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土地流转 > 流转新闻

[两会]政协委员聚焦土地流转 让地

2009年01月14日 来源:宁夏新闻

前景 流转,激活土地市场要素

  银川市金凤区魏家桥村的杨兵较早尝到了土地流转的甜头。自从他把家里的12亩地存到魏丰土地信用合作社,家庭收入比以前自己种地时翻了好几倍。他说:“以前种一亩地,不算人工,也就能收三四百元,算上人工几乎没什么收益。”2007年9月份,杨兵把家里的地都存到了土地信用社参与流转,贷给了大公司。去年,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杨兵兼有“包租公”和产业工人的双重身份,不仅每年每亩地可以拿到700元的租金,还通过劳务中介谋到了月薪过千元的工作。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鼓励农民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开展多种形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我区各地纷纷出台相应措施,探索土地流转的多种形式。

  政协委员陈军介绍说,目前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包括转让、转包、出租和互换。转让通俗讲就是“买断”,承包经营权人把自己的权力完整地转让给他人,交易价格一般在每亩3-6万元。转包则是承包人将其承包的土地交由他人经营,但保留经营权人的法律地位,流转价格在每亩每年500-700元之间。出租是经发包人同意,承包方将承包经营权依法租赁,租赁期5-20年不等。互换则是为了便于管理,土地承包人之间根据需要互换各自所承包的土地,蔬菜园区、养殖园区、农家乐等大多采用这种流转方式。

  土地流转使分散在一家一户的土地集中起来,为规模化、集约化和机械化提供了前提,农民也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集中了起来,剩余劳动力则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农民在参与了土地流转后,不仅可以获得稳定的土地收益,还可以就近到产业园区打工,也可以外出创业。

  现状 土地流转还要跨过哪些“坎”

  政协委员通过深入调研发现,一些农户对土地流转还存在误解:把土地流转与家庭联产承包制联系在一起,认为土地流转就是对承包地的重新调整,因而不敢进行土地流转。

  民建石嘴山市委会认为,农村养老、医疗保障体系的不完善是土地流转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有的农民长期在外务工经商,把土地作为生活的退路,怕失去土地后,一旦在外面呆不下去,生活没有保障,因而不愿把土地流转出去。

  土地流转的管理机制和服务机制不健全,制约了土地流转的进程。由于流转服务机构、中介服务组织的缺乏,导致流转供求信息渠道不畅,土地流转对象和范围选择余地小,流转形式比较单一。 {Npage}

  政协委员指出,融资困难,开发资金匮乏也限制了土地流转的规模。大面积承包土地从事农业开发需要较大资金投入,而土地承包大户一般没有贷款担保单位,又不能将土地作为贷款抵押,很难从银行融资,资金困难造成企业对土地流转后的经营有心无力。

  支招 细化“游戏规则”

  土地流转是集法制性、经济性、社会性于一体的体制和机制创新,在具体操作中需要对流转的形式、期限、工作程序、使用权的确认、管理机构、义务、纠纷处理和法律责任等给予进一步明确,并对出让费管理、流转合同等作出明确要求,使土地流转真正走上法制化规范化道路。

  政协委员支招,加强政府引导,特别要明确权益保障、环境、信贷、服务方面的政策,做好综合规划,打消农民对土地流转的顾虑。

  逐步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的农民工保障制度,切实解决好土地流转后农民的后顾之忧。

  通过龙头产业带动,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营销、贮藏、保鲜、包装,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通过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构筑转移农民、壮大农业的机制,借助全民创业行动和自治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大量吸收农民工,鼓励更多农民进入城镇转变身份成为“城市人”,为农村土地规模经营“腾出”土地,让留在土地上的农民和离开土地的农民都能致富。(记者 王建宏 实习生 牛涛)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