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新闻中心 > 乡村新闻

村民全住石板房 河南最大石头村藏隐山林

2009年12月24日 来源:中国网

  中新网淅川12月23日电(记者师红垒)24个小组的村民基本上居住的是石板房、500余家近2500间、建筑面积约50000平方米。土地岭民俗村位于淅川县盛湾镇土地岭村,是中原地区范围最大的石头村。

  民俗村古建筑始建于清乾隆24年(1759),距今有250年历史。有一碑刻记载,一个名叫胡华启的老人把一家人从武昌省大冶县换阴桥山下庄迁到河南北邑成南兴化寺地方定居(清代时土地岭属兴化寺管辖),利用已掌握的建房技术开始建造石板房,并在这里勤奋劳作、繁衍生息。以后历代均有扩建。这里的岩石大多是起层的,且较为均匀,人们比较容易撬起作为建房的材料,丰富的自然资源为规模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远远望去,民俗村仿佛一座石头城堡。石板房大多是用石板地基、石板墙、石板瓦纯石板建造,依山势、依地势而建,错落有致,有一种和谐恬静之美。根基用最厚的石板铺垫使其牢固并防水防潮,墙体用较厚的石板压缝交叉砌成坚固耐用,屋顶用较薄的石板从下到上叠压着平铺以利雨水从房坡上顺流而下,看上去似鱼鳞状。室内以穿斗式木梁架为支撑。门窗多有雕刻,门窗之上设有天窗以利通风采光。建筑样式随意自然,单间、多间相互衬托,三合院、四合院交相辉映。有的视山坡的陡缓,分层筑台在台地上建房;有的在地势不平的地方,采取层顶等高而地面不等高的办法建房;有的干脆后墙紧靠陡峭的崖壁,三边以石头砌墙,以扩大使用空间。按堂屋、卧室、厨房、畜圈、贮藏间等使用功能不同,各自的空间自有分隔,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墙体可用毛石块堆砌,也可用加工精细的石片石砖砌筑,或可用黄泥巴或自烧的白灰勾缝。石板房石墙石瓦,质朴简洁,造价低廉,经风耐雨,保存完整,古貌遗风,十分独特。

  辅助建筑也以石头为主,石厨房、石牲畜房、石路门、石院墙、石台阶、石厕所、石桌、石櫈、石槽、石磨盘、石臼臼、石桥等随处可见,连山地的护提及道路全是用石板建造的。参天古树散落其间,宛如一副精美的山水画。

  碧绿清澈的可浪河环绕着古村落。东西对侍的高门山、歪倒山护卫着古村落,其上分别各有一座山寨,寨墙蜿蜒起伏盘旋于山顶,寨墙保存得比较完好。寨内分布着60多座石板房房址和一座关爷庙。凝聚着土地岭村民勤劳与智慧的英雄渠,像一条玉带萦绕在山间,绵延31华里,为人畜饮水、灌溉农田提供甘甜的泉水。利用充足的水源和特殊的地势建造了两座发电站,年产效益50多万元。一座三进院12间房舍的古建筑群——通岳观点缀于民俗村中心、英雄渠旁,砖雕、石雕、木雕栩栩如生,蔚为壮观。

  青山绿水、绿树成荫、溪流潺潺是民俗村独有的自然资源,古朴典雅的古村落、巍峨屹立的古山寨、玲珑精巧的古庙宇、苍劲挺拔的古树木、萦山环绕的英雄渠、绿色环保的发电站极大地丰富了民俗村的文化内涵。

  土地岭民俗村是中原地区比较罕见的传统古民居建筑群,是豫西南珍贵的民俗文化旅游胜地。民俗村与自然环境的巧妙结合,对地域条件的适应和自然材料的运用,真实地反映了由于地域特色、民族风俗甚至人们的智慧和才能等所凝聚成的鲜明个性和特征。是中国传统居民群落的代表,具有重要的建筑文化、战天斗地的精神文化和重要的历史文化等价值。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