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乡村旅游 > 乡村风情

央广网“双引擎”

2019年01月15日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月14日消息(记者李竟成、晁向荣)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把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巧妙融合,让乡村旅游发展迅猛的同时,也让乡村环境和农民生活得到大幅改善。江西省各地积极推动农村环境整治,着力发展特色观光产业,以此带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效果显著。

  眼看就要过年了,新余市分宜县凤阳镇大路边村村干部带领村民铺草皮,修池塘,村民的房屋也被粉刷出鲜艳的图案,远远望去非常醒目。

  2018年6月份以来,镇里征集村民意见,将空心房、违建房和危房拆除,原本拥挤不堪、前屋挨着后墙的村子骤然变得宽敞了。

  凤阳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钟升:我们本着“既要有风景也要有丰收”的初心,全力推动我们镇的“建三园”工作,规划好,设计好,既要有人居环境的改善,也要有群众收入的增加。

  镇里请来了专家,将村民房前屋后清理出来的空地合理规划布局,不仅种上了果树蔬菜,有价值的古建筑还被规划建设成青少年研学基地,这个项目让村民钟志蓉有了家门口就可以赚钱的憧憬。

  钟志蓉:草坪铺起来了,房子也都刷的很漂亮,应该会吸引很多家长或者学生来这里参观或学习。我准备在家开个小卖部,可以赚点钱贴补生活。

  临近的仙女湖区钤阳办事处、渝水区界水乡等地将田园风貌、古村古迹、乡愁记忆融入规划设计,各村因地制宜,减掉废旧房屋,加上特色元素,不仅改善了村民的人居环境,各村发展乡村旅游的特色也更加鲜明。坐落在仙女湖畔的钤阳办昌田村、白田村古樟掩映、碧水环绕,吸引市民垂钓休闲;界水乡依托近郊大力推广有机蔬菜,成了市民热捧的“菜篮子”基地;穑诞村向日葵、西兰花将产业变景观、田园变花园。

  新余市委农工部新农村建设科科长王翔: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很关键的一方面。只有走好这一步,才能吸引更多农民留在农村,生活在农村,在农村发展产业,实现共同富裕,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农村。

  在前些年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新余市合理运用“加减法”,进一步破解农村有新村无新貌的状况,各村杂乱无章的空心房、危旧房、违章房改造成了菜园、果园、花园,不仅提升了颜值,还塑造出了不同的村庄气质,探索出美丽乡村江西样板的新余模式。

  村里的环境治理好了,自然可以吸引人们来休闲旅游。这也是江西近年积极推动的一件事,当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党委委员、副厅长万国根:从2009年到现在,全省规模以上休闲农业企业总数从105家增长到5000家;农家乐经营户从312户增加到2.43万户;年接待游客人次从不足1千万人次增长到7千余万人次;休闲农业从业人员从5万余人增长到110万余人。

  与此同时,江西省还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组织开展人才培训,举办近500个农事节庆活动,积极争取财政扶持资金,促进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吸引更多的人前往农村旅游。2018年,安排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2105万元,用于2017-2018两年创建的省级美丽休闲乡村、星级农家乐、十佳休闲农庄及产业提质升级项目的奖补;2018年安排省级财政资金3000万元用于省级田园综合体创建。

  在以推动农村环境整治促进乡村旅游的同时,江西还在不断摸索通过现代农业、智慧农业吸引更多游客的“眼球”。

  走进南昌溪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产业园区,一座造型古朴的建筑映入眼帘,这是园内的一大亮点——农博园,农博园建筑主体已经完工,正在进行绿化和室内装修,计划今年5月份对外开放。农博园展馆是中国农业展览馆的分馆,它的建成将弥补南昌市职业农民培训的空白,主要功能是承接农业展览服务、农业科普教育、创意农业体验,充分将“农文旅”相结合。

  溪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产业园区综合协调部负责人夏鹏:用农业技术吸引游客,同时部分项目有相应的产业,包括采摘和互动体验等。

  在江西铭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智慧农业基地,12米高的种植大棚正在加紧施工,今年上半年将全部完工。基地引进荷兰的种植模式,大棚内一年四季有菜,一年四季有果,让游客在参观体验中感受现代化农业的种植方式。

  铭辰公司南昌项目负责人李岚:棚子里采用智能卷帘、遮阳、翻窗的采光系统,有控温设备,采用智能化控制,里面有生物治虫,机器人采摘,利用水培摘植,可以长期生长,是一般大棚年产量的四到五倍。

  以环境促旅游,以特色带旅游,如今江西的乡村游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一张名片。截止目前,江西省共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4处,有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16个、中国秀美乡村24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园区)89个。今后,江西省将通过建立江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行业标准体系,丰富休闲农业产品体系,促进休闲农业智慧化。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