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农业新闻 > 农业要闻

新时代呼唤“市民下乡农业进城”

2017年04月24日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武汉)

  谈中国农村问题,温铁军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名字。1951年生于北京的他,被誉为“中国农民的代言人”,媒体还给了他一个“温三农”的雅号。

  4月20日-21日,温铁军先后走进新洲徐治塆、红安一清书院、罗田张家冲,实地考察了湖北乡建实践,并参加了张家冲首届苍葭乡村论坛。他对三地实践及武汉市新出台的市民下乡“黄金20条”,大加点赞。

  新时代要考虑“新三农”

  温铁军,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主任、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早在上世纪90年代,即提出“三农问题”概念,强调“三农”问题不是“农业、农村、农民”,而应该是“农民、农村、农业”。

  在21日的论坛上,温铁军再次强调这个排序,认为“农民”在“三农问题”中始终是第一位的。只是新时代,需要考虑的不再是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农业增产这“老三农”概念,而应该包括农民权益、农村治理和农业安全可持续在内的“新三农问题”。

  温铁军表示,“三农问题”不是中国的个别现象,而是全球发展中国家普遍、长期存在的困局,任何国家和政府都没有采用短期、激进手段去解决的先例。中国如果照搬西方社会旧模式只会走进死胡同。“这需要从供给侧结构上进行深刻改革。”温铁军说,日韩模式比较适合中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方向,这种模式是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建立综合性的农会和农协,有利于通过一二三产融合,使增值收益主要留在组织手里反哺农民,弥补弱势小农在一产领域的收益不足,这样就稳住了农村,也稳住了农民。

  “市民下乡”和“农业进城”

  “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必然趋势。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绿色生产方式。”温铁军认为,适应这一生产方式的变革,就是要引导市民下乡,农业进城。即既要引导农民在城镇创业,有余钱的市民到农村创业,又要引导农业进城。“农业不必一定是农民搞,市民也可以搞农业;城市不排斥农业,也应该有都市农业,既是景观也是生态。”温铁军强调,城镇化进程中最需要的是农业三产化创新,而不是工业化改造农业。

  温铁军援引中国社科院的一份报告分析表示,最近十年中国中产阶级的人群将从1.3亿人达到5.3亿人左右。这部分中产阶级,将成为中国市民下乡与农业进城的中坚力量。

  以前农民对身边的资源环境、传统文化,没有明确的价值意识,但在市民眼里,这些“土”的东西可能是更有价值的。这就是市民文化对乡土资源的重新“赋值”。

  温铁军说,随着中国的中产阶级崛起,乡村休闲旅游养生等三产也会快速增长。休闲养生农业要和“三慢”(慢城、慢食、慢生活)结合,农业必须多样化才具有体验功能和个性化特质。“很高兴看到武汉市出台市民下乡‘黄金20条’。这个做法完全符合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给武汉市点个赞。”更令他欣慰的是,湖北多个地方通过组织发动群众建设乡村——徐治湾村用微信群把在村内村外的人都发动起来,最终形成多种资源汇集的合作社,过去高污染的养鸡场养猪场等被放弃,转变为三产;张家冲村人均不过一亩三分地,通过乡贤组织发动,主动和外来资本结合,如今打造成荆楚家学第一村。“这些都是发动农民群体这一内生力量开展乡建的典型案例。”在温铁军看来,把农民组织起来,和外界市民积极对接,是必由之路。反过来,市民下乡,也一定要和发动起来的有组织的农民对接,而不是单家独户的农民。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