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农业新闻 > 农资新闻

农资电商化,河南能否实现弯道超车(图)

2015年08月03日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农资电商让农民告别了骑三轮车到集镇购买农资的现状。河南万庄农资集团在全省建有100个市(县)级服务中心和2000个乡村级6S店,农民网购的农资通过万庄自建的物流网络,可在24小时内送达各电商终端和物流节点。

  本报记者李林山通讯员杨智军摄

  本报记者孙雅琳

  阅读提示

  今年5月7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强调要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并且鼓励农业生产资料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在互联网快速渗透和政策扶持下,农资电商正在步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那么,农资电商现在的发展现状如何,我省在发展农资电商方面有哪些利好?又面临着哪些困扰呢?

  1、农资也可以这么卖!

  以前,农民买农药肥料,往往会骑上三轮车去乡里、镇上找熟悉的经销商,因为信息不对称,农民只能看到经销商卖的农资产品,他们卖什么,农民就买什么,而且没有议价空间。

  如今,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电脑前或手机上选择到质优价廉的农资产品,并能在离家最近的地方拿到货,甚至还能得到来自大型农资生产企业或经销商提供的更直接的技术服务。

  这两个场景一比较,如果让您作出选择,您会选哪个呢?

  市场需求一贯是行业的风向标。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农资电商火爆兴起,各类农资电商先后进入人们的视野。进入2015年,除了农资企业发力外,诺普信、阿里巴巴、京东、联想也分别高调涉足农资行业。

  业内人士预计,农资市场规模超过万亿元,农资电商龙头公司存在十倍以上的收入增长空间。

  大量数据证明,农村市场已经成为电商下一步的蓝海。据统计,自2012年以来,农村网民的增速已经超越了城镇网民,截至2014年6月,农村网民的人数达到1.78亿,同时,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差距也进一步缩短,截至2014年初,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27.5%。

  如今,在业界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互联网圈不谈农村、农资圈不谈电商,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2、农资电商是干吗的?

  今年6月1日,本报《农资快递专刊》曾刊发了濮阳市一个农资“忽悠团”借测土配方施肥政策误农坑农的新闻报道。每到农资购销旺季,诸如此类的新闻报道经常见诸报端。为什么“忽悠团”能屡屡得逞?为什么好农资卖不过劣农资,真李逵打不过假李鬼?究其根源,就在于信息不对称。

  众所周知,传统的农资流通环节由层级式的经销商网络组成,不但运营成本高、农资价格贵,而且极易造成假冒产品泛滥等问题。

  这些传统的农资经营方式存在的顽疾,农资电商能否破解?

  那就以我们河南本土农资电商平台——万庄园农资电商交易平台为例,来细说端倪。

  万庄园农资电商交易平台是由河南万庄农资集团自主设计、规划、投资建设的集商品交易、互联网金融、信息咨询、仓储配送、质量追溯、价格发现于一体的中国第一家第三方综合型农资电子商务平台。

  好的农资产品常常因价格因素让农民望而却步。为此,万庄园农资电商交易平台吸纳优秀农资品牌的产品进入,明码标价,让农民了解透明的农资信息,通过电商平台可实现“一次性交易、一站式物流、一次性结算”,从而减少交易环节,降低交易与物流成本,可为农民节约10%以上的农资流通成本。

  该交易平台以城乡物流干线网、互联网金融为支撑,是以强化实物交易服务为出发点的第三方交易平台,能为买卖双方提供方便快捷、安全高效的交易、交收、结算、融资、物流配送等全方位服务。

  此外,为帮助农民体验网购农资和实现线下服务,万庄依托原有的农资经销渠道,已在全省建立100个市(县)级服务中心和2000个乡村级6S店,即电商终端。明年底将在我省建立1万个乡村级6S店,实现电商服务终端县乡村全覆盖。

  据河南万庄农资集团副总经理、万庄农资电子商务公司执行董事赵一博介绍,农资电商不仅能从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农资的流通,破除传统营销模式存在的价格不透明、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弊病,而且能解决农资流通过程层层加价,营销成本过高的现象,最终让农民能买到质优价廉的农资。

  3、奔跑吧,“互联网+农资”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5月7日,国务院正式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强调要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并且鼓励农业生产资料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意见》提出,加强互联网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引入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等现代管理理念和方式,研究制定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出台支持政策措施。

  另外,业内人士指出,土地流转加速,合作社、种植基地逐渐取代分散农户成为经营主体的商务模式,为农资电商发展也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省电子商务起步虽然稍晚,但发展势头强劲,数据显示,2014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5660亿元,同比增长34.8%,网络零售交易额865亿元,同比增长49.1%。在全国农产品网上购销对接会上,我省成交额连年居各省市前列。2014年,网络零售额约为289亿元,网购额约为846亿元,存在较大贸易逆差。

  在互联网快速渗透和政策利好背景下,农资电商的大趋势已经形成。

  事实上,在河南之外,已有越来越多电商大佬选择在农资电商上做文章。比如阿里巴巴百亿布局农村电商(千县农村计划)等。京东、苏宁等也在跟进相应的农村下乡计划。苏宁在2014年也启动了扩建易购服务站计划,预计未来5年内,易购服务站将超过1万家,覆盖全国1/4乡镇,打通最后一公里。

  对此,河南省电商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苏丰表示,大批资金的进入,将十分有助于农资电商的快速兴起,这对成长于河南这一农业大省的本土势力而言,是挑战,也是机会,期待本土农资电商快速成为国内的业界龙头。

  4、弯道超车,尚有很多功课要做

  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农资市场容量巨大,仅就小农资而言,每年就有1.5万亿元的交易额。其中化肥8000亿元,农药3000亿元,农机4000亿元。河南这个农业大省,市场比重自然不可小觑。

  蛋糕虽然很大很诱人,可摆在面前的问题还有很多。

  首先,与城市相比,农村流通市场的商务形态还处于低级阶段。目前,国内农资电商也还没有成熟的可以照搬的路子。

  其次,农资电商带来的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改变,还有思维上的革新,体现的不仅仅是农资产品的价值,更多的是一种社会价值,提供给农民的不仅仅是物美价廉的产品,更多的是传递一种消费理念,一种便捷、优质的生活方式。这也不是某一家企业或者电商平台可以独立解决的。

  因此,河南万庄农资集团董事长赵慧清提出,农资企业进军电子商务,除了需要雄厚的资本和良好的营销方式外,当务之急是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解决好线上、线下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问题。如果由企业牵头,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相关信息,建设河南农村大数据服务中心,为政府提供第三方服务,将政府原有的一些服务功能解脱出来,让企业专心做大做强,政府负责监管,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能提高效率。另外,目前全省建有多个村村通信息工程网点以及党员远程教育平台,这些信息网点大多闲置或浪费,可否考虑将其与企业的电商平台进行对接,共享共建,企业养点,部门合作。

  总之,办法总比困难多。放眼全国,既然农资电商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那么就唯有上下齐力,先行一步,迅速抓住机遇,作出积极探索,才有可能使本土农资电商做大做强,实现弯道超车。


相关资讯