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土地流转 > 流转新闻

土地流转 活了产业富了民――来自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

2009年01月18日 来源:广元新闻网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由此,继三十年前农村土地大包干后的第二次土地革命在神州大地悄然拉开帷幕。
    11月22日,记者在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采访时真切感受到,这个农业经济欠发达的地方,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后区域内的猕猴桃、蚕桑、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同时,农民也从中得到实惠富了起来。
    猕猴桃甜在心坎上
    当日上午9时,薄薄的晨雾在五彩缤纷的山间环绕。在紫云乡金华村一片长势良好的猕猴桃果园里,整地施肥的老乡忙的不亦乐乎。
    “老乡,这么早啊?”记者向一位头发花白的大爷走去。
    “不早咯,我们都干了快两小时了。”
    “这猕猴桃是你家的吗?”
    “不是的,这是业主的。不过这块地是我租给他的,我在这儿给他打工。”
    “那一天挣好多钱?”
    “一天30元。”
    “现在种地和以前自己种地哪个有搞头?”
    “那当然是现在了。这一片园子有10亩,地本来是我们6户人家的,我家有2亩。去年年底我们把地租给了业主种猕猴桃,一亩地一年租金600元,院子建起来后,业主又把地转包给我和另外一户人家管理。在猕猴桃投产前,我们还可以在空闲地方种些豌豆、胡豆,都归自己。今年我算了一下,租金1200、管理费800、打工费6000和空闲地种的粮食蔬菜1000,就地里我和老伴就超过9000块钱了。而以前,我们的2亩地种的粮食,只够我们两个和孙娃子吃,平常零用钱全靠儿子在外打工供给。今年我没有找儿子们要过一分钱,包括孙子的上学费用。”说到这些,这位叫冯金山的大爷眉开眼笑。
    “那这儿猕猴桃赚钱不呢?”
    “嗨呀,咋不挣钱哦?紫云村3组王兴武老汉种猕猴桃有10多年了,尽是些邻居家不种偏坡地和自己家的贫瘠地12亩,他用牛粪改造后猕猴桃长的好哦,今年果子就卖了12万多呢。我们现在打工边挣钱边学技术以后自己也种些。老头,你说要得不?哈哈。”说起这些冯大爷的老伴笑得很是开心。。
    元坝区农业局局长肖元清介绍,近年来元坝区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在全区实施了以猕猴桃基地建设和精深加工为主要内容的猕猴桃产业化项目。2007年引进的四川中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元坝区昭化镇建成的1500亩优质黄肉猕猴桃核心科技示范基地,现已成为引领全区乃至全市猕猴桃产业发展的龙头。该区计划用5年时间,在紫云、昭化、卫子、清水、太公、晋贤、磨滩等7个乡镇建成2万亩优质猕猴桃基地,使全区猕猴桃总产量达到2万吨,总产值突破2亿元。据悉,今年仅紫云乡猕猴桃收入突破万元以上的农户就多达67户,其中10万元以上的3户。 {Npage}
    桑叶肥了茧子胖
    “这一片密植桑园有500多亩,是10多个业主去年租赁300多个农户的。我搞了50多亩,今年有18亩地的桑树投产,养了5季蚕,卖了1000多公斤茧子,挣了31000多块。除去租金、用工费等成本外,20000多还是有的。”指着眼前这片茂密的桑树园,业主吴连春笑眯了。
    “就是哦,今年这块地的桑叶长得好,又肥又大叶子嫩,养出来的蚕又大又壮实,结的茧子又白又胖,茧子公司的人啥话都不说就过秤,价格也高,我们看了都心痒痒的呢。”青树村的养蚕户杨大姐羡慕的说。
    元坝区农业局副局长吴晓军说:“去年引进江苏省盐城市兴旺苗圃场与三元茧丝绸公司合资,在元坝租地680亩,排栽嫁接体2200万株取得成功。今年由区农业局直接组织排栽嫁接体400万株,不仅桑苗长势好,为当年栽桑提供了300多万株良桑壮苗,苗圃地桑叶还饲养了大量的秋蚕和晚秋蚕,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全区现有桑园3.4万亩,有桑树2700万株,有养蚕乡镇15个,其中蚕桑基地乡镇10个,有76个行政村发展蚕桑产业,其中蚕桑基地村33个,有养蚕农户8600余户。2008年全区养蚕26800张,产茧19060担,养蚕收入1800多万元,丝绸工业实现产值6000万元,创利税210万元。
    小小香葱鼓钱袋
    走进嘉陵江畔的石磐村,一望无际的砂土地里青悠悠的香葱在冬日暖阳下散发出扑鼻的香味。硬化了的田间公路交错相连,统一规范的标牌为葱子亮明身份,远处不时传来农妇爽朗的笑声……蓝蓝的天、绿绿的地、欢笑的人群,辉映出一幅秀丽的田园风景。
    “大嫂,你们咋把葱苗挖断了啊?”
    “这已经是割了两年的老头了,该换新种子了。”
    “把地租给别个公司又来打工,挣到钱了不?”
    “也没挣到啥钱……”
    “啥没挣到钱?陈定秀,你要说实话哈。”、“就是嘛,不要昧良心噻”……
    没想到,这位叫陈定秀的大姐刚想打“埋伏”,就遭到一同干活的几个大姐的 “攻击”。
    “那好嘛,我就说实在的。我租出去了2亩地,一年租金1400元;打工每天挣30到40元,一年四季最少干个100天要挣3000多;摘葱子每天100斤,每斤工时钱0.25元,一年要摘200多天这就是5000多块。反正,只要不象以前自己种‘懒婆娘地’,一年挣个七、八千元没问题。”抹抹头上的汗水,陈定秀脸上堆满灿烂的笑容。
    “就是嘛,要不是公司租我们的地,像我们这些没文化、没技术、年龄又大的妇女,到哪去挣钱哦?这不,我现在出来做活路,包包里随时也还装两张‘红票票’(100面额的人民币),这在以前可是从来没有过的哟 ……”旁边一位穿红衣服的大嫂手中捏着两张“红票票”满脸骄傲。
    去年,元坝区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运作模式,引进广元市钏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昭化镇建立2000亩高标准、高质量的优质香葱核心示范基地。建设涉及昭化、红岩、黄龙、丁家、虎跳、元坝、柳桥等乡镇。根据公司的年加工量,计划在五年内发展香葱2万亩,力争到2011年全区香葱产量达到8万吨,实现年产值9600万元。据目前香葱种植后测算,持续生长时间可达2-3年,一年可采割鲜葱6-8次,每次每亩可收鲜葱1000-1200斤、年均产量达到4吨左右。如公司反包给农户管理,按照最低保护价1.2元/公斤计算,亩均年产值可达4800元,效益是种植普通粮食作物的3倍。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