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新闻中心 > 土地新闻

长子城东新区:土地是否"撂荒"起争议

2009年12月17日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山西讯:记者乔文东土地被征用后,因没有及时建设而导致荒芜,由此引发的问题当地村民提出了诸多的质疑,就此事,《中国报道》记者前往了当地进行了调查采访。

  "自2003年4月份以来,丹朱镇同富村村民的人均耕地从每人0.6亩减至现在的0.1亩,土地被征后,反而被长期撂荒,而现在的村民又无地可种、生活窘迫,村里的多数青壮劳力只能靠外出打工来维持家里的生活。"丹朱镇同富村村民高某告诉记者。

  高某还讲:"2003年以前,村里共有2470多人,农民承包土地约有一千五六百亩,集体耕地300多亩,果园地100多亩,共计2100多亩。

  "长子县国土资源局在给《中国报道》复函中称:2003年第一次征用同富村土地205.18亩,2007年第二次征用同富村土地543亩,两次共计征用同富村土地748.18亩,并非村民反映的政府征用该村土地近2000亩。

  沿神农路自北向南行,在神农北路的右侧,记者发现,一片土地由于长时间未耕未建,已被杂草所覆盖,随行的同富村村民对记者讲:"这块土地2004年被征用,据说是准备卖给当地一开发商做房地产的,但截至现在还没有建设,村民们多次想耕种,政府反而阻止不让。

  村民杨某引导记者来到了另一块荒芜的地块,这块位于霍尔辛基煤矿新建办公楼与晋丹嘉园住宅小区之间的土地,也是荒草丛生,杨某讲:"这块地已征去3年多了,原来是我们村民的口粮田,现在就这样荒了,村民们心痛啊!"在南刘村村口附近,记者仍发现类似情况,该土地已被红色粘土砖及建筑钢板圈起,村民高某介绍:"这块土地不仅有同富村的166亩,还有南刘村部分土地,都是在2005年被一起征用的,据说是建文化广场,但当前还是荒着啊!"长子县国土资源局在复函中还表明:1、2003年6月县政府统征丹朱大街两侧同富村土地205.18亩,当年由该村村民自己耕种,到秋后县政府才将土地回收,第二年除公开出让后,剩余的土地由县政府安排国土局全部耕种,2004年底全部出让,不存在撂荒现象。2、2007年初县政府统征同富村土地543亩,县政府安排国土资源局组织耕种,不存在撂荒现象。3、2008年公开出让后,取得土地使用权因各种原因不能马上开工建设的用地单位,由本单位负责耕种,公开出让后剩余的土地由国土局安排耕种,不存在撂荒现象。4、2009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城东新区建设市民文化广场,将原拿到土地使用权的单位进行调整,调整后市民文化广场因各种原因不能开工建设,由附近村民分块全部耕种,不存在撂荒现象〔上述为文中反映的160亩撂荒土地〕。位于霍尔辛基煤矿办公楼旁的40余亩土地,有30余亩原是同昱村的土地,国土局与同昱村协商由同昱村村委安排全部耕种,也不存在撂荒现象。

  据此,记者再次致电当地村民,而村民在通话中仍气愤的讲:"从土地被征到现在,是一直闲置、荒芜,无论政府还是村民均没有耕种过任何农作物。还有,在2006年春、秋季,同富村村民再三要求复耕荒了的土地时,长子县政府还派出职能部门进行了阻止和制止,这些事实,都是当地村民都知道的事情。"该县土地储备中心郭主任对本刊记者采访时所拍图片作了解释:"一块土地是2008年秋收后征用的,共38亩。另一块土地是建文化广场及城市规划内用地使用的,其中,同富村的土地18亩,大约有12亩是南刘村的,剩余的40多亩是泊里村的,这块地是在2009年5月份征用的,现已开工。"在记者表示并没有看到现场动工的情况时,对方说:"目前正在勘探定界。"就第三块土地郭主任讲:"这块地共101亩,一部分是潞安矿务局的,另一部分是世纪景源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属于潞安矿务局的那块地于2007年经政府规划后又作了调整,所以,政府没让他们建设;对世纪景源房地产开发公司这部分土地,是2007年5月份征用的,当前已动工。"记者讲:也没有看到建设的迹象。郭主任再次讲:"现在正在勘探"。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已办理审批手续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一年内不用而又可以耕种并收获的,应当由原耕种该幅耕地的集体或者个人恢复耕种,也可以由用地单位组织耕种;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闲置费;连续两年未使用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该幅土地原为农民集体所有的,应当交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恢复耕种。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