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新闻中心 > 乡村新闻

构筑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绿色通道

2009年01月16日 来源:《中国人事报》

 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蔓延,一批中小企业无奈破产倒闭,农民工不可避免地成为承受直接冲击的群体,提前进入就业“寒冬”,全国已有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各地政府及时启动形式多样的“暖冬行动”,帮助返乡农民工在家门口实现再就业,加强培训提升就业能力,鼓励他们返乡创业致富,为返乡农民工营造一季“暖冬”。

  深入基层摸底子:有的放矢制政策

  全面调查了解返乡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分析和掌握发展趋势,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截至目前,四川、安徽、贵州、陕西、山东等劳务输出大省都建立了农民工返乡情况上报制度,采取村、乡镇、县(市)实名制登记造册,推行返乡农民工实名制动态管理,组成工作队深入各乡镇调查摸底,第一时间掌握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意愿、技能要求、生活现状等基本情况。吉林省出台返乡农民工监测报告制度,规定省内企业一次性裁员超过20人或一次性裁员超过企业职工总数10%的,要事先向相关管理部门报告;街、镇(乡)一个月内新增登记失业人员总量超过100人的,要向上级报告并说明原因。

  社会风险的“泰坦尼克定律”表明承受力最低的社会弱势群体往往受到的伤害最大。农民工是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群体,不仅仅因为失业,还因为他们处于弱势地位,缺乏基本社会保障。作为输出地政府,一方面要及时了解农民工群体的利益诉求,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利益沟通和表达机制,把社会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缓解冲突的升级。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特别是尽可能将有关失业者的保障措施覆盖到农村。

  家门口送岗位:服务促进再就业

  面对悄然来袭的民工返乡潮,各地政府未雨绸缪保就业,加大对农民工的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就业援助等服务力度,促进返乡农民工重新实现转移就业。

  安徽省启动“城乡就业援助百日帮扶”计划,将100个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列为首项工作,通过提供就业服务援助、就业岗位援助、创业培训援助等多种形式,促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江西省开展为返乡农民工送政策、送信息、送帮扶、送温暖、补形势等“四送一补”活动,县乡村干部与返乡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民工与困难返乡农民工之间开展“1+n”帮扶活动,把支持就业创业的政策向农民工倾斜。湖南省出台“一个政策、一个工程和四项计划”的促就业“组合拳”,对吸纳返乡农民工的重点企业,给予200元的培训补贴。四川、湖北、广西、云南、湖南等地,还举办多种形式的农民工专场招聘会,使返乡农民工在家门口实现再就业。昆明市在人力资源市场设立“返乡农民工就业援助”窗口,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免费职业介绍、免费职业指导、免费求职登记、免费推荐用人单位、免费查询岗位信息和免费法律及计算机培训的“六免费”服务。

  就业乃民生之本。农民工虽有自谋出路的积极性,但他们自发的行为带有盲目性和无序性。作为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内容,我国的公共就业服务已有较大发展,基本形成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四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但是当前,还需进一步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供求信息网络系统,加强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发布制度,发挥信息在引导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中的作用。

  政策上开绿灯:创业带动就业

  创业具有就业倍增效应。经济趋冷使民工就业的空间明显变小,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一条较好的出路。2008年10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各地纷纷采取行动鼓励农民创业,对有创业发展愿望和条件的返乡农民工,积极支持他们创办、领办企业,在信贷、税收、用地等方面予以优惠,就地消化返乡的农村劳动力。

  重庆市政府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见》,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构建组织保障、行政服务、政策扶持三大体系。制定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建立返乡创业项目库,以多种形式组织开展返乡创业项目推介活动。返乡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的,减半收取个体工商户登记费;外出务工农民兴办企业的,减收20%工商登记费。河南省在政策、培训、服务和维权等多个方面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扶持措施,放宽农民工回乡创业准入条件,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服务。陕西省确定21个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从省级就业专项资金中筹集2100万元扶持农民工创业。江西省提供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资金80亿元,符合条件的返乡农民工每年可获得5万元创业扶持贷款。湖南省郴州市对返乡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的全免行政事业性收费,给予免税2-3年的优惠政策。

  农民工在外出打工过程中接受了先进的经营理念,经过规范严格的制度化训练,习得了现代生产方式的管理方法,是一个庞大的潜在创业群体。他们带回的经营理念、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是新农村建设的一笔宝贵财富。各地政府应出台一系列更具体、更有力的扶持和激励政策,将农民工返乡的人口压力,转化为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源动力。

  手把手传技术:培训扶持打基础

  劳动技能方面的欠缺,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返乡农民工在本地再就业的难度。就业培训是提高民工生存技能的重要手段。各地政府把加强农民工培训作为化解农民工返乡困局的有力“抓手”。

  安徽省开展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等工程,为他们再务工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打好基础。山西省确定500多所农村劳动力转移定点培训学校,组织返乡农民工学习电焊、计算机、车工、特种车辆驾驶等技能。江西省安排资金2.4亿元,免费为工业园区培训农村劳动力36万人。湖南省将返乡农民工全部纳入政府公共培训范围进行免费培训,对吸纳返乡农民工的企业提供每人50元的培训补贴,返乡农民工经培训后上岗,还将给企业每人150元的培训补贴。广西壮族自治区下拨1.85亿元就业、再就业资金,其中4000万元专项用于农民工培训,增强再就业能力。

  农民工培训是一个双向工程,既要使想出去的农民工具有“走出去”的能力,又要让想回来的有“留得住”的本领。因此,农民工培训需要分清层次,因材施教。对于带着资本与技能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要对他们重点进行创业能力培训,为他们理顺创业思路,为他们考察市场、选择项目、办理工商税务等相关手续等提供指导;对于暂时回乡,今后还要出去打工的,则要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与道德素养;对农村新生劳动力,要重点把他们培养成懂技术、会经营、能管理的农业产业职业“蓝领”。(记者 刘祖华)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