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乡村旅游 > 乡村风情

探访中国十佳古村:高椅古村(图)

2009年11月10日 来源:人民网

    发现时,它如一坛陈年的老酒,散发着诱人的芳香。若干年后再访时,这坛“酒”已陈香散尽,古韵难存,充斥着商业气息。这就是自然形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矛盾。

    一方面是脆弱的生态环境经不起大批量游客的“厚爱”,一方面是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期望资源带来直接的投资回报,就这样,曾被旅游爱好者视为“人间天堂”的自然景区如丽江、周庄等,由于开发,积淀了先人智慧和中华文化精粹的景观资源被人为破坏。对于这些一旦开发就有可能消逝的自然风景和民俗风情,我们称之为“绝版风景”。

    高椅古村位于湖南省会同县境内的巫水河畔,村内保存有明洪武十三年到清光绪七年(1638-1881年)间修建的古民居104栋,总面积达19416平方米,是我省迄今发现的一处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明清时期民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江南第一古村”、“民俗博物馆”。去年底,高椅古村在“2007中国十佳古城古镇古村”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中国十佳古村”之一。

    最初吸引我的,是“高椅”这个地名。车行至村口,远远看去,青瓦、风火墙、清澈溪流绕村而行,深邃、幽静之感已然心头。

    为什么叫高椅?陌生人进到村里,还是很招眼,立马有“民间导游”上来友好地毛遂自荐。问其村名来历,原来此地原为交通要塞,在古代是一渡口。后因村寨三面环山,一面依水,远看就像一把稳如泰山的太师椅,故名“高椅”。据了解,村子里人大多源自一脉,杨姓是一大姓,相传是南宋诰封威远侯杨思远的后裔。

    像许多古村一样,高椅的原住居民依然在这里平静的生活。穿行村落,时不时有肩挑手扛的原住居民穿行青砖瓦巷里,肩上的扁担被重重的货物压得“咯吱”“咯吱”直响。走到一家屋檐下,老奶奶正在太阳下翻晒自家熏制的腊肉,黝黑的油光在阳台下喷薄渗出。

    村里先辈的生活细节不仅一代一代流传到了今天,还在房屋建筑中体现,形成一道景观。财主四老爷那栋木屋的窗户上有幅对联“堂前珠履三千客,房内金钗十二行”,今人依稀能从中看到当时四老爷结婚时的气派和豪绰。堪称奇特的是,这幅对联当时是先写在纸上,然后才贴到窗户上的。但是对联经过了百余年的风蚀之后,纸已自然脱落,墨汁却渗透到木头里面去了,字迹依然清晰可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入木三分”。

    中国古村落的最大特征是处处皆景,一砖一瓦、一窗一棂都有着文化内涵和生动的故事。而高椅古村有着“古民居建筑的活化石”之称,其在建筑造诣上颇为奇特。

    从整体布局来看,高椅古村的先辈们将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富有哲理的规划布局融合在一起,每栋建筑坐北朝南,外表相似,按梅花状排列,巷道与封闭式庭院呈“八卦阵式”,古村被自然而然地分成了五个村庄。连接家家户户、村与村的道路纵横交错,宛如网状,如同迷宫。难怪民间导游们边讲解边叮嘱要跟紧他,别走丢了。据他讲述,村子里的人一般只走几条主要的路,很多阡陌相通,但无人敢行,就是当地上了年纪的人也不一定能知道村里的每条小道通向谁家。连自己人都搞不清楚路伸向何方,匪、盗之辈怎敢骚扰?几百年来,这个村子从未受过土匪、强盗的骚扰。

    与张谷英村相似,高椅古村每家每户独自的小院各自“天人合一”,又与邻家户户相通。一问,才知道这是典型的明代江南营造法式,不同的是,侗乡风情为高椅更添一份民族特色,照壁上方色彩斑斓的绘画,或大禽猛兽,或松菊梅兰,可以看出当时的主人是武将还是文人或者农家。

    高椅的每栋屋子都是一本无言的书,寄托着古人的价值观念与人生憧憬。一栋修建于道光年间的屋子里面有一个雕刻非常精美的神龛,其做工精细,雕刻式样优美,雕的花、鸟、猴等形象更是寓意深刻,有“喜鹊闹梅”、“封侯拜相”之意。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