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新闻中心 > 乡村新闻

一个城中村拆出100个百万富翁

2009年12月25日 来源:长江商报 作者:何辉 姚德春

  当一个农民告诉你他很有钱,或许你会认为他是个暴发户,当同一个村的一群农民告诉你,他们都是百万富翁,你相信吗?

  武汉市洪山区红霞村,就是一个家家户户“不差钱”的村子。在这个有着1252户村民的“城中村”里,资产过百万元的家庭就多达100余户,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三套以上的房子,不少家庭仅靠房租和一份象征性的工作,每年就能轻松入账四五万元。

  本报记者何辉姚德春

  一夜之间,冒出来百余个“百万富翁”

  “大妈,请问这里有空房出租吗?”12月18日上午,在武汉科技大学黄家湖校区附近的红霞新村小区门口,正准备出门买菜的张红英,碰到一中年男子想租房。

  “有哇,你需要什么样的?我家还有两套空房没人住呢。”

  “面积要大一些。”

  “那正好,我家那两套空房都是130平方米的。”说着,张红英收起挎在肩上的环保布袋,带着中年男子返回小区去看房。

  57岁的张红英在红霞新村有三套房,一套是一栋约200平方米的两层小别墅,这是她和儿子儿媳的住房。另两套房都是130平方米的小高层楼房,一套在9楼,一套在7楼。

  拥有这三套住房,张红英没有花一分钱,都是村里给村民盖的还建房。在红霞新村,一期和二期共有两层的联体小别墅141栋,11层的小高层15栋。“在我们这里,基本上每一户家庭都有三四套以上的住房,最多的还有七八套呢。”

  在红霞新村周边,新开发的商品房均价在2400元/平方米左右。若按此价格计算,张红英家仅房产一项资产就有百万元。红霞集团财务室主任熊道贵说,目前,红霞集团的资产总额达到2.1亿元(不含还建房2亿多元的投入)。根据他的预估,在该村村民中,家庭资产总额过百万元的至少也有100户。

  拆一还一,旧房子换来新别墅

  “实际上,开发还建楼,也不是村里出的钱。”在张红英自家住的那套小别墅里,客厅是一台42英寸液晶电视,旁边是米黄色真皮沙发,楼上楼下两间书房分别配备一台大屏幕电脑。张红英说,不算添置家电和家具,这套房子的装修就花去了10万元,“这都是享‘城中村’改造的福。”

  在5年前,红霞新村这片240亩的土地还是一片荒芜。村民们跟全国很多地方的农民一样,他们靠祖辈传下来的手艺,靠种田养家糊口。

  “那时一家人辛苦一年,收入也就六七千块钱,除了买种子、肥料之外,剩余的钱就只够糊口。”说起往事,张红英觉得很愧疚:她的婆婆因中风瘫痪在床,但家里就是拿不出钱为婆婆看病。

  2004年,赶上“大学城”建设,在政府的协调下,红霞村2900亩地被征用。对于因征地拆迁失去住房的村民,红霞村按照“拆一还一”的原则向其提供还建房,至此,张红英家被拆的那个两层400多平方米的旧楼房便换来了三栋大房子,而她也摇身一变,由农民变成了城市的社区居民。

  住进了城,觉得马桶没茅厕方便

  没有了土地,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牛耕劳作,生活对张红英来说是个全新的开始。“刚开始很不习惯。”

  以前农村的厕所,大多是在房子旁边用几块木板搭建而成的茅房。住进还建楼后,张红英一家用的是坐式马桶,张红英还是在儿媳的指导下才学会怎样用马桶,“我还是觉得没有以前的茅厕用着方便。”

  还有热水器。以前农村洗澡都是在自家大锅里烧热水,用的是大澡盆。但搬到新楼后,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一开始,识字不多的张红英硬是搞不清楚该怎样操作。

  不过,一段时间之后,张红英就适应了城里的生活,而且还觉得住在城里就是比农村要好。“你看,小区里都是柏油路,再不用担心脚上沾泥巴;每家都有防盗门,小区还有保安值班,也不用担心被盗,不仅过得安心而且舒服。”

  到了晚上,要是没什么事做。张红英就会跟隔壁大妈一起,相约来到小区的老年活动中心学跳舞,交谊舞、老年迪斯科什么都学,“最近我们还在学练瑜伽呢。”

  洗脚上田,农民开起了私家车

  “虽然我们不再穷了,但也不能坐吃山空。”跟过去相比,房租是如今张红英的主要收入。

  自从“大学城”搬过来之后,原本偏远的红霞村就变得热闹了起来,很多生意人看中了这块有几万名大学生的“宝地”,纷纷来此租房。

  张红英将两套在小高层的房子简单装修后,一套按一个月700-800元的价钱出租,这样,她不再当农民,改做起了“包租婆”,加上她每个月可领取600多元的养老金,“每个月最少有2200多元。”张红英的丈夫在黄家湖大学城内担任绿化工,每月收入1000多元,儿子给人开车,一年下来全家人的收入差不多有四五万块钱。

  手里有了钱之后,想自主创业的年轻人多了起来。张红英带着记者来到村民刘锐家时,刘锐正提着水桶冲洗自家的农用货车。他今年30岁,前些年中专毕业后就到东莞打工,但几年下来也没存下什么钱。城中村改造的补偿到位后,刘锐与亲戚合买了一辆农用车,专跑建材运输,每月收入差不多有七八千块钱。

  刘锐说,为帮村民创业,村里相继组建了“906公交车队”和“红威运输公司”,以及混凝土搅拌站。这些车辆绝大多数都是村民个人所有,村委会只是负责管理。

  “或许明年,我还会买一辆私家车。”刘锐说。2006年红霞小区一期交房后,村民拥有私家车的数量大约30辆,短短3年的时间,村民私家车的数量已经暴涨至100多辆,价值三四十万元的中高端轿车很常见,甚至有人开起了价值近百万元的高档轿车。

  生活好了,村里女孩不愿嫁“城里人”

  自从红霞村富起来之后,婚嫁习俗也在悄悄地在改变。

  张红英说,在以前,村里的姑娘都想嫁到城里去,因为城区的生活条件好,她们不想留在农村过苦日子。但自从“城中村”改造后,村里的男孩子一般不想娶武汉城区的女孩;女孩也一般不想嫁到武汉城区,“因为我们现在觉得,住在村里要比住在城里幸福得多。”

  住在张红英家隔壁的陈大爷,儿子今年初刚刚结婚,新娘就是本村人。陈大爷自家在还建小区分到了5套房子,加上儿媳妇陪嫁过来的一套房子,他们一家就有6套房子。

  “有时跟老伴开玩笑说,什么时候我们两位老人都走了,这6套房子都是儿子儿媳的,就算他们没有工作,光收房子的租金就够他们生活了。”陈大爷说,如今的红霞村,很多年轻人都不愿到中心城区生活,因为他们觉得在城区买房太贵,每月还房贷又太累,还不如住在村里实惠。

  在红霞新村,一共有这样的联体小别墅141栋,11层的小高层15栋。本版图片本报记者孙辰实习生李飞彪摄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