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农业新闻 > 致富快车

浙江常山县油茶产业发展观察:油茶富民香飘神州

2018年11月13日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内容

油茶富民香飘神州

——浙江常山县油茶产业发展观察

   本网记者 刘振远

  一滴山茶油,炒香千家菜!山茶油不仅色亮、味香,更因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每当提起山茶油,总是绕不过常山县。这座位于浙江西部、钱塘江源头的“国际慢城”,山清水秀、宜居宜业,全县油茶种植面积达28万亩,年产山茶油3100吨、油茶籽5000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浙江省首位,被赞誉为“中国油茶之乡”“浙西绿色油库”。

  作为我国传统食用油,“常山山茶油”区域品牌如何焕发出新的光彩?县委书记叶美峰说,我们将发展油茶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建设“一区两园四中心”,即全国经济林区域特色品牌建设试点区,国家油茶公园、常山油茶产业园,全国油茶交易中心、价格指导中心、集散中心、油茶文化中心,构建三产融合的全产业生态经济链,以实现产业优、生态美、百姓富的统一。

  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全产业链提升增值空间

  一本《古法榨油技艺》,记载着“常山山茶油”的往昔。常山种植油茶,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碾粉、烘炒、蒸粉、包饼、叠龙、撞压、过滤……古法山茶油,蕴含着劳动人民勤劳果敢的品格,舒爽着一方百姓的味蕾。

  而今,古法换“新颜”。在浙江常发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的展厅里,金黄透亮的山茶油身“披”精美包装,价格在几十元至上百元不等。

  浙江常山油茶基地

  展厅的墙上挂着一个电子触屏,可以查看每一瓶山茶油的产地、检验、物流等信息。这是常发公司建设的产品追溯数据中心,只要扫一扫瓶外包装上的二维码,这些信息也会在手机里显示出来。

  公司总经理祝洪刚介绍:“我们同周边的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建了6万亩种植基地,还自建了1万亩基地,实现标准化栽培;并运用现代化物理压榨技术,将山茶油进行精深加工和精细包装,提高产品的质量与市场价值。”

  而在常山绿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油茶摇身变成了茶皂素和混凝土引气剂,多功能综合开发让传统林产品在更多领域体现出经济价值。

  “以前,山茶油是‘下里巴人’,寻常百姓家里随处可见;现在,我们将其打造成‘阳春白雪’,定位高端消费市场,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在副县长戴根林看来,“培育好龙头企业,多功能开发油茶深加工产品,是将传统山茶油打造成现代产业的可行之路。”

  浙江常发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常山山茶油”灌装生产线

  近年来,全县培育油茶加工企业、合作社70余家,加工产品除精制食用油外,还研发生产出茶皂素、引气剂、化妆品用油等5大类16个系列,并建成从基地到餐桌的“一瓶一码”追溯体系,大大拓展了产业链下游的增值空间。

  而在产业链上游,优质品种是“常山山茶油”品质不凡的另一个缘由。

  走进常山油茶研究所——这座建立于1963年的浙江省首个油茶专业研究所的良种繁育基地,喷灌、感应器等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应用物联网技术,只需下载一个APP就能实现光、热、气、水、肥的全程监控。

  “我所自主培育的‘长林’系列油茶新品种产量高、品质优,很适合常山的水土。”研究所负责人俞春莲介绍,“依托这一品种,全县实施低产老茶林改造和高产新品种推广,优良品种种植面积已占全县油茶面积的54%,大面积提升了山茶油的质量。”

  上下游一连通,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逐渐成熟。油茶不仅是当地农民的致富果,还成为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闪亮“名片”。

  从卖茶油到卖旅游:三产融合打造“绿富美”乡村

  常山县芳村高速公路出口,格外引人注目:竹简造型的雕塑,镌刻着《本草纲目》里对山茶油的描述,雕塑下横卧一块长石,“中国油茶之乡”几个大字雕镂其上。

  浙江常山国家油茶公园入口

  沿“油茶大道”驱车向西,路两旁绽放着红花油茶,仿佛在向游人招手。来到位于芳村镇大坞蓬自然村的油茶公园,2.2万亩油茶树将绵延的山岭染成翠色。山脚下,游客不仅能在步道徜徉,畅享青山绿水,还能品读一面面历史文化墙,追忆油茶厚重的往昔。

  这些,都是“常山国家油茶公园”的景观节点。“公园集油茶种植、生产、科研、休闲于一体,面积约5.1万亩,已经建成一条长约18公里的油茶主题风情景观带。”县林业局局长胡乾平介绍,“通过打造国内首家油茶公园,我们实现了从单纯卖油向卖‘游’的转变,将‘环境优势’转化成为‘生态红利’。”

  浙江常山国家油茶公园游步道

  “活树变活钱、叶子变票子”,是新昌乡黄塘村发展“油茶+旅游”实现增收致富后,当地流传的一句佳话。利用得天独厚的油茶林资源,黄塘村从林权制度改革入手,将林权作价入股、吸引工商资本,注册成立旅游开发公司,推行“公司+集体+林权+旅游”运作模式,建成了山顶森林古道、八面山漂流等景点。

  78岁的村民陈文华,自家种着40亩油茶,还在旅游公司打工,一个月能得到3000多元的工资。“现在村民们都过上了好日子,去年村集体收入接近300万元。”村党支部书记廖红俊告诉记者。

  浙江常山国家油茶公园黄塘村景点

  胡乾平说,围绕油茶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有力促进了三产融合以及“产文景游”深度融合,既保护生态,又富了口袋,“绿富美”的乡村在常山越来越多。

  从做产品到做模式:交易中心占据行业制高点

  今年5月,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从浙江大学传来:由浙江大学和常发公司研究提供的《美国食品化学法典(Food Chemicals Codex, FCC)油茶籽油标准》已获美国药典委批准发布。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胡江滨对此作出高度评价:该标准的发布实施为油茶籽油提供了国际权威性真实性检测方法,将使我国油茶籽油的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

  在县油茶办主任徐俊看来:“这是县里推动油茶产学研结合的重大成果,也是我们引领油茶行业发展的一个标志性成绩。”

  油茶果

  从提供优质产品到引领行业发展,常山迈出了许多坚实的步伐。来到县新都工业园区,一座占地117亩的全国油茶交易中心即将建成。该中心设有原料交易、苗木交易、展示展销等11个区块,集合展示、交易、结算、物流、信息、研发、会议等多项功能。

  “建设全国油茶交易中心,有利于促进油茶产业集聚,助推产品流通和产业升级。”徐俊说,“还为农民就地打通了销售市场,他们只需种植好油茶树,收入就有稳稳的保障。”

  在传统的物理性交易平台之外,常山全国油茶交易中心还积极引进线上的金融性平台。今年以来,县油茶交易中心专班已走访沈阳、上海、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和本省等7个地区,到20余家企业考察对接,最终选择东海商品交易中心开展合作,5月下旬双方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目前,《东海—常山木本油料运营平台建设可行性方案》已经通过专家评审,正处在组建公司的关键性阶段。

  油茶花

  “虽然已是全省茶油产量第一大县,但未来我们不能单在量上占优势,更需要在模式上占据油茶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戴根林告诉记者,“交易中心建成后,油茶相关产品的价格将在这里形成,油茶大宗货物集散、金融交易、文化交流也都在此进行。”

  事实上,常山建设“一区两园四中心”的发展战略已经初见成效。最终建成中国油镇的“常山梦”,已然不远!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