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农业新闻 > 种植新闻

宣城多举措探索耕地轮作

2016年08月31日 来源:安徽日报(合肥)

  我国粮食连续多年增产后,粮食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今年5月20日由中央审议通过的《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方案》提出,要在坚守耕地保护红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影响农民收入前提下,在有关地区开展轮作试点。近几年来,宣城通过发挥示范引导、政策支持和社会化服务等作用,积极探索,基本形成了耕地轮作的制度和机制,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转型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耕地轮作成效显

  宣城地处皖南,是粮食主要产区。2015年,宣城粮食种植面积348.7万亩,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65.8%;粮食总产量126.6万吨,人均粮食占有量452.4公斤。和其他粮食主产区一样,宣城农业发展同样面临资源可持续、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结构优化和比较效益提高等难题。

  为了发挥资源优势和增加农民收入,自2005年起宣城在水稻种植区域示范推广烟叶种植。多年来,宣城农民要么多年种植水稻单一作物,要么多年种植烟叶单一作物,水稻生产地块与烟叶生产基地“泾渭分明”。这导致了土壤肥力持续下降,病虫害比较严重,化肥和农药施用量不断增加,土壤污染和农药残留问题突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品质都相对较差,农民种田效益不高。

  针对单一种植耕作方式所带来的各种弊端,自2012年起宣城市在推进农村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时,在烟叶和水稻集中产区积极探索,通过发挥皖南公司的龙头主导作用,提高农民轮作意识,合理规划轮作区域和田块,完善社会化服务,加强轮作监管和政策引导等,轮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至此基本构建了烟叶生产—水稻生产—轮作单季稻生产的种植制度,耕地轮作的市场动力机制和政策激励机制基本建立,成效明显。

  宣城推进轮作的田块,明显减少了化肥农药施用量。据统计,实行轮作田块亩均减少1公斤化肥施用量,施药次数由轮作前的5次减少到3次,每亩减少农药用量50%以上。化肥农药用量的减少,每亩可节约成本约80元,亩增产20公斤以上。农药施用量的减少,特别是不再使用除草剂,降低了农药残留,有效提高了农产品安全保障水平。轮作模式下生产的稻谷加工的大米市场需求强劲,实现了优质优价。

  宣城推进轮作的田块,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良,土壤疏松度提高,每公斤土壤有机质提高了5.5克,氮、磷等速效养分含量提高了5.6%,土壤污染得到了有效扼制,农产品农药残留得到了有效控制。

  开展轮作农户的亩均收益明显提高。据估算,2015年,开展烟稻轮作农户亩均收益5650元,比单一种植水稻的亩均收益高出4000多元;轮作的田块比不轮作田块亩均效益增加75元至125元。

  多措并举探索轮作做法

  宣城水稻种植面积大、范围广,短期内全面推行水稻和相应适宜的农作物轮作,起步难、见效难。为了探索推进轮作的有效办法,当地决定选择烟叶集中生产区域和连片田块,摸索烟稻轮作有效做法。为此,相关部门反复调研,召开座谈会,听取农民、科技推广人员等意见,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新型种植模式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耕地轮作的意义、目的、标准、推进程序和扶持政策,提出了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社会化专业服务的指导意见。这一办法为引导、规范推进耕地轮作奠定了重要基础,逐步打消了科技推广人员、相关管理人员和广大农民的思想顾虑和畏难情绪。自2016年起,宣城市在轮作区全面按照《新型种植模式管理办法(试行)》推进烟稻隔年轮作,宣城耕地轮作制度初步建成。

  不断加强培训和宣传。为了转变农民观念,让农民真正从“要我轮作”转变为“我要轮作”,宣城相关部门印发致广大农民的公开信,共组织50多场次的宣传动员会,请先行示范农户谈耕地轮作的体会和收获。同时皖南烟叶公司技术服务人员进村入户广泛动员,向农民通俗易懂地宣讲耕地轮作的好处、政策支持等。

  要建立起耕地轮作制度,必须解决轮作实践第一线参与主体的思想问题,提高相关科技服务人员和参与农民的认识水平和技术水平,为深入推进耕地轮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宣城农民实践轮作动力的形成,打通了建立耕地轮作制度的关键环节。

  合理规划轮作区域和田块。在发动农民群众参与轮作并具有积极性后,根据作物生产区域实际分布情况,宣城及时地制定规划,发挥引导作用,有序推进。推动轮作的初期,在生产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域,根据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发展实际情况,确立了集中连片的田块作为轮作示范基地。在示范基地内,根据集中连片田块面积规模大小,又进一步划定为15个示范区和8个示范部。每个示范区集中连片田块面积都超过400亩,每个示范部集中连片田块面积都超过5000亩。轮作规划区域内,现代农业生产和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以及烟叶种植计划优先安排。

  宣城规划耕地轮作区域和田块,注重从实际出发,先确定轮作示范户标准和具体的示范户对象,再根据示范户耕作田块的地理分布确定示范区和示范部,有效避免了轮作示范户与示范区和示范部在实践中相互脱节的问题。只有流转土地集中连片田块面积200亩以上,且烟稻隔年轮作面积不低于100亩的规模种植户才具有成为轮作示范户的条件,目前共确立279个轮作示范户。

  宣城市通过规划轮作区域和田块,确立轮作示范户,并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效地把耕地轮作制度的基础建设、服务支撑与发挥典型探路和经验摸索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形成合力,又便于监管。

  强化科技服务。宣城市在示范区以合作社为主要力量,强化社会化专业技术服务,积极探索建立包括整田、施肥、插秧、植保、除草、灌溉、收割等覆盖轮作全过程的管理和服务模式,通过重大项目带动,转化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优良品种选育、工厂化育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专业化技术在规划的烟稻轮作基地普遍由合作社提供服务。

  以先进适用科技为支撑,宣城市通过强有力的专业化社会服务,让农民实践耕地轮作简单易行,劳动强度不升反降,订单生产和合同收购普遍推行,不仅种植的烟叶由皖南公司统一收购,而且农民轮作种植的优质稻谷也可以销售给皖南公司,有效地避免了农民的市场风险,确保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构建政策激励机制。皖南公司根据行业政策和自身发展实际,每年按每担40元的比例筹集补贴资金。在轮作区域内,凡是具备轮作资质的农民,种植水稻每亩可获得一定金额补贴,从而激发越来越多的农民自主开展耕地轮作。

  建立耕地轮作制度,不断强化农民实践耕地轮作的动力机制,其中给予符合条件且勇于轮作实践探索农民一定的补贴,成为宣城发挥政策引导作用的有效举措。开展轮作的农民不仅得到了政策上的鼓励,而且也可以在经济上获得更多补偿,轮作补贴和轮作种植优质农产品实现高收益等成为农民积极轮作的重要物质动力。

  加强轮作管理。宣城市将农民轮作申请、土地流转协议、流转面积登记表、轮作田块图、土壤类型和肥力情况,以及农民与公司的长期合作协议等基础信息归档建立电子信息库,发挥大数据管理优势,同时保管相应纸质材料,为轮作监管和享受扶持政策提供精准依据。

  在宣城,自愿申请轮作农民的相关信息,基本上都在农村社区进行公示,并成立专项检查组,核查信息的真实性和规范性。通过对每个示范部抽查至少10户进行核实。

  构建耕地轮作制度,必须加强对轮作的监管和约束。比较而言,烟叶生产短期内的亩均收益相对较高,如果监管约束不足,就可能出现少数农民只注重短期收益而忽视长期全面的效益,给耕地轮作带来隐患。为此,宣城市通过把新型农业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构建与轮作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着力加强烟稻轮作制度建设,有力地推进了耕地轮作实践的不断发展。

  (李国祥)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