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农业新闻 > 养殖新闻

夏季预防猪链球菌病

2019年06月06日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中国畜牧兽医报

  链球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且在生猪养殖中发生较多,具有传播迅速、混合感染严重、死亡率高等特点,对养猪业危害甚大。夏季高温多湿是链球菌病的高发季节,必须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严防该病的传播流行。

  病原与流行病学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链球菌引起的猪的多种征型疾病的总称。主要表现急性型以出血性败血症和脑膜炎为特征;慢性型以关节炎、心内膜炎、组织化脓性炎、哺乳仔猪下痢和孕猪流产等为特征。本病流行有温暖季节多发和潮湿闷热天气易发的特点,急性混合感染病例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目前,引起猪链球菌病暴发和流行的链球菌主要有C群、L群(引起败血症和关节炎)、D群(引起脑膜炎、败血症、关节炎、肺炎)和E群(引起淋巴结脓肿)。而E群链球菌引起的淋巴结脓肿最为常见、流行最广;C群引起的败血性链球菌病,危害最大、病死率高。

  病菌主要存在于猪的鼻腔、扁桃体、颚窦、乳腺等处,从病猪的脓汁、血液、脑、肝、脾均可检出本菌。未经严格处理的尸体、内脏、肉类及废弃物,是散布本病的主要因素;皮肤伤口和呼吸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有易感性,其中仔猪多为败血症型和脑膜炎型,发病死亡率最高;其次为架子猪,多表现为化脓性淋巴结炎;而成年猪发病较少。

  本病呈散发性地方性流行,在新疫区多呈暴发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本病传入猪场后,往往在猪群中可连年发生。

  临床症状

  一般可分为急性败血型、急性脑膜炎型、、慢性关节炎型和慢性化脓性淋巴结炎型(淋巴结脓肿)这四种类型。但在临床上常见的有败血型链球菌病和淋巴结脓肿两种类型,前者多见于仔猪,后者多发于中猪。急性病例常表现为败血症和脑膜炎;慢性病例表现为关节炎、心内膜炎及组织化脓性炎等。急性败血型、急性脑膜炎型和慢性关节炎型这三种类型很少单独发生,常常混合存在,或者先后发生。

  防治措施

  近年来,该病病原体对多种抗生素已产生耐药性,且在临床上出现混合感染趋向,这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平时要加强预防工作,一旦发病应及时采取隔离措施,治疗时必须早期用药,足量用药,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预防控制:平时应保持猪舍清洁、通风、干燥,加强卫生消毒,防止猪群过度拥挤,去除感染因素,减少应激反应,不要由有病猪群引进猪只。主要做法,一是定期预防注射:2型链球菌灭活苗,断奶仔猪、成年猪春秋各免疫1次,肌肉或皮下注射;猪链球菌Ftll7弱毒苗,仔猪断奶后肌肉注射。二是去除感染因素。猪圈和饲槽上的尖锐物体,如钉头、铁片、碎玻璃、尖石头等能引起外伤的物体,一律清除;新生仔猪,应立即无菌结扎脐带,并用碘酊消毒。三是采取隔离消毒措施。一旦发现本病,要及时隔离治疗病猪,尽可能淘汰带菌母猪;对污染的猪舍、猪栏、用具和环境,用优录环净、复方戊二醛、百毒杀等交替消毒;对尸体、排泄物及急宰废弃物要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急宰猪或宰后发现可疑病变的猪胴体,须经高温处理。四是药物预防。在本病流行季节,全群预防可选择复方阿莫西林+清热败毒散混饲,连用7天~10天;复方阿莫西林用量为每吨饲料添加800克,清热败毒散用量为每吨饲料添加1000克。

  对症治疗:根据不同病型对症选用敏感药物,如青霉素、先锋霉素、链霉素及复方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效果较好,同时要注意早期用药,且药量要足;若治疗时间拖延、药量不足或病情稍有好转仔即终止用药,则疗效不佳或有可能转为亚急性或慢性。

  局部处理时,对淋巴结脓肿,待脓肿成熟后,及时切开,排除脓汁,用3%双氧水或0.1%高锰酸钾液冲洗脓腔后,涂以碘酊或紫药水;同时辅以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消除炎性感染。

  综合用药时,对关节炎型幼猪,可按每千克体重青霉素钠10万单位,加适量氨基比林稀释后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5天;对败血症型或混合感染型病例,应早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青霉素钠每千克体重8万单位,链霉素每千克体重20毫克,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待体温恢复后,应继续用青霉素2~3次;伴有咳嗽气喘者,肌注硫酸头孢喹肟,用量为每公斤体重0.1毫升,每天1次,连用3天~5天。或者使用0.5%诺氟沙星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5毫升,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5天。

  对脑膜炎型病例,首选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10毫克~15毫克,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5天。

  在肌注药物的同时,对上述病猪及全群猪只,可在饲料中添加复方阿莫西林+清热败毒散,连续饲喂7天;在饮水中添加达安,连用7天,以巩固疗效,促进患猪康复。刘国信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