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农业新闻 > 致富快车

“双新双创”之花盛开在南京乡村

2018年11月15日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内容

 本报记者 陈兵 李文博

  钟阜龙盘,石城虎踞,六朝古都南京自古地灵人杰。进入新时代,南京美丽古都与创新名城两张名片交相辉映,撬动起农业的内涵与外延也在持续升华与拓展。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南京将培育和引导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提上新的发展高度,促进农业在创新中发展、在创新中融合,成果颇丰。近日,记者在南京城乡采访,所到之处,“双新双创”亮点频现,不由感叹,创新名城果然名不虚传!

  新主体:十步香草“才”满园

  农业创新发展,人才是关键。对此,南京市政府专门出台了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的政策文件,内容细化到返乡下乡人员子女的就业医保问题,求才之心可见一斑。

  政策指挥棒成了“风向标”,大批有才之士争相涌入。黄少敏,东京农业大学博士生,2016年带着她的“气雾栽培”“互联网+农业”走进南京北郊八卦洲,50亩地有超过200亩的产出,这一切都是由计算机进行自动化控制的。

  黄少敏的团队专攻有机绿色食品栽培技术,综合运用立体式气雾栽培系统、智能计算机控制系统、太阳能发电系统、雨水收集过滤回收系统、自动开窗调节温度系统、永久防紫外线无滴膜等多项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设施设备,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全新的、新型智能化农业生产模式。

  “在这里,生菜、水果小黄瓜、圣女果摘下来就能直接吃,品质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黄少敏自信地说。

  而在江苏艾津农业科技服务公司,有着一群高素质的植保队伍,在28名一线农技人员中,有14名研究生、5名农艺师,秉承“绿色植保、理性农业”理念进行稻、麦全程全承包式植保专业化服务,通过这支一线农技团队实时、针对性地制定并落实解决方案,最终实现农药的精准、减量使用,防治效果提高10%、农药使用量减少30%以上的目标。

  种了20年竹子的“乡土专家”高山虎做梦都没想到,自己现在成了“香饽饽”。为了能少亏些多赚点,高山虎自己研究出了竹笋反季节上市的技术,秋冬季节用竹叶、农糠等覆盖竹地的办法,利用农糠的散热为竹笋保温,控制好用肥、温度、湿度,成功培育出反季节的早园笋。竹笋提早到元旦前上市,竹笋不仅产量高、品质好,而且价格高、效益大增,达到了每亩产量2100公斤、产值3.23万元的高效益。

  “市里的农业专家都认可这技术,最近每天都有人过来请教,我从来没有这么自豪过。”高山虎说。

  退伍军人秦俊创办的秦邦吉品农业开发公司,有1万多名忠实粉丝,其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是亚洲唯一一家获国际公认的Demeter认证企业;外籍农民马克斯用德国农业方法进行种植,主打有机,透明式厨房,游客可以看到食物加工全过程;“90后”大学生孙艺轩,成了养蜂人,将蜂蜜卖向全国,带动500多名农民就业……土专家、大学生、科技人员、退伍军人纷纷加入农创项目,一派熙熙攘攘盛景。

  新业态:灿若繁星吸眼球

  都说农村电商好,眼大腿短够不着;上面扎推下农村,下面还叫通不了。面对农村电商的“肠梗阻”问题,南京汇通达网络公司把准“最后一公里”脉搏,从乡镇一级传统夫妻店着手,提供“5+”赋能,“+工具”“+商品”“+金融”“+社群”“+活动”,让农民顾客“买得好、少花钱”;通过“5帮”富农服务,帮卖特产、帮找工作、帮装光伏、帮送快递、帮租房地,让农民“卖得好、多挣钱”。

  汇通达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手段赋能乡镇店,构建生态圈,做大农村流通的“产业路由器”,将夫妻店打造成促进镇域经济内生成长、良性发展的“造血机”,进而构建农民致富的“新商路”。

  抓住市场痛点,自然备受市场青睐。汇通达经营范围现已覆盖全国20个省份、1.7万多个乡镇,累计发展并服务10万多家乡镇夫妻店(汇通达会员店),同时还带动了50万农民创业、就业,服务网络惠及7000万户农民家庭,覆盖3亿农村人口。

  想吃饭店大餐了,太贵怎么办?巴布洛的新模式探索开创了农业三产融合、农产品营销线上线下融合和云、网、端融合的新业态,通过整合基地生产中心、中央厨房生产中心、物流运输中心、信息技术中心、客户终端体验中心,建立了面向终端客户的云厨1站社区体验店。来上云厨1站,“中央厨房”帮忙配好菜,顾客只要在家按照说明操作,就能成为大厨。作为深入社区的连锁配送终端,市民可以在“云厨1站”的线上商城任意挑选商品,到社区门店提货,实现生产与消费的无缝对接。

  新模式的出现,通过互联网化解决产销的问题。通过预定制和VIP制的方式,来解决产销匹配的问题。通过建设标准化的工厂,来解决供应链增值的问题。通过社区门店的形式,直接对接家庭,解决农户收入和家庭食品安全的问题。通过农户制定企业标准,去推行标准化、推进农产品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的问题。

  目前南京市内有240多家线下体验终端,单店日平均营收5000多元,年销售额达5亿余元,直接带动1000多人就业,解决30万户家庭、100万人口的菜篮子和食品安全问题。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在南京市江宁区溪田田园综合体,可以看到良田沃土、阡陌纵横、湖光山色,辛勤的庄稼人、美丽的村庄、现代化的生态农业园,在这里能触摸到那种家乡的“田园诗梦”和美丽乡愁。

  溪田生态农业科技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于秀梅说,作为南京市唯一田园综合体国家级试点,溪田综合体以农为本,将全区分为田园新社区、农业发展区、景观核心区、休闲体验区、商住配套区五大功能。一方面紧盯城市人口需求,彰显园区生态优势,生产城市人需求的安全健康农产品;同时,紧盯城市人口休闲新需求,大力发展农业体验、农业休闲游等,推动城乡的深度融合。

  新平台:高级“样板”树典范

  今年是南京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十周年,十年,见证了白马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飞跃。

  白马也曾因单纯蓝莓黑莓种植而败北,但它没有放弃,不断推陈出新,向深加工科技含量产品转化,再到三产融合发展,白马园区逆境重生。

  十年来,白马园区坚持“农业科技创新+产业集群”发展,以生物农业、食品加工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步成形,现已建成黑莓、蓝莓、有机农产品等特色产业基地11.5万亩,2017年累计实现产值200多亿元,构建了集研发、种植、加工、装备制造、销售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条。

  未来5年,白马园区将重点探索绿色智慧农业发展模式,努力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农业科技成果研发与推广应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创出特色,向全国农业排头兵进发。

  与之相比,不得不说南京国家农创园有着高起点的先天优势。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农业科创中心,南京国家农创园自诞生之初就肩负使命,打造中国的“农业硅谷”、让农业绽放“科技之花”。

  南京国家农创园成立之初便以“一核心多基地”的标准打造。核心区科创中心分为研发高地、科技服务平台和总部经济区三大板块,以技术研究、高端服务和农业总部经济聚集为主要功能;“多基地”即多个科技成果孵化、中试、产业转化基地。园区按照绿色发展要求,将主攻生物农业和智慧农业,打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全要素、全过程、全产业链公共服务平台,努力做“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与服务解决方案的提供者”。

  农创园针对性规划建设了科创中心、孵化中心和交易中心三大板块,有成果的人来园区,可以找到企业对接和资金合作;企业来能插上科技的翅膀;创新创业者来了能找到具体项目,最大限度缩短创新链条,提升转化效率。

  与普通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不同,农创园是一个“双创、开放、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将能够及时发现、响应和解决现代农业产业科技问题,全面为新农民、新主体、新农人提供创新创业服务,还将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向所有产业主体推动技术开放,推动平台、数据和服务体系共享,作为中国农业改革创新的一块“试验田”,必将有更多现代农业科技在这片沃土上开花结果。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