    春节还没过完,良田镇魏丰村村民张贵就在金凤区千亩玫瑰园种植基地忙碌开了。张贵告诉记者,从2007年开始,他就把家里的5亩田放到了村里的“土地银行”,每亩田每年有700元的收入。他又在玫瑰园帮忙种植玫瑰,每天收入30元,一个月净收入八九百元,家里的日子越过越滋润。
    张贵所说的“土地银行”,就是魏丰村土地信用合作社。农户将土地存入土地信用合作社,成为“社员”,这些土地很快又被企业或种植大户“贷走”,用于农业项目。入社农民每亩地每年可得700元的租金,同时,企业用工时要优先考虑“社员”。
    土地信用合作社是我市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新模式。近两年来,随着我市各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土地流转速度加快,截至2008年3月底,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90348.6亩,涉及农户16650户,土地流转的程度已居于全区前列。流转的主要形式有转包、托管、出租等方式,流转后的土地主要用于发展设施园艺、养殖业和绿化等。
    通过土地流转,土地适度向龙头企业和经营大户集中,使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明显提高,实现了农业增效。此外,土地经营权流转后,农民不仅可以获得土地流转收益,“洗脚上田”的农民还可以从事二、三产业,增加收入,也必将加快城市化进程。

症状:土地流转还有哪些“结”
    政协委员通过深入调研后发现,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制约了土地经营权流转。很多农民认为,只要牢牢把握土地生活才有保障,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另外,有些农民认为土地流转就是对承包地的重新调整,怕转出后,政策一变失去承包权。
    土地流转市场体系不健全,管理机制、体制不健全,制约了土地的流转。再加上中介组织匮乏,交易市场欠缺,使土地流转的信息受阻,交易不畅,提高了土地流转的交易成本,阻碍了交易双方的积极性。
    此外,政策扶持措施不到位,影响了土地经营权流转体系建设。从我市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看,缺乏对种养大户规模经营的有效扶持鼓励、信贷支持,缺乏土地使用权贷款抵押、土地流转收益保护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政协委员指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滞后,成为制约土地流转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农民主要还是依靠土地收入来解决基本生活、看病、上学、养老等问题。土地的这种社会保障功能影响和牵制了土地的流转速度。{Npage}

委员建言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政协委员张玉宝建议,要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种类型的土地流转中介组织。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土地规模流转。建立土地流转扶持资金,加大扶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的企业、经营大户、能人,要在项目建设、资金扶持、银行贷款等方面予以倾斜,也可给予资金贴息扶持或税收减免,扶持他们不断扩大规模,提高经营效益。
    加快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缓解紧张的人地矛盾是实现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条件。要采取措施加快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向城镇居民的转化。要通过招商引资、村企合作和优惠政策,吸引工商企业投资开发农业,大力发展农村工业,为农民增加非农就业机会。
    委员陈军建议,要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力度,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机制。深入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向农村延伸,逐步弱化土地对农民的保障功能,为转出土地的农民解除后顾之忧。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