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土地流转 > 流转新闻

四川南溪:狠下五大功夫加快丘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

2009年02月02日 来源:中国食品科技网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丘区科学发展先进县,四川省南溪县针对农村基层干部、群众普遍反映的诸如农业经营机制不活、农业人才队伍素质不高、基础设施滞后、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偏低和城乡统筹乏力等新农村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狠下五大功夫,加快丘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开启了农村改革和建设现代农业的新篇章。

  一、下功夫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构建现代农业经营方式

  一是制定优惠扶持政策,积极稳妥地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管理中心,完善土地流转担保机制,鼓励业主开发。通过租赁经营、股份合作等方式,逐步让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成为农业生产新的经营主体和市场主体,把慧民农机合作社培育成全省土地流转经营的示范典型。

  二是进一步强化项目意识,重视农业项目库建设,做好项目的分析论证和立项审批工作,积极争取中央、省、市涉农项目。健全项目管理机制,确保项目工程质量,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三是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县级财政为导向、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为主体、社会多方面为辅助的农业投资机制,改革农业投融资体制,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和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外商投资农业资源开发、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基础设施建设和农副产品加工业。

  四是进一步落实政策措施,探索财政贴息有效方式,扶持产业化经营组织,重点帮助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协调解决好基地建设和运转资金等关键问题,推动徽记食品公司、富民白鹅公司、建昌食品公司、文龙药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和慧民农机合作社、邱氏蚕业合作社等专合组织快速成长。探索组建政府型担保公司和民营企业担保公司,切实解决了由于担保不足而存在的龙头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了专合组织不断规范发展。目前,全县专合组织发展到80个,发展会员16885人,带动辐射农户72259户,遍及所有产业,蔬菜、水果等农民经纪人已发展到300多人,农村种养殖大户逐渐涌现,其中川南第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大观慧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跨区域、综合型农机服务,2008年集中经营土地达200余亩。并构建了 “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的利益共同体,订单农业面积不断扩大,全县龙头企业累计带动农户8万户,签订粮油订单生产面积18.4万亩,其中优质粮油订单10万亩,白鹅、中药材和大豆基地订单覆盖率达到90%以上,被评为四川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县。{Npage}

  二、下功夫突出培育新型农民,建设现代农业人才队伍

  一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职业技术学校、培训机构、职业中介机构等培训部门,围绕豆腐干、蔬菜、畜禽、中药材等优势农业产业,大力开展生产技能培训,培养有较高生产技能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目前全县农村种养殖大户有348户、有较强市场意识的农村经纪人476人,省级优秀农村人才示范岗1人,市级优秀农村人才5人,县级优秀农村人才127人。

  二是建立和健全“定向输出、跟踪服务”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和产业链条,积极对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用工企业,外出务工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积极鼓励用工企业和培训机构开展订单培训,加大“阳光工程”、“品牌工程”和扶贫培训等就业培训力度,整合培训资源,提高补贴标准,创新培训方式。进一步完善农民外出就业的制度保障,做好农民工就业公共服务工作,建立外出农民工聚集地服务组织2个。农村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2008年,全县共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9万人,劳务收入5亿多元。

  三是针对农民工“回流”现象,积极实施“回引工程”,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手续,在土地占用、厂房租赁、用水用电、金融信贷等方面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给予政策支持。设立农民工创业园区,鼓励返乡农民工集中创业,并享受罗龙工业集中区内的一切优惠政策,给农民工提供充分发展平台。
 三、下功夫建设基础设施,改善现代农业建设条件

  一是加快“村村通”工程和通村路网体系建设,提高乡、村公路技术等级和路面铺装率。投入1.8亿元,完成建设县通乡水泥路改建工程34.4公里,县乡道连接线水泥路改建工程63公里,县乡道连接线泥结碎石路改建工程18.92公里,通村水泥路改建工程227.4公里,通村泥结碎石路改建工程174.4公里。深化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拓展“农巴”运营市场。开展农村渡改桥建设工程,实现100%的乡镇有农村客运站。

  二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与向家坝引水灌溉川南灌区规划的衔接工作,抓好一批农业灌溉、重点水库整治、渠系配套防渗、饮水安全、水土保持等重点水利工程。 2008年新建、维修整治水利工程4650处,完成渠系配套建设37.65公里,新增有效灌面0.29万亩,新增节水灌面0.89万亩,解决了1.62万人的安全饮用水问题。

  三是坚持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增值并重,避免低层次平面开发,科学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开发和治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继续抓好生态农业和农村能源综合建设,结合“一池三改”,开展人畜(禽)分离,农村垃圾、污水处理等工作,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600户,农户住房条件明显改善。{Npage}

  四、下功夫突出转变经营方式,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一是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完善农业产业化基地贷款县级财政贴息管理方式,按“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模式,扶持龙头企业建立与发展相联系的原料“第一生产车间”,蔬菜种植面积已达30万亩,其中榨菜10万亩,产值4亿元;白鹅产业实现种草10万亩,商品鹅近400万只,产值近3亿元;豆腐干产值达3亿元,大豆种植面积10万亩;水果面积12万亩,产量8万吨,产值1.2亿元;以穿心莲、南板蓝根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产值0.8亿元;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龙头企业(或专合组织)3个,产品5个,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承接产业转移,制订和出台农产品龙头企业进驻的优惠措施, 发挥罗龙工业集中区和存量土地的优势,规划龙头企业发展园区,着力引进一批竞争力强、带动力明显的龙头企业。已新引进涪陵建昌食品、宜宾华瑞食品、文明门食品公司3家榨菜加工企业。

  三是鼓励龙头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加强与大中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发展订单农业。规范合同内容,明确权利责任,提高订单履约率。采取设风险资金、保护价收购和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建立更为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08年全县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7家,新申报成功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徽记食品、金南福酒业等一批原有龙头企业增势强劲。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08亿元,其中豆腐干产业成倍增长,产值已完成3亿元,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豆制品专业委员会授予“中国豆腐干产业县”。

  四是鼓励引导多种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不断培育和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搞活农产品流通。积极探索和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等运行模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全县农村专合组织总数超过80个,农户加入率达73%。

  五是积极打造知名农产品品牌。通过举办 “豆腐干食品文化节”、“金竹西瓜节”、 “梨花节”等节会活动,重点打造 “南溪豆腐干”、“金竹西瓜”、“江源春”牌蔬菜、“蜀源”牌“四川白鹅”等特色品牌。大力引导徽记食品公司、县玉林食品厂、庶人坊等县市级龙头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着力创建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和绿色食品,注册了“好巴食”、“庶人坊”、“叶玉林”、“众喜坊”等商标,其中“好巴食”商标获得了“中国食品营养健康十佳倡导品牌”,“庶人坊”属四川省著名商标,国石主豆制品公司生产的“世界最大豆腐干”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在“四川省首届现代农业建设成果宣传月”活动中,南溪徽记食品公司荣获四川农业产业化经营十佳最具潜力企业第一名,南溪“四川白鹅”获得四川农业产业化经营魅力农产品三十强第七名。

  六是积极打造特色产业区域,大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已形成以无公害蔬菜、金竹西瓜为代表的特色蔬菜产业带,以白鹅、生猪为代表的畜牧业养殖带,以甜橙为代表的优质水果产业带,以穿心莲、黄桅子、南板蓝根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带和以大豆为主的粮油产业带。农产品品质和数量不断提升,蔬菜产业以开拓江南新区和榨菜基地为重点,新发展榨菜基地面积3.6万亩。畜禽养殖产业重点以白鹅、生猪等特色生态养殖为主,借助农综600万元白鹅基地项目,共发展种鹅8.5万只,已出栏商品鹅370万只,白鹅育种场荣获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称号。水果产业以长江沿线为重点,种植面积稳定在7万亩以上。中药材产业重点发展裴石穿心莲基地、大坪栀子基地等核心区,完成种植面积2万亩。大豆产业以大观镇、刘家镇大豆种植基地为示范,带动全县种植面积达8万亩。全县形成了15个“一村一品”专业村、85个“主导产业产值超百万元村”。{Npage}

 五、下功夫加快推进城乡统筹,繁荣农村各项社

  一是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以及和二元结构相关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各项救助制度的完善、配套,整合社会救助资源,继续加大农村社会低保、扶贫工作力度,关爱“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推进“两员两会”制度,落实“三帮”工作,以“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为载体,促进农村基层社会和谐。深入开展乡风文明“四个一”工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是做好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制定政策,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工作,妥善解决滨江三四期工程、罗龙工业园区征地后,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问题,确保农民“失地不失业,失房不失居,失家不失园”。

  三是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实施休闲农业和观光旅游开发工程,加强对云台湖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农家乐等旅游资源的开发和配套,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建筑、餐饮、娱乐、住宿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容量。

  四是重点培育人口规模上万人的中心城镇2—3个,增强重点小城镇功能,吸纳符合产业发展政策的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小城镇聚集。积极创造条件实施农村公共场所的硬化、洁化、亮化、绿化工程,建立农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集中财力打造新农村示范点2个,形成一批新农村示范典型。合理规划村庄布局,引导农民集中连片建设特色民居,提升农村整体形象。

  五是继续落实好“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农村学校基本建设投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县参合率达90%。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和队伍建设,在乡镇(村)建设高标准卫生院(卫生室)3个。坚持以人为本,继续狠抓人口与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认真兑现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等政策。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