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乡村旅游 > 乡村风情

东海之滨看美丽乡村:有“颜值”更有“内涵

2019年05月11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范宇斌 李贝妮|

  

  图为:方家渔村云雾缭绕 三门县委宣传部供图 

  春光明媚,行走三门湾畔,宛如人在画中游。远处青山葱茏叠嶂,路旁植被葳蕤,河道弯弯,流水潺潺,美丽乡村星罗棋布。今年“五一”假期,浙江多地美丽乡村再掀“美丽经济”。

  

  图为:花桥镇S湾打造“海上田园”摄影小镇 三门县委宣传部供图

  “乡村热”的背后,源自于该省多年来循序渐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而今,在东海之滨的浙江省三门县,当地正从规划、建设、管理、经营等四个方面,持续对美丽乡村进行创新和完善,实现美丽乡村有“颜值”,更有“内涵”。

  乡村面貌亮新颜

  从甬台温高速三门出口向东不到2公里,一株昂然挺立的百年古樟矗立村口,这是三门县有名的“盆景村”——海游街道前郭村。

  行走其间,一处处品种各异、造型别致的盆景相继入眼而来,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处处皆盆景,勾勒出美丽乡村的别样景致。

  

  

  图为:海游街道前郭村处处盆景 三门县委宣传部供图 三门县蛇蟠乡,是中国第一部国际获奖电影《渔光曲》的外景地之一。

  

  曾几何时,此地空中蜘蛛网般交织着的线网,道路边杂乱无章的废物堆……借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如今漫步渔光曲路,一面面海文化元素的壁画跃然于墙面,一条条花草点缀的彩色渔船静“坐”于路边,一幢幢海岛风情的“浙派民居”排列于路两侧。

  

  图为:前郭村盆景交易市场一角 三门县委宣传部供图

    “镇域就是一个大景区,每一寸土地都可以成为景观。”蛇蟠乡党委书记陈红琴表示,建设美丽乡村已经深植到每个村民内心,催动着大家共享共治。

  “以前这里环境差,很多游客都选择去更好的饭店吃饭,现在店铺环境好了,环境也更美了,我们生意也越做越红火。”村民李建周在岛上开了8年饭店,他笑着说,家乡蝶变后,老百姓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图为:蛇蟠乡整治对比图 三门县委宣传部供图

  农旅融合促增收

  乡村刷新“颜值”,变现“美丽经济”。

  “五一”假期,三门县花桥镇方家渔村村民忙得不可开交,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客人到我们村,一是呼吸新鲜空气,图个清静自在。二是吃点新鲜蔬菜和小海鲜,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房间打扫干净,准备最新鲜的食材。”村民施满昌忙碌并快乐着。

  在方家渔村,不仅有一饱眼福的山海风光,还有一饱口福的海鲜美味,更有别具一格的渔家风情民宿。这个假期,该村6户42张床位的民宿预订一空。

  花桥镇依托当地丰富的山、水、滩涂资源和文化底蕴,围绕“一果”“一鲜”“一画”,融入摄影、“水产+柑橘”特色产业等元素,正打造“海上田园”摄影小镇,撬动“乡村振兴”的经济支撑点。

  无独有偶,横渡镇岩下潘村也想着法子让“美丽生态”变身“美丽经济”。

  该村依托当地自然条件和生态资源,打造潘家小镇,发展集吃住玩为一体乡村旅游点,六十多户村民陆陆续续参与进来,并形成了自己的经营管理模式。目前,每户年收入达10至20万元。

  近年来,三门县不断打响“鲜甜三门”金名片,使得县域宛若“大景区”,美景“吸睛”更“吸金”。数据显示,2018年,该县接待国内外游客433.3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7.6亿元。

  文明花开润人心

  富了“口袋”,也要富“脑袋”。

  记者在三门多地乡村发现,随处可见的“文化墙”,生动形象的图画,把文明乡风“种”进农民心田。

  “近几年,村庄不但颜值‘靓’了起来,村风更是‘亮’了起来。”说起这几年乡村的变化,老百姓纷纷赞不绝口。每当傍晚,各村文化礼堂总有村民进进出出,跳排舞、打篮球、看节目,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让乡村热闹,让人心温暖。

  近年来,该县以“道德红榜培育文明乡风、文化礼堂凝聚文明乡风、古今乡贤助推文明乡风、双百结对共创乡风文明”四大载体,推进“精神文明之花”在乡野村落美丽绽放。

  在三门,最为老百姓津津乐道的,就是登上“道德红榜”。

  近10年来,该县先后评选出5000多名村级、1300多名镇级和200多位县级红榜人物,送出动态红榜460多张,涌现出“诚信老汉”梅光汗、“救人英雄”陈立兴、“熊猫侠”卢永军、“感动中国”候选人何小川等先进典型,“最美”正能量通过“有礼”持续传播,写就美丽乡村“新一景”。

  (中新网台州5月3日电 见习记者 范宇斌 通讯员 李贝妮)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